搜索
《万峰湖》的头像

《万峰湖》

内刊会员

散文
202303/13
分享

中国作家网内刊征文+楼纳掠影

楼纳掠影

杨建梅

楼纳很近,离兴义城区不足25公里,离我上班的郊区十余公里。她是马岭大峡谷东岸的一颗明珠,镶嵌在万峰林景区东峰林段的褶皱里;她是黔西南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示范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看到的第一个布依族村寨。

楼纳也很远,因为我从没到过。没到过的地方都是远方,没看过的风景都遮着神秘盖头。即便她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即便转两趟公交车便可抵达,但她于我仍是陌生和遥远的。这种空间上的近和认知上的远,让我与她保持着特殊的既熟悉又陌生的关系,我时常想象她的模样,又无从勾画她的轮廓。

今年五月底的某个早晨,借着省作协采风团的到来,我终于走进这个神往之地。而楼纳,则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风貌,给我一份郁郁葱葱的见面礼。

季节临近仲夏,大地吐绿纳新,万物生机勃发。由顶效沿东峰林大道驶进群峰深处,视线之内青绿堆叠着青绿高低蔓延,苍茫延绵着苍茫远近相连。玉米地里,不同地块的青禾高矮不一,早播的已扯起半人多高的墨绿屏障,晚种的才抽出三四片浅绿细叶,正噙着莹莹露珠铆劲儿向上追赶。白亮农膜覆盖的烤烟地里,烟苗娇滴滴肥嫩嫩,两相映衬,一如巧手织出的清新绣品。大道两侧,小叶榕青枝绿叶神采飞扬,遮不住凄凄芳草蔓延到田间阡陌。水田里,细瘦秧苗布阵有方、疏密得宜,刚刚立稳便寄托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大希望。

喜鹊喳喳欢闹,画眉啁啾放歌,都惊扰不了穿村而过的楼纳河。两岸草木葳蕤繁茂,榕树、垂枊、构树、竹林的倒映下,碧水幽幽,深不见底。如此平和安静的河流,哺育着这个村寨多少生灵?承载了布依子民的多少期盼?深藏于她怀抱里的游鱼,将会是何等不凡的气质?若能在楼纳邂逅一场烟雨,在那淅淅沥沥、绵绵不绝、没完没了的烟雨中体验一把“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需归”的逍遥,又该是怎样一桩美事!当然,天公作美,我们遇到一个旭日高照的好天气,阳光激越,大地容光焕发,视野通透而明快。烟朦胧、雨霏霏的阆苑美境,我只是想想而已——想想,也挺美。

循着一阵“笃笃”捣衣声,河堤下有身着布依服饰的老奶奶在浣衣。久违的画面,不紧不慢的动作,轻易就绊住了行客匆匆的脚步,抚慰了躁动不安的心绪。我站在对岸,看湿漉漉的衣物在她手中搅缠,在捶布石上翻转,在绿波里漂摆;看她恬淡的神情投射到半圆形的波纹里一圈接一圈扩散,向我涌来;看脚下水陆相接的青草不动声色地拥抱水花,接纳波纹;看笨拙的榔头上下挥舞,敲醒一段久远岁月,敲开一幅古朴的画卷,敲出人们对田园风光的向往和迷恋……

我想,是日夜不息的河流,保持了楼纳绿意无边的容颜,也是生生不息的青草,给楼纳河面上那些风吹雨打催生的皱纹,有了归宿。

在村委会招呼我们吃枇杷的布依族大姐却说,让楼纳青春永驻的,不止河流、青草和树木,还有枇杷树下的韭菜。

“枇杷是我们楼纳的主要经济产业之一,占据成村民收入的重要位置,枇杷林里生长的韭菜同样不可小看,也是帮助我们富起来的大功臣。”大姐动情地介绍着,告诉我枇杷树下寸土不荒,齐刷刷绿茵茵韭菜密如丛发,不需怎么照管,不施多少肥料,一年至少可以割十茬。

这让孤陋寡闻的我长了见识。我所见过的韭菜从没有什么规模可言,不是孤零零一丛安插在田边地埂,就是十来丛拥挤在菜畦的某一角落,立锥之地不过是脸盆大小,只做配角,可有可无。大姐为我铺展的壮观场景,以及“一年至少割十茬”助力村民致富的数字,确与这纤弱绿植有关吗?

毋庸置疑,高高的枇杷树可以作证,村民日渐充实的钱袋子可以作证:楼纳的韭菜还真了不起。它们知足,得到一点斑驳的阳光就灿烂,浅尝几滴叶间筛落的雨水就滋润。它们谦卑,不挑地点不争高处,在大树的阴影里也能活出自己的风采。它们无所畏惧,不惜一茬又一茬献身镰刀刃口,一筐又一筐奔向嘈杂市场,一根一根接受挑选、择拣和检阅,一箸一箸滑过舌尖满足口腹之欲。

其实,在楼纳的土地上,再弱小的生命都是旺盛的,奋力向上的。因为浓厚的绿色底蕴里,少不了红色力量的托起和支撑。

且看村委会白墙上的那段鲜红文字:“楼纳村是我看的第一个布依族村寨,村风朴实,带头人也很踏实,发展得很好。希望村两委班子再接再厉,更上层楼,把布依族的新农村建设得越来越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楼纳村的讲话。201158日,也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初夏时节,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总书记来到兴义,深入楼纳的田间地头,问农事、讲政治、谈发展,送上温暖,提出希望。

转眼十余年过去,楼纳村民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自立自强,决战脱贫攻坚,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了同步小康,迈上了乡村振兴的广阔大道。

无人智慧农场示范园,便是楼纳布依族群众践行初心使命、发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最好见证。如今,整个村寨凝心聚力,围绕“峰林田园·稻香楼纳”的蓝图,奋战在“百亩稻麦轮作种植”的建设项目里。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0亩,智能农情监测站一个,拥有了无人智能拖拉机、无人智能高速插秧机、无人智能植保机等。先进设备的引入,大数据的运用,改写了几千年来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历史,提升了现代农业生产的新高度。

谈及未来,村两委班子信心满满:“楼纳走的是新型合作化道路,我们将带领村民,把单一农业转变为多元化产业,打造一个以农业为基础、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全新景区新农村。”

总书记行走的红色印迹,指引勤劳智慧的布依村民找到了峰林丛中的出路。总书记的勉励,鼓舞起楼纳人民再为绿水青山添笔墨、再为金山银山增高度的魄力和勇气。

我也忘不了楼纳村道边的那株三角梅。煜煜的阳光下,苍翠的世界里,它如鹤立鸡群,红得夺目,艳得不可方物。一只蜜蜂起起落落,躬身于每朵花上。它的忙碌,吸引了一位省作协老师的注目,她久久驻足并感叹:楼纳的生活,不正如这灿然发光的三角梅,红红火火、如日中天?布依同胞们,又何尝不是那一只只为了甜蜜事业,勇于披荆斩棘、开拓创新的耕耘者和酿造者呢!

 原载2022年第四期《万峰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