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铂舒的头像

铂舒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01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留印青石板

2021年3月3--10日,我与爱人到福建旅游,先后游览了福州、厦门、龙岩、南平等城市的有关景点,登上并领略了鼓浪屿风光,留影于集美大学、厦门大学,观赏了蜚声中外的福建土楼,观瞻了古田会议会址、陈嘉庚纪念馆,游览了著名的武夷山……可以说,此次福建之行达到了预期目的。

 

对于外地人游览福建,如果要问最大的收获地在何处?肯定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答案,正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的答案是:最大的收获之地不在别处,只在福州一地;之所以是福州,不在其他,只因着迷于三坊七巷那遍地的青石板。

何以着迷?说不清,道不明,就像你对一个陌生人产生莫名好感一样;也许,这就是一种缘分吧。

徜徉在三坊七巷里,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不论是民居庭院还是公共场合,也不论是高门大户还是寻常人家,更不论是深窄小巷还是宽敞街道,满眼尽是青石板。无疑,它们在那里守望了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当然,它们更会长久地坚守下去。它们或大或小,或光亮或深暗,或细腻或粗糙,或温润或生涩;它们既令人心神不宁又心无旁骛,它们蕴含并散发着一种着特殊魅力,占据我的瞳仁,闯入我的头脑,霸占我的心境,牵引我的思绪甚至装扮我的梦境,令人“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何以如此着迷呢?因为喜欢!

因为喜欢,我便“搜肠刮肚”又自然而然地为三坊七巷的青石板“赋予”了不少的优秀禀赋:干净、美观、规整,踏实、暖心、惬意,古朴、幽雅、诗意,可人、多情、夺魂……

在对三坊七巷如此众多的印象中,我第一感觉并一以贯之认为的显著品质就是它的坚实、生长、开放。细思之,也果然如此:因为坚实,才会有拔地而起的人物矗立;因为生长,才会有生生不息的文脉延续;因为开放,才会有持久波及的思想影响。恍若间,在庭院、街巷大大小小的青石板上,我分明看到了或来回踱步、或走向远方的一双双脚印,它们是那样地清晰可辨。

 

那么,这一双双脚印是哪些人踩出的呢?

千百年来,从三坊七巷走出了无数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百度资料显示,自唐朝起,有名有姓且有居住街巷可查的名人就有71人之多,他们之中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革命家、外交家、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实业家、翻译家、银行家、地理学家、水利专家等。

近代以来从三坊七巷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成为中国近代史的璀璨繁星,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近现代进程乃至后世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使得三坊七巷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与才情。“三坊七巷一条街,半部中国近代史”之说一点不为过

是的,是他们在三坊七巷的青石板上踏出了清晰可辩的脚印。

他们当中有以虎门销烟闻名中外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林则徐;近代教育和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船政之父”的林则徐女婿沈葆桢有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严复;有晚清大臣、学者、藏书家,溥仪师陈宝琛;有福建陆路提督兼闽阅操大臣、台湾镇总兵的清代名将、书画家甘国宝;有近代文学家、书画家、北京大学讲席林纾;有少年颖绝秀出,参与维新变法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记者、报人、新闻工作者、革命烈士林白水;有崇尚“爱的哲学”的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翻译家--“世纪老人”冰心;有献身革命、追求共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有参与草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个发表文章向国人披露巴黎和会外交黑幕与卖国行经的“五四”运动引发者林长民;有林长民之女--在诗歌、戏剧、散文方面颇有造诣,被誉为“一代才女”的建筑学家林徽因;有作为“七七事变”重要见证者出席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抗日英雄,被称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王牌证人”王冷斋;有清末民初的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黄乃裳;有积极推动清廷兵制改革,被誉为“近代陆军之父”曾宗彦;有“一二·九”学生运动组织者陈宝琛之孙陈矩孙;有中国近代政治人物、诗人、书法家郑孝胥;有中国现代杂文家、诗人、政论家、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长期担任《人民日报》社长等中央主要宣传机构领导职务邓拓。等等。

这些映显于青石板的脚印中,有学者、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藏书家、文学家、书画家、建筑学家、新闻工作者等留下的文印,有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改革家、军事将领、民族英雄华侨领袖等留下的武印。这些脚印,一文一武,一阴一阳,均衡协调,相辅相成。

无疑,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

三坊七巷的奇迹,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是的,是厚实的青石板铺就的院落、路面,奠基起了三坊七巷深厚的底蕴;是矗立于青石板之上精神层面意义的高门大户及其人物、成就、灵魂,托起了三坊七巷的历史高度。留印青石板的古今伟人、先贤、烈士,他们的印记会同天地一样久长,他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对于我--一个三坊七巷千千万万的游客之一,一个浩渺时空中的匆匆过客,从离开三坊七巷返回故里的那一刻起,我在反复地拷问着自己:“我这双平素轻飘的双脚能否沉稳起来呢?能否留下一些至少是自己能看得见的印迹呢?如果说不能,那只能算是完成了一次表面上的游山玩水;如果说能,那所谓的印迹又该如何辨识呢?”谁都知道,我更明白,作为芸芸众生之一,我的脚印是根本无法映显在物质的青石板上的。

那么,能否在内心的“青石板”上发现自己的脚印呢?

就在我苦苦思索时,恍然间,三坊七巷的先贤们似乎在向我明示出了他们的优秀品质、人生禀赋:一个人要想取得一些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要具备志向、担当、胸怀、格局、品德、胆识、毅力、智谋、才干等基本要素;而这一切要素的取得及人之于社会、历史作为的大小,不能说与人文、地理环境没有一点关系,但肯定不是绝对的关系。忽然想起北宋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散文名篇《游褒禅山记》,他在述及成功三要素“志,力,物”时特别推崇“志”的作用--他说,凡事都得“尽吾志”。

 

在惊叹、崇敬之余,我在想,一个面积小小的福州特别是三坊七巷,何以人才荟萃、辈出呢?要详细探究它,就会超出本文主题设定的叙述范围。可以肯定的是,三坊七巷自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传承基因。

既有特殊性的原因,当然也必有普遍性的原因。这个普遍性的原因就是沿海地区大范围的地理、人文因素。

行文既已至此,我们不妨将视角稍为扩展一下。

福建,背靠大陆,面对海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中,浸润大陆、海洋两种文化熏陶的福建人,形成了闯荡中不失稳重、开放中不失内敛的地域文化民族性格。因此,当我们的目光波及福建全境时,你就会清晰地看到朱熹、章惇、柳永、萧瑀、宋慈、李纲、林默(妈祖)、郑成功、施琅、洪承畴、袁崇焕、海瑞、陈嘉庚等等著名历史人物向我们微笑、从容地走来。他们,有的顶天立地,有的卓荦不群,都是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风流人物,给中华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福建如此,全国其他省市不也是如此吗?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在五十六个民族中,引以为荣的杰出历史人物何以百计、千计、万计?一部中华恢弘的历史,完全刻印在了一块巨大无比的厚重青石板上,其上清清楚楚显映着中华民族优良品质的深深足迹:智慧,雄健,图强,刚烈,文武,科学,和谐,正义,等等,等等。

这些足迹,是辙印,是规范,也是方向;

这些足迹,是历史,是现在,更是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