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铂舒的头像

铂舒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12/23
分享

小谈怀旧

 

不论今人、古人,都有怀旧情结,怀念过去年代的人和事,神往古时的特定氛围,以古为美,以古为效仿榜样。如前几年盛行一时的怀旧民国之风,润物细无声地把才女兼美女林徽因及其“人间四月天”吹拂进了多少多愁善感人的心扉。

表面看来,怀旧好像只是个个人思想、言行问题,没什么不好,也没什么太好。但细究起来,它还是有点说头的。

老实说,怀旧本身是一种追思以往、寄托精神的过程,有其积极、肯定的一面,因为从中人们可以找到心灵的契合点、栖息地,使精神得到慰藉;也可以审视、检讨自己,进而调整心境、修饰自己、汲取力量,更好地面向未来,这时的怀旧其实就是怀古,自然带有不少悲壮、自豪的成分。但是,怀旧也有消极的一面,那就是有些人怀旧过头,沉湎其中,不能自拔,乃至长期处在多愁善感、抑郁消沉状态之中,失去了现代人的朝气、活力及精气神,这时的怀旧就只剩下真正的恋旧了,他们人虽在当下,心却活在以前,思想徜徉、游荡在遥远的过去。

怀旧现象何以从古至今“生生不息”呢?归纳起来,原因大致有五。

怀旧是一种亘古己有、延绵不绝的情愫。情不自禁地怀念逝去的至亲及师长、朋友,他们的音容笑貌、懿德风范萦绕脑际、眼前,挥之不去,对他们的情谊很长时期内割舍不掉。无数个你、我、他都是这种情愫的俘虏者。此,其一。

每个时代的“今人”之所以怀旧,是因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本就是一个可资开采的丰富的人文思想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古人及其故事中的确有可资借鉴的情感记忆和人生智慧。此,其二。

一部分人的怀旧,无疑是无所事事者的无病呻吟,无疑是心理阴暗者的扭曲心态,无疑是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者的附和心理和随波逐流之态。显然,这是糊涂者、麻木不仁者们的消极、颓废的处世方式。此,其三。

一些古往今来的怀旧人群中,有为数不少的盲目崇古者,即古人说的都可信,对今人的言语往往不屑一顾;更有甚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著书立说”中,惯于把自己或其他“今人”讲过的一些“名言”冠于“古人云”,以期增加自己说话的厚重感和分量。此,其四。

还有,就是因为怀旧人士们所处的“当代”,的确有不尽如意之处,人们不能不转向历史以怀旧的方式寻找慰籍。古代士大夫、文人们在更朝换代时“不忘故国”的兴亡之感,就是一种怀旧表现。此,其五。

不能排除的是,有些人以怀旧的名义借古讽今、含沙射影,并伺机散步流言,表达对社会的不满。这虽然掀不起什么大浪来,但影响肯定是消极的,与传统意义上人们欲罢不能的怀旧追捧是格格不入的,因而是对人类美好情怀的践踏与亵渎,理应受到谴责与惩处。

由此看来,怀旧情结是难了的,更是无法禁止的。

当下,对待怀旧现象,从国家(社会)层面要做好引导、培育,为此须重视两点基础性工作,即挖掘和开发---挖掘古代的,开发当今的。也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浩如烟海的我国历史及现代、当代及当今现实中,搜索、辨识、筛选出不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未来看来仍是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具有恒久正能量的人物故事、社会现象、重大事件等,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编纂成册以为典籍,在此基础上以广播、电视及其他多媒体形式加以传播。相信在国家的持续、有力引导下,中华民族的怀旧对象必是积极的,更是充满着真善美的。在此过程中,要做到挖掘、开发并重,不可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而是要把它们作为前后传承有序的一个整体;更为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契机,提炼出充实、完善社会主义即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有益内容。

从个人层面看,我们也要做到两点,即走进与走出---既要走进“怀旧”,更要走出“怀旧”。对个人来讲,“怀旧”永远只是个暂时的精神驿站,获得身心的补给后,须即刻打马上路,不可被往昔的美好、温柔所羁绊。当然,当我们在人生征程上有疲劳之感时,不妨再驶进“怀旧”这个驿站,下马放松,充分休整一番。显然,没有“走进”也就不存在“走出”,反之亦然。因此,“走进”与“走出”是互为首尾、循环往复的,也是辨证统一的整体。

回首过去与历史,人们因怀旧而变得温存、善良、自信、强大。展望明天与未来,我们一定要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文成就,使我们这个时代及其这一代人成为后人们心中骄人的历史,成为后人们永久的怀旧对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