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战蓝海的头像

战蓝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5
分享

洞头四品

人生真奇妙,四十年前确定的目标,至今尚未成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读高中时唱的一首歌,当时对千里草原那无限风光格外向往,就在心里默默许下诺言――一定到蒙古草原看看那“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的苍茫大地。然而,不在自己预期内的目标却莫名其妙地出现在眼前――百岛洞头,叫人喜出望外。

初冬时节,我随温岭市作协到温州洞头开展两地海洋文学交流,一天半的学习走访,使我对洞头这个原本非常疏远、模糊而陌生的海岛,逐渐地亲近、清晰而熟悉起来,也有意识地让自己接近她、了解她、甚至走进她的心灵……归纳此次行程,就是品山水、品人文、品美食、品文学。

一踏上洞头这块土地,迎接我们的便是风光旖旎的半屏山。拾级而上,在景区入口处,墙壁上一幅“神州海上第一屏――洞头半屏山”的电子屏幕吸引了我。我一边端详着,一边在心里猎奇地反问:另半屏山哪去了呢?

冬日的半屏山,天气阴晦,轻风习习,寒意微微。伫立在悬崖旁,面向大海,极目远眺,水天尽头,泛漾着阵阵耀眼的光芒,像似太阳光照在海面的折射现象,烟波浩渺,迷迷濛濛;收近视线,海水渐渐由浅变深,间或能见到几艘舢舨在海上飘泊;离脚下不远处,有游船在海面游弋。俯视脚下,大浪滔天,海水拍打着岩石卷起层层浪花,惊心动魄。

沿着悬崖栈道,曲折迂回,款款而行。一会儿曲径通幽,虽然没有了春日的鸟语花香,却多了一份冬日的恬淡与宁静;一会儿面向大海,站在观景台,沐浴着海风,耳畔涛声如雷,内心多了一份震憾;一会儿沉浸在“凌虚聘目海天青,道是半屏生百屏。孔雀迎风追赤象,涛声滚滚最堪听”的诗意中。一路上,大家谈笑风生,有些调侃大海,有些辩论诗句,有些商酌洞头风物,别有情趣。

当我站在某制高点观察半屏山时,那峭壁似刀削斧劈留下的痕迹,半屏山几乎是个平面,壁立千仞,雄奇险幽;石屏中间点缀着嶙峋怪石,也有危峰兀立,隐隐间还有一股仙气氤氲弥漫。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惊羡于造物主对洞头的厚爱,同时也庆幸自己与半屏山有一次亲密拥抱。

“我们坐游船从海上正面观看,半屏山就更毕真!”同行的一位同志说。

这或许就是半屏山的奇、险与壮美,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的缘由吧。

当接近山麓时,前方奇石突起,耸立于栈道旁。走近方知,是一处摩崖石刻。仰头凝望着峭壁上鲜红而壮观的“云逸”二字,我寻思着,此处是不是真的有一位仙风道骨之人?如果有,这位节操高洁的隐逸之士身在何处?抑或来到此处的游人便是云逸呢?我估摸着,应该是后者。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观赏,坐在车上,我还在琢磨着另半屏山的去处,经查阅资料才找到答案。原来,半屏山的由来出自一个传说。另半屏山被龙王的尾巴掀飞到台湾去了。台湾的台南县左营镇附近,也有座半屏山,与这里的半屏山遥相呼应。有民谣为证:“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洞头,一半在台湾。”

这虽然只是个传说,但意境堪称完美。

品了山水品人文。翌日,我们来到洞头标志性建筑望海楼。看外表,望海楼类似温岭的东辉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象万千。然而,当我步入楼内,才发现望海楼非同一般,那是洞头的人文宝库。

望海楼最早追溯到1500年前南北朝时颜延之任温州太守时筑的望海楼亭。400年后,唐代著名诗人张又新任温州刺史,此时,楼已不复存在,于是写下了“灵海泓澄匝翠峰,昔贤心赏已成空;今朝亭馆无遗制,积水沧浪一望中”的诗句。后来,望海楼历经数次嬗迁。目前的望海楼建于2005年。

楼内全部用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现洞头的海洋民俗文化,除人们耳熟能详的“妈祖祭典”、“七夕风情节”外,有些当地民俗、饮食文化深深地吸引我。

新春走亲,犹如温岭的拜岁,但在时间上,洞头与温岭截然不同。洞头年俗,春节期间的初一到初五是走亲访友,吃请道贺,下一辈给长辈拜年。出嫁女一般在初二回娘家“过新年”,而温岭恰恰是初二不能回娘家。温岭正月初二是拜座或赶座的日子,如年前遇家中有人过逝,丧家要设灵堂,亲戚朋友要赶座,送香烛、千张及礼品前来吊唁。因此,正月初二亲戚朋友之间不能相互串门。

渔乡风味浓郁的“民俗八大巧”,凝结着洞头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前四样样样沾凝着海的韵味:“木船用火烤”、“纸灯水上飘”、“动物满船跑”, 如果不熟谙当地民俗,仅听那名字是很难洞悉其真实意思的。“驾舟靠双脚”,温岭也有,是“用脚驾舟”的“泥涂船”。驾船人一脚跪在船内,一脚在海涂上用力蹬,船便飞快地行驶,当地人称“泥艋”、“泥马”。在温岭,土话叫“挺”,驾驭其作业,叫“踏挺”。

后四件是渔乡食物,说起来件件惊艳人们的味蕾,其中我们品尝过的“猫耳朵下水煮”,是一道当地小吃,用番薯淀粉作外皮,花生、芝麻、白糖拌和为馅,因外形呈三角形,中间凹陷,长得像猫耳朵而得名。这道食物类似于温岭石塘小吃山粉圆,只不过山粉圆是圆形的,吃起来一样的柔软,外皮微韧,内馅香脆。

花菜泡胶、葱油鲳鱼、脆皮水潺、鲈鱼豆腐、双丸合璧姜丝猫儿……听那名字就让人味蕾暴走,这就是“百岛十二鲜”的主菜。在望海楼,这些美食只能是饱饱眼福,要享用,还得找机会来慢慢品尝吧。

在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见到了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之最的砗磲化石。对于砗磲,以前有所耳闻,但没有像这次近距离观察。《本草纲目》记载,砗磲有镇心、安神作用,可稳定心律血压、改善失眠、防止老化、增强免疫力,有养生健体之功效。有如此功效,我为之心动,在老板展示的数具砗磲瑞兽中,有两具无论其造型,还是工艺制作都无可挑剔。我对着仪器一遍又一遍勘察,白璧无瑕;棒在手上抚摸了一遍又一遍,温润如玉,爱不释手。然而,心里却总是纠结于前些天在某旅游点购物时被骗的情形,内心就不断挣扎,最终,两具瑞兽分别被同行的两位美女所购。

洞头也有一段红色记忆让我回想――洞头女子民兵连。20世纪70年代,红极一时的电影《海霞》不知看了多少遍,反映的就是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不爱红装爱武装”, 在连长汪月霞带领下 ,粉碎国民党军窜犯大陆阴谋的故事。据伊夫介绍,主人公汪月霞至今健在,当年毛主席曾授予她一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故事记忆犹新,如今,这个故事已成为一代人心中不灭的记忆。

品了人文品美食。我不是个吃货,但对独特的美食也不放过,要留下痕迹。

到洞头第一顿午饭吃的一道海螺,大小如蚕豆,大家都叫不出名字。我仔细观察,褐色的螺纹,映衬着细密而有规则的斑点,斑点越往螺心颜色越清浅。陪同人员说这叫珍珠螺,是海螺中的佳品,是招待贵客的。在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从图片中发现有一种海螺与吃的珍珠螺非常类似,但不叫珍珠螺,叫蝾螺。龙须菜,是一道冷菜,形状似线,一条条纤细绵长,故又名海菜、线菜,配香菜、花生豆,加醋等配料,吃起来酸酸的,脆脆的,爽爽的。我情有独钟。

米汤石锅鱼,一道独特的汤菜,主料是炒米与鱼片,这两种吃食搭配的菜肴还是罕见,在座的都说未曾吃过。炒米经清爽的鱼汤的浸润后吃到嘴里尽管有粗刺刺之感,却风味十足;鱼片经过炒米香味的薰染,裹满味鲜肥美的汤汁,吃起来既保留了鱼的鲜美,又带有淡淡的稻香。我舀了一小碗汤汁,乳白色,碗口飘浮着一粒粒金灿灿的炒米,用勺子把汤汁送到唇边,鲜美之气立刻漫延迂回,萦绕鼻端,口口艳丽,回味悠长。

在一天半的参观学习过程中,用足足半天时间进行了对两地海洋文学的交流。我是第一次参加此类活动,对在座的作家、作品了解并不多,有些知其作品,作家却未曾谋面。通过实地交流,我认识了诗人伊夫、若水、李虹,散文家施立松、郭文英等。

我认为,对于两地文学的品鉴与赏析并不只是半天时间的交流就能达到目的,而是需要作家长期深入生活,融入到新时代改革的进程中。别林斯基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诗,从而也有诗的内容。莫言曾说:“文学需要生活,生活需要文学。支撑我文学写作的根基是童年、故乡和生活经历”。同时也需要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去阅读作品原著,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去摸索文学的本相。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有坚守的毅力。 (作者 战蓝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