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麦收时,又是一年收麦季。
五月,骄阳似火,在炙烤着大地,并在空中泛起淡淡的云烟,好像是在用世人难以承受的热情,来欢迎小麦回家。
由于早晨天气凉快,精力充沛,干活快,效率高,再者早上麦子有些潮湿,麦粒不容易脱壳落地,所以,天不亮,人们已在田间地头开始劳作。他们身着长袖薄款衣服,头戴各式花样的草帽, 一手紧握镰刀,一手斜拢小麦,收腹弯腰,镰刀飞舞,一片片麦子随即倒下,然后用数根麦杆紧紧地捋在一起,把搳倒的麦子拧扎成捆,整齐地摆放在地上,一溜排开,放眼望去,倒也好看。
逐渐中午,天气更加炎热,太阳火辣辣地蒸烤着一切。人劳作一会儿,就会汗水直流,口渴难耐,这时就需要不时地补充大量水分。无论男女老幼,喝水时,都不再顾及形象,直接痛饮起来,很远就能听到咕咚咕咚大口喝水的声音。只要干起活来,如果一块地的麦子还没有割完,大家就不会坐到荫凉处休息。因为天太热,人太累,只要长时间坐下,就不愿再起来干活,所以有经验的搳麦者就会一鼓作气,把一块农活干完,然后,才会休息。
下午或傍晚,一般才是用地板车装麦、拉麦的时候,那时人们还比较穷,家里能有一辆地板车就算是家境不错了,如果家里没有,那只能等到人家拉完麦子,你才好意思借用。装麦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还得有人帮你在地板车上踩麦子,排麦捆。越是装到最后的时候,越需要装麦者的力量,更需要装麦者的技术,还有踩麦者的配合。否则,没有力量,不得要领,配合不好,就会装着装着,麦堆随时歪掉,或在拉麦行走的过程中塌掉,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到时候尴尬的是自己,急火攻心的还是自己。
将所有收完的小麦拉进打麦场后,便开始碾麦。开始时,用人拉石磙来碾麦,再后来用拖拉机拉着石磙来打麦。特别是前期几家人联合作业,每人肩上拽着一条线子,弯腰向前拉着石磙碾麦,特别热闹,又特别劳累,一圈又一圈,一场又一场,好像没完没了,大人还好,小孩有时累得受不了,就会乱说话,这时大人就不允小孩乱说“怎么还碾不完”之类的话,否则会挨骂或挨打。
全部碾完之后,就开始堆麦秸垛。大人们用木杈或铁杈打好麦垛基础后,小孩在上面踩垛,大人在下面往上撂麦秸,然后逐渐收垛,最后形成外圆顶尖或外方顶平等不同的麦垛,即结实,又好看,又防雨。这些麦秸平常可以用来烧锅,有时还可当牛、羊等家畜的饲料。
当垛好麦秸后,场地就会留出空地,然后把麦稳子堆在一起,找准风向,开始扬麦,而扬麦是也个技术活。扬麦人既要有扬麦的力量,又要有扬麦的技巧,适当的高度,适时的风向,才能把麦粒扬出来,否则麦粒和麦糠、麦秸还会混在一起,妄费一通功夫。
麦子扬出来之后,便是麦场晾晒麦子。因为,麦季是一个又收又种的季节,收麦后,大人还有播种玉米或浇灌麦地的重要农活要干,所以,一般晾晒麦子的农活是由家里的小孩来负责完成的。大人一般把麦子摊开后,剩下的工作需要由小孩来做。脚下踩着烫脚的麦粒,头顶着能把人晒晕的毒日,一般一个小时左右还就得翻一次场,但相比播种的活,算是太轻松,太舒服地活了。如果前次由北向南翻,后面就得由南向北翻,反正得保证小麦的彻底全面地晾晒。有时,小孩贪睡,也忘了翻场,不过家人看到孩子太累的份上,只是吵孩子一顿就算罢了。
晚上的看麦守场是孩子们的最爱,用麦秸垛作为掩护,一群孩子在麦场内做藏猫猫的游戏最为适合。玩累以后,再听大人讲些鬼怪神奇的故事,望着满天的繁星,追寻着牛郎织女星和北斗七星的方向,联想着故事中各个人物的爱恨情仇,是是非非,乘着徐徐的凉风,竟然不知不觉中鼾然入睡,进入梦香。
麦子晒好之后,便是到镇上的粮所去交公粮。大人在前拉车,小孩在后推车,一路上延绵不断,一路上欢声笑语,倒也热闹,倒也壮观。特别是在镇上能吃上一碗酸辣可口的胡辣汤,能吃上几根香气四溢的油条,算是对小孩麦季劳动的补偿,这也许才是大人让小孩跟随自己的真正原因吧。经过近一个月的劳作,一季的劳累才算结束,一季的收获才算圆满。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一晃几十年已过。社会的高速发展,当年麦收时,那种动人的场面,那种热闹的场面,那种壮观的场面,早已不复存在。当年稚嫩的孩童,已年近半百,容颜已改,而当年豪情万丈的少年经过世事的磨炼,往日的激情也早已不再。但那时,人与人之间那份互帮互助的纯真感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却永远是我们那一代人心中最沉甸甸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