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居住的城市有“中国凉都”之美誉,素来以山水著称,外地来的朋友,我定要带他们登贵州屋脊韭菜坪,游三池三湖六盘水,逛水城古镇…近年来,还有个新的去处——位于中心城区以西的地标性建筑明湖湿地公园。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诸多方面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人类最适合居住的生态环境,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又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又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还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之地。因此,在城市的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湿地的重要性。可惜的是,我们的许多天然湖泊、湿地早已在城市扩张中销声匿迹了。所幸的是,六盘水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一直较为滞后,这种滞后反而让我们保持了比较多的原生态,城市西郊的明湖就得以保留下来,建设成了贵州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明湖湿地公园控制范围达一千二百亩,既是市中心城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最佳场所,又能调节当地水量,净化水体,改善生态环境。公园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体,通过山水地形变化,借助自然景观将湿地恢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相互依存的理念。从一线天出水口开始,依山就势打造了八台跌水,十三座栈桥,十一个休息平台,小桥流水、灵动秀美。南侧和西侧则与自然山体相连,生态植被完好,地下暗泉涌出,是一个天然的森林公园、生态公园。这里人行道、自行车道沿着水系铺展,在湿地梯田之间形成网络,还将设有大量座椅、凉亭和观光塔的休息平台融入设计的自然系统中,方便游客玩赏的同时又增添了景观审美体验。还有个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便是那蕴含了“水舞钢城”设计理念的一公里多的彩虹桥,它既是一条景观长廊,又是一条游览通道。该桥为异型钢结构,宽窄不一,高低起伏,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异型钢构桥,犹如一条凌空飘舞的彩带,连接着中心湿地的三岸,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散步、聚人场所。眼前美景使人赏心悦目,不由得会想起一位本土诗人描写明湖湿地的诗句:“凉都美景似画图,百顷波光鹤鹭逐。疑是苏杭留客醉,身边仙境有明湖。”置身这如诗如画般境地,都市生活的烦嚣挥之而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宁静安逸、倦鸟归林的悠然。明湖湿地公园早已成为备受广大市民和远近游客喜爱的社交、休闲俱佳的环境。
随着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每年入冬以来,前来明湖湿地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有苍鹭、白鹭、红嘴鸥、绿头鸭、白骨顶等,这些候鸟中有许多还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更难得的是,一些候鸟居然没有飞走,还定居下来成为留鸟,有关部门还为它们人工筑了许多的鸟巢。
有时我在想,人类是万物之灵长,植物、动物便是大自然的精灵,大自然的生灵之间是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从凉都人民的实际行动中,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希望。立于湖畔向远处眺望,我们似乎看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野趣,还看到了“关关睢鸠,在河之洲”,鸟声和鸣的自然风光……
眼前的灵山秀水,不禁使我想起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及老庄寓情于山水体悟大道的智慧。试想,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无一不是寄情山水,于变幻莫测的青山绿水之间,汲取挽狂澜以济苍生之气蕴和力量。屈原放逐,寄身心于自然,愤而著《离骚》;渊明秉性高洁,辞官归隐开一代“田园诗风”;阳明于山水间悟道,终成一代大儒。还有,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让寒山古刹美名远播;李白一曲“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扬州春色灿烂;王勃的《滕王阁赋》、崔颢的《黄鹤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不胜枚举。它们不仅令当地千古传名,至今也是人们到此游览和瞻仰的重要理由。如今,生于大好时代的我们,在游览祖国好山水,陶冶性情的同时,难道不应该激发点爱国情怀,抑或是不忘探寻点生命的价值吗?
我想,作为六盘水人,我们是有福气的。三池三湖在我们城里,水城河流过我们的城市,还有水城古镇古风韵味。如今城市虽然在扩大,但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许多湿地、绿地被保留下来,建设成为湿地公园。而且保护与建设还真正体现在了行动上,流经城中心区的水城河变清了,西郊明湖湿地的水鸭、白鹭日渐多了。我时常在想,未来的某天,也许会有只红嘴鸥扑闪着翅膀突然飞到你家院落,吓你一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