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华的头像

王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12
分享

乌蒙沃土

在我的脑海中,经常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磅礴乌蒙群山之间,一位博士毕业的高材生和村民一起劳作,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一心要带领父老乡亲奔上乡村振兴的现代农业之路,他的身影渐渐的幻化为天生湖畔那座高高耸立的大山……

他叫李世瑶,二0一六年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做科研。一年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中箐村,带领村民办起农业合作社,成为了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他先后获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

中箐村是地处贵州乌蒙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隶属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街道,位于市中心城郊,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森林覆盖率,群山巍峨,密林苍苍。风光虽好,却由于平均海拔在一千八百多米,昼夜温差又大,气候冷凉,土壤贫瘠,千百年来,这里的农民战天斗地,却一直从事着低效的传统种植业,农业投入多产出少,一些年轻力壮的纷纷外出务工,村里人口逐年减少。

这些,李世瑶早就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从小就在地里摸爬滚打,他什么样的农活儿没干过呢,因此自小对农村就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每当看着父母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他便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用知识的力量帮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无论是在多远的地方求学,那些日子里,梦中的大山、小河,却异常清晰。

那时,日子很苦,为了上学,他曾在煤层厚五十厘米的小煤窑挖煤挣学费,但从小聪颖的李世瑶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一想到父老乡亲们“辛苦劳作一整年,效益却不高”。他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高考填报志愿时,李世瑶果断选择了农学相关的专业,此后,又从硕士到博士,一路上他与农业结了缘。二00四年,李世瑶高中毕业考入山西农业大学农业水利专业,二00八年又考取该校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的公费硕士研究生。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0一一年又以优异成绩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继续攻读农业水土工程专业。

二0一七年十月十八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自小就怀揣着“留住绿水青山,发展乡村产业,致富父老乡亲”梦想的李世瑶,博士毕业留校做了一年科研后毅然决然选择回到家乡,成立了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业合作社,他一心想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专业特长。他说:“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家乡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李世瑶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一心要推广良种良法的改革也从一开始便受到很多阻力,对于他的选择,亲朋好友无法理解。刚开始的时候,他很着急,后来转念一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带着大家干,就要做给大家看。二0一七年刚回到村里时,第一个强烈反对的人便是自己的父亲。顿时,博士回乡务农在李家引起一场“地震”,父亲更是万般不解,含辛茹苦想让儿子出人头地耀祖光宗,谁知“博士回家当了农民”,他心里窝了一团火。父亲本就不希望他回来,认为他回来是“没出息”,花了那么多钱,读了那么多年,这书“白读了”。李世瑶心知肚明,开始艰难创业,决定先搞草莓科研试验。在他不断地耐心开导下,父亲还是慢慢地理解了他的做法,他是一心要带动家乡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啊。

面对诸多质疑,李世瑶常常只是一笑而过,他总是说:“比起外面优厚的待遇,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在从事低效的传统农业,故乡的水土和父老乡亲养育了我,自己在外面学习了这么多年农业,回来可以学以致用,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农业产业,让他们都过上幸福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家人特别是妻子张滢的支持,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妻子张滢原本在重庆一家电梯制造公司工作,且收入不错,但当她得知丈夫的想法后,坚决地辞去工作陪李世瑶一起回家乡发展。

钟山区是中国凉都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季节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及畜牧业养殖。回到村里,李世瑶在自家猪圈上搭了一个小温室,种了十二个草莓品种进行科研实验,从播种到开花结果,他仔细观察着草莓的生长状况,几个月后,他综合观察不同品种的产量、抗病性、口感等因素,终于选出了最优质的品种。看到李博士真要种草莓,有的村民主动提出免费给他提供土地做试验。有了乡亲们的支持,李世瑶先后引进了三十多个草莓品种,通过不断试验和改进,“京郊小白”“黔莓二号”“白雪公主”等品种脱颖而出。

二0一八年,他决定扩大规模,组织成立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海拔一千九百多米的天生湖旁的小山上建起了草莓种植基地,他还一家一家地劝说村民加入合作社。

这里,春天,湖水明镜,山花遍野;夏天,绿树成荫,飞鸟掠湖;秋天,野果飘香,湖光荡漾;冬天,群山裹雪,秀湖暗藏。天生湖宜人的景色,加之地处城郊,使景区成为中心城区市民游玩的“胜地”,一年四季游人不断。加之,不远处又是十里杜鹃景区,每当春风吹拂,漫山五颜六色的杜鹃花便为广大游客开启一场春日盛宴。这也是李世瑶选择在这里建立草莓基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依托附近天生湖和十里杜鹃花山景区优势,可以开展草莓采摘体验、盆栽草莓出售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更好地带动附近村民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走上致富路。

可就在当年,一次草莓到了疏花疏果时节,群众一看全是果,舍不得疏掉,都留着,结果品质、口感、卖价等都受到很大影响。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亲身示范,终于,李世瑶让群众看到发展现代农业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逐渐转变了观念。就连曾经强烈反对自己回来的老父亲也欣然转变立场,将家里的十多亩地全交给李世瑶打理。随后,他以每年五百元一亩的价格,流转了村里九户人家的二十多亩荒地,搭建起三十多个种植草莓的大棚,一个大棚三百平米左右,能种三千多棵苗,每棵苗生长周期为当年八月到次年五月,大约半年能结一斤果。

李世瑶将自己的草莓园命名为“山海园”,寓意大连与六盘水东西部协作、“贵州有山,大连有海”,山海同心脱贫攻坚。流转土地农户优先在“山海园”务工,一下子带动十一户二十八人就业,农户在基地务工按每天八十元支付,待项目产生收益时,农户还将获得项目纯利润百分之二十五的分红,这样,就业增收便有了保障。

辽宁省大连市,北方明珠,地处黄渤海之滨,得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是东北亚经济圈具有影响力的宜居之城。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国凉都,地处乌蒙西麓,在跨越赶超新征程上阔步奔跑,但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一九九六年,党中央、国务院就作出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部署,确定大连市对口帮扶六盘水市。“中央要求、六盘水所需、大连所能”是大连市委、市政府对东西部扶贫协作这一伟大事业的庄严承诺。特别是二0一七年以来,大连有数十家产业合作企业在六盘水落地,在脱贫攻坚的宏伟蓝图上,大连与六盘水以精工之笔描绘着东西部扶贫协作“山海相连的小康画卷”。

二0一九年,李世瑶随市里组织的考察团赴大连交流学习,从大连引进五百株优质草莓苗搞科学试验。随后,大连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和草莓协会的专家到六盘水考察,李世瑶为客人介绍了凉都的草莓育苗情况,并为客人提供技术报告。他说,试验育苗确实有很大优势,凉都夏天气温低,草莓苗需要的条件特别容易满足,育的苗能提早花芽分化,如果在大连种植,采果期可提前一至两个月,效益有望翻番。

考察中,大连草莓协会会长、企业家姜洪波先生经过认真调研精心分析后认为,六盘水确实是中国草莓育苗的“天堂幼儿园”。于是,李世瑶建议如果借船出海,大连企业家在六盘水建设有规模的育苗企业,即可为中国北方的草莓产区提供优质苗。北方有市场,这里有劳力、土地、气候资源,合作必定能够共赢。随后,大连草莓协会开始为钟山区保华镇海螺村提供优质苗,种草莓四十多亩,带动近二百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在姜洪波会长与李世瑶多次交流育苗经验,并通过冷链运输为大连提供试验苗后,实践证明,这里育出的草莓苗确实可以提前一到两个月采摘,实现了经济效益翻番。

草莓是一种喜欢冷凉气候的作物,六盘水和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更低,和其他冷凉气候地区相比降雨量更充足。中箐村周边森林有许多野生杜鹃花,李世瑶经过长期观察,判断出,杜鹃花生长的地方,土壤呈微酸性,虽不利于庄稼种植,却正是草莓喜爱的土质。通过不断实践,发现这里特别适合草莓的生长。二0二一年,李世瑶的草莓基地又引进了二十个草莓新品种,通过高山育苗筛选出红玉草莓、桃薰草莓等十个更加适应本地气候土壤特征的品种,这些草莓品种不仅病虫害少、品质优、产量高,而且可实现提前一个月上市。

春风一吹,放眼望去,绿意满满的大棚里结满了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对于种植草莓这份“甜蜜事业”,李世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引领现代山地农业种植模式和推广种植技术的同时,不仅做给农民看,还带着农民一起干,和农民一起发展农业产业,探索家庭农场领办合作社,推进“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二0二一年,由他领办的家庭农场被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评定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在草莓种植的同时,李世瑶也从未放弃推广他的现代山地农业模式。“刚开始推广冷凉山区土豆增产、增效和提前上市技术的时候,乡亲们没有做过,不愿意尝试,我决定从我家做起,做给村民们看。”他对父亲说种洋芋要覆地膜,父亲说“你这种读书读多了的人只知道理论,用地膜种洋芋,费力不说,只怕到时候连地膜钱都捡不到”。他耐心解释,洋芋采用地膜覆盖保温保湿,可增产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还可以提前一个多月上市。第一年父亲不情愿地种了半亩地,尝到甜头后,第二年家里的全部五亩地都采用了地膜覆盖。这时,周边村民也纷纷仿效,一下子种了上百亩。

“希望我所学的知识能给家乡带来改变,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农业效益,带领父老乡亲增收致富。”李世瑶说,家乡独特的气候是适宜开展农业科研的。这些年,他每天都在田间地头忙碌,培育种苗,“角逐”出最优良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他利用当地海拔高、气温低、温差大等自然条件带领当地农民群众发展起来的草莓种植等特色产业,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甜蜜。

“这个季节,恰逢草莓采摘的最佳时节,红的、黄的、白的,锥形、圆形、异形,各种各样的草莓匍匐在墨绿的茎叶下争奇斗艳。大家尝尝,别看白的个小、品相一般,它的味道可是特浓特甜。”今年立春后的一天,当我们再次来采访他的时候,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摘草莓的李博士眉飞色舞地给我们介绍起他研发出来的优质草莓品种。

看着眼前这个身材敦实,满手老茧,风霜雨雪在他的额头刻下与其“八五”年龄很不相符的几道痕迹的青年,很难让人想到这真的是位名副其实的博士。但谈笑间,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装满了智慧,一言一行无不让人领略到其博士的才华。

多年来,李世瑶一直将返乡初心化作行动,不断用成果证明返乡的选择。如今,一提起李世瑶,村民们都会亲切地称他为“草莓博士”,他一手创办的六盘水山海园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也从最初的两个大棚发展到了五十个大棚,种植品种也从草莓拓展到西瓜、玉米选种培育等。他还利用所学积极探索用现代高效种植模式代替传统低效种植模式。为改变过去因高海拔导致农业种植一年一熟,积极开展“夏玉米+冬小麦”的轮作种植实验,并推动优质品种适地化发展,带领村民增加种植收入。如今,他的种植基地也从创业“试验田”发展成了集示范种植、科研、销售、旅游、育苗于一体的圆梦“示范田”,随着农村路网的不断便利,四季不断的瓜果香吸引着一波波游客前来,共同描绘着乡村振兴新征程的美好图景。

远远望去,地处天生湖畔乌蒙大山深处的山海园种植基地,犹如点缀在茂林翠竹中的果实,显出成熟丰韵,但却经历风雨。

这些年来,李世瑶有收获也有挫折,特别是面临农业投资大、产出慢的问题,一些当年跟他一起创业的村民、亲戚、朋友纷纷外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打工挣钱的时候,他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他始终坚守初心,在农业研究和种植上勤奋耕耘,一步一个脚印,帮助村民扎根土地走上致富路。多年来的农业产业发展经验让他感到,家乡的资源禀赋、气候特点非常适合发展特色产业,便将在陕西泾惠渠灌区做试验时研究的“山地冷凉气候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应用于对传统种植模式的改造,即秋天收完玉米之后,再种一季冬小麦,等冬小麦第二年五六月份收获后,接着种一季玉米。如今,经李世瑶研究推广,“夏玉米+冬小麦”的轮作模式已被村民广泛接受,并推广到周边安顺市的普定县等,“糯玉米+秋洋芋”的种植模式,也在中箐及附近村广泛推广开来。每当其他乡镇的种植户来求助时,李世瑶也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远程答疑,以成本价提供合作社培育的优质幼苗。这些年,他经常在微信上给经验不足的种植户答疑解惑,遇到棘手的问题,李世瑶还会去实地查看幼苗病因。他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他们能够学到技术,独当一面,然后自主创业,增收致富。”

“李博士性格非常好,耐心教我们种植草莓的技术,我们在这里干活不仅工资有保障,自己的几亩地也在他的指导下种上了土豆和糯玉米,今年还准备种草莓,跟着他干我们有信心有希望。”二十岁的周梦大专毕业后就来到了这里工作,她不仅是一把技术好手,也是合作社的工会主席,谈起未来周梦充满自信。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李世瑶义务为双戛街道一百多户农户进行农业“短平快”项目培训,为中箐村五十多位村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并以基地试验成熟的优质种苗为基础,提供技术指导,推广成熟经验。他从自身开始,以身作则,引导回乡创业的技术人员发挥好传帮带作用,为家乡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

民以食为天,一粒米重如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里,用这么多的篇幅谈粮食安全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粮食问题的高度关注。李世瑶常说,他最欣慰的就是新的种植模式被村民接受,以及选育的新品种为乡亲们带来更高收益。这样就可以让百姓藏粮于地,一季变两季,让村民藏粮于技,向良种良法要效益。如今在中箐村,科技为传统农业赋能正变成一场生动实践。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从乌蒙山区到三秦大地,李世瑶从农家子弟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博士,又毅然决然回到家乡这片广袤大地上,深入田间地头做科研、搞种植,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因为李世瑶坚守初心,不断追梦,真心实意的为民情怀,换来了群众点赞和组织的认可。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

大山之上,李世瑶自信地说:“我将不断改进完善试验大棚等设施设备,继续研发耐寒草莓及适宜亚高原地区土壤、气候生长的冬小麦、夏玉米等农作物品种,为改进传统农业种植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