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荆毅的头像

荆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随笔杂谈
202406/28
分享

一半笔力 一半天成

读刘明华的水彩画,无论是他的《长江系列》、《江南水乡》还是《皖南山水》,画面透出的一切,湿漉漉的,让人仿佛置身烟雨中。不管酷夏严冬,他一有闲暇,就走进大自然写生,无边的旷野,刘明华与大地之间通过画笔传递着彼此的问候,常常物我两忘,不知暮色降临。他画的那些远远近近的风景,一半笔力,一半天成,给人简朴之美。画家的笔与心性都很贴近深秋,删繁就简,一直读下去,你可以整个下午或夜晚活在他画的世界里,静悄悄的。不知为什么,在他的画中,我总能感觉到身边画家作品中不曾有过的那种强烈的孤独,也让我相信这样的画家心中一定深藏一尊佛陀。他有着独特的日常与几近封闭的精神家园。在他不甚明亮的画室与连篇累牍的画稿前,翻阅着他的尺幅水彩画,犹如昏昏灯火中听他细语平生。

如果说刘明华是一条小溪,虽没有汹涌的激流之势,但不争不喧的溪水,日夜流淌,是一样可以抵达江海的。谈起画,他因激动有些言不尽意,但我还是能捕捉到他传递出的心思,他似乎深知,在他之外有个无垠的虚空,有个他无法名状的美,让他毕生求索也难以穷尽,这可能就是我在他画中读出的孤独。

刘明华1959年8月出生于芜湖,初中时,借回来一本《打虎上山》戏文钢笔字帖,囫囵吞枣地天天临写。还借回一些古书,半懂不懂地阅读着,书中插图让他格外关注。这个时期在艺术上影响他的一个人叫尚克兰,画毛主席像惟妙惟肖,尚老师住在陶塘边原市政府旁边,他每周去他家一次学画。得到尚指点,许多困惑解开。那时他家与画家王彪家很近,他父亲与王彪父亲王大仁有交情,王大仁当时已是享誉画坛的大家,他顺理成章地跟王大仁学画,时在1974至1975年。王大仁觉得少年刘明华有绘画天赋,画同一场景,构图常常能变化出新,色彩使用也很丰富。王大仁诚心教他,他在绘画时使用一些特殊技法时从不避他。后来他下放无为东河大队三年。在广阔的农村,他一直坚持画画,走进自然写生。

1979年回城考上机电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在大学刘明华继续学习素描、工笔。其间还学了瓷砖画、布景画。到微型电机厂上班后,在厂里主要做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工作期间,一直坚持写生,偶尔也画些油画。青年时代他虽然打下了绘画坚实的功底,但大部分的习作只是再现对象的华丽一面,还不懂得提炼。他追求情境和色彩的亮美结合,欣赏利落而精细的笔触。喜欢充满自然气息的色彩,玲珑剔透的光线感,严谨整饬的画面处理。当然也喜欢独具匠心的构图和表现技巧,喜欢温和而温暖的质感处理。

人到中年后,刘明华的家庭生活发生了一些变故,妻离子疴,生活变得沉重,仿佛老天要给他异于常人的考验。他像每一个父亲那样牵挂孩子,帮扶着孩子一道向命运抗争 。但他没有放下画笔,也许正是画画才让他变得更坚毅,更能看见生活的本质与真相。一个人在了解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着生活,内心是强大的。此时刘明华所体验到的孤独与失落,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刘明华重新去观察自己的故乡,他要表达江南的自然之美,那些熟悉的树林小溪,水塘鱼网,郊外从未变过样子的山峦,承载了无数对往昔的回忆。他的作品变得更纯粹,没有了炫丽技法,一草一木,在他笔下赋予了哲学的含义。我想这可能是他下意识将伤感情绪的力量运用到风景画上,无意中完成了一次绘画的突破。

你看他风景写生作品,多半呈现的是自然的旷远与人物的渺小、树木的安静与飞禽的闲适、逸笔草草的水岸与遥不可及的天际,画家将人生当作是一场旅途,不去想着终点在哪里是什么样,而是欣赏过程中的风景,遇见真,发现美。画画不是为了影响世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抚慰心灵。每个人都有苦闷难过的时刻,对于刘明华,绘画就像是乌云背后的金边,拿起画笔,乌云就逐渐消散。他沉浸在在水彩的世界里,有自由,有远方,也有诗情。

自古为文,铺张是简约的大敌,画也是如此,一个未经生活历练的画者,是很难画出削尽冗余的深刻来。这一时期刘明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2010年他的《收工》入选安徽省美协成立30周年展;2012年,作品《树林》入选安徽省第四届美展;2014年,《暮归》入选安徽省第五届美术展......

在一次画展上,著名画家丁寺钟对他的一组风景画特别关注,尽管那次因为时间紧刘明华的画没有装裱,且挂在一个很不起眼的位置。丁寺钟还是看见了,他看了很久,甚至对身旁人说,这是展厅里他最愿意弯下身子仔细看看的画。这让刘明华大为感动,朋友也说读他的画有长夏乍凉、深冬初暖的意外之喜。这些认可更坚定他画下去的信心。

重新开始画水彩画,并以此为创作主攻方向,是在十年前开始的。这十几年来,他除了画长江系列,还画了江南水乡与皖南山区系列,究竟画了多少,作品多到连自己也无法去计数,我看到他的小幅水彩作品堆满一大橱柜,码起来恐有几人高。这种勤奋令人动容。

在《长江系列》中,他专注画船与水,尤其重视四季与晨昏中变化的长江之水;《江南水乡》他注重画水塘、农田、鱼网、野禽及水乡风光;《皖南山水》注重画民居、山色。除了这三个系列,他偶尔也画一些都市街景,主要是汽车与人。

刘明华欣赏英国水彩之父透纳先生,平时作画也有意识吸收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他观察到,

夏天的早晨,野外路这边的黄与那边的黄不一样,绿也不一样;他说不起眼的东西要画出它的好看,吴冠中说美是画的第一要素,他深以为然;他说天地之间的人类的造物很渺小,画的就小一些,大自然宽阔而伟大,要有更多的画面展现它。

他还说水彩要画出冷与暖、繁与简的对比,要以少胜多;画雨和风的感觉要呈现出迷濛之状;画家要捕捉瞬间的东西,就需要有娴熟的技法。

闲暇时,他读老子,读易经,当然也喝酒。他希望思想与画笔都变得空灵,没有空灵就没有转换能力,做不到大实大虚。他说画要涉及到灵魂,好东西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不是靠技巧,技巧多了就让人腻,而且你往纸上撒盐喷水别人也会。

他强调在画中,一定要有点、线、面,这与书法何其相似。他说点是力量,线是连接,面是开阔的色彩;聚与散的关系,多与少的关系,面与线的关系都要处理好;中国画讲气韵、意境, 西画讲色彩、光线与光色交融。他说:我的画造型、色彩都是一遍成功,所以画面显得干净,因为不重复补笔。写生创作,我基本是去熟悉的地域,熟悉的场景,画那些活在我记忆里的东西。我不去很远的地方。太远的地方我对它没有感情。他还告诉我,美国的怀思善于画人物的孤独;美国的沙金特,色彩画得特别好;透纳画冬天台风,叫人把他绑在风雨桅杆上数小时,他画出《风暴》,结果落下病根......他觉得一个真正画画的人,是要有点献身精神的。

无数个日子,他独自画长江的水,他说波浪,既有线的节奏感,又有四季色彩变化,但江水有永恒的元素,能孕育许多东西,静时特别安静,涨潮与风暴时又显得特别凶猛。晨昏时霞光映照江面,江水特别美,也特别富有变化,不同时间,波纹、线条都是不一样的。能画好长江的画家,一定是像我这样生活在长江边,与长江朝夕相处。船是江上的常态之物,画画时,船的结构我很想忽略,而水的细节却让我特别着迷。简单的东西往往极富表现力,白光一闪之中,包含了赤橙黄绿青蓝紫。

他说,年过花甲后,更让我开悟,让自己能跳出自然去表现大自然。

对纸与笔他从没什么要求,一如他过的粗茶淡饭的生活。

有人说水彩画,是水、色彩、意外、偶然、潜意识叠加的一场美丽游戏,是一场流动于纸上的盛宴,充满着想象和未知,充满着光怪陆离,它是纸上的轻音乐,生活中的魔术师。的确,水彩能够让画家心灵,演绎出最意外的舞姿。

绘画之美,多彩多样,刘明华选择了水彩,他用可承载万物的水混合着色彩,在画布之上轻描淡抹,勾勒,描摹,调色。笔刷伴随着色彩的流动在纸上起舞,世界与内心逐渐融为一体,忘却功名利䘵,忘却生活的沉重,随着颜色的律动,刘明华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节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