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太史魏的头像

太史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4
分享

千洞蛇蟠岛

久羁市廛、红尘偃仰,每闻当今匪夷所思之人与事,则思之悒郁。

何物可解?纵情山水则个。

蛇蟠岛位于浙江台州三门湾海滨一隅,其势龙蛰蛇蟠、襟山抱海,故名。蛇蟠自古地僻人稀、缈焉不彰,自北宋年间陆续开山采石,遂名播于吴越间,尤以三门石窗为著。至今,旧采洞穴遗址一千三百余。

蛇蟠孤村,自古荒烟寥落。有文字记载的旧籍始于公元一七五五——清乾隆二十年。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现,满族王朝奴役汉人,费尽心机,推行愚民之策。许多古老村落,祖祖辈辈无一人识得汉字。

潮打礁岸间,偶或二三子文人足迹到访。

行迹匆促,慨叹之余,便匆匆消逝于历史深处,了无回声。

追溯蛇蟠本地风物特产,其一是著名于东海业界的大黄鱼。“清夜船头声聒耳,成群石首溯潮来”。蛇蟠洋为浙江著名的大黄鱼渔场,每至鱼讯期,海面帆樯林立,渔火璨若银河。梆子声、起网的吆喝声、鱼货交易声,昼夜间哤聒喧阗。一九四八年四月,蛇蟠洋一带海面黄鱼大发,出洋渔船不胜重荷,渔民们优取鱼胶之后,鱼肉均抛落海中。

渔获丰厚如此,真奢侈得紧!

除黄鱼与青蟹,此外值得一说的,就是三门湾大名鼎鼎的蛇蟠石。

迄北宋朝,宫庭风行花石纲。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最早登岛采石的,是一批遥远的福建工匠。最近几十年,福建人在中铁项目中,专打隧道,不知是否术业传承?

据《三门县志》记载,蛇蟠岛出产江南名石,其色赭红,富贵吉祥;其纹细腻,可刻可镂:其质温和,可雕可凿,为江南建筑雕刻良材。

蛇蟠石地质勘察为白垩纪凝灰岩,自古采石以露采、硐采、条石石板为主,形制恢廓、凿泐精巧。可筑屋、修桥、肇寺、铺路、起堰、立碑、瘗墓等等,朝野民间、用途广泛,遂风行海内外。

钎锤丁当、风烟千载,遗留了蛇蟠岛瑰奇特起的原始洞窟群奇观。

石业开山于北宋,鼎盛于明清,式微于民国,如今已为古代遗迹。

夏日,穿行野人洞洞窟回廊,清风徐来、崖水丁咚,真瑶池福地。

然、古人采石,大不易也!

先贤们将采石与围塘、告官、打虎三者相提并论。说明从事采石业之诛茅谫径、艰苦卓绝。开山中一个不小心,轻者截肢刳骨,重则抛尸山野。因此,石匠们每开山前,必祭石拜天祷告山神。除祭石坛,还有拜石亭。动工伊始,户主与作头择一黄道吉日,备三牲礼,拜山神、土地神,祈求开山顺利无虞。拜石礼,一拜平安;二拜顺遂;三拜福禄财运。

开山鼎盛时,汹涌的采石匠达六千之众。

海天苍茫,吉凶富贵,只看各人命数。

开山掘石,一般采用竖井方式。作业面上小下大,形成穹窿顶瓮形洞窟,即使遇到海面十二级强台风,亦不坍塌,体现了匠人高超的采石技巧与劳动者的聪明智慧。

每开山,锤、斧、錾、钎、麻雀(钢楔子)是为主要采石工具,在幽暗的洞穴里,人们敲、凿、撬、挤,胼手胝足、血汗交迸,艰难地讨一条活命生路。采石流程第一步,为凿麻雀孔。在岩石四周按一定间隔凿一条五——十厘米浅沟,孔的深度则决定石板厚度;采石第二步为打麻雀。工匠们戏称手里的钢楔子为“麻雀”,采石时,将麻雀一个个嵌进孔里,使重锤轮番敲击;流程第三步为起石板,以磅锤轮番敲打钢楔子,使岩体四周均匀受力,通过钢楔的楔压力,使成型石板从岩体上水平剥离;采石流程第四步为割石板,根据建筑物的长宽高度需求,石匠将采出来的石板按照规格大小进行规整分割。分割完毕,成型石料出山。一块石板的大小重量,自不必说。饭量小之人,恐怕毕生端不了这个碗。倚于崖璧的木柱和梯子叫做云梯或天梯。云梯分两部分,用石板废料堆砌的阶梯叫硬梯,用木头或竹架设的梯子叫软梯。匠人背扛肩抬石板,沿云梯向外搬运。颠趑摇颤,步步惊心。

在二00七年,专家考察发现一件遗落洞穴,浸泡水底的古云梯。以碳十四同位素测定,可追溯至四百多年前大明朝代。梯子以杉木为原料,铁钉为古代造船使用之方钉。此外,三根木头上,每段都有下陷的凹槽,这是工匠在搬运过程中,长年累月磨出来的痕迹。尤令人惊讶的是,木梯在水底浸润四百余年,而不朽烂。

蛇蟠岛采石业之兴盛,催生了东南沿海石材贸易业之雏形,于是石行便应运而生。石行的行商坐贾们,通过陆路与海道,销往三门湾周边地区,沪、杭、甬、绍等等。至今,上海城隍庙、宁波天童寺、杭州灵隐寺、舟山普陀寺等地,随处可见蛇蟠石的身影。之后,蛇蟠石通过海上,远销日、韩、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名声远播。

蛇蟠岛石窗可谓一大特色,整饬工巧、精湛其艺。

古时,因风雨冲刷、海水剥蚀,沿海一带木质门窗易为盐分腐蚀而朽烂,于是三门石窗,应运而生。其工艺精巧、制作考究,烙印了浙江沿海黎民百姓宗教图腾、人文信仰、地域风俗、审美情趣、祭祀礼仪等方方面面。游历蛇蟠,行走于黄泥洞石屋古村,那些石建筑、石铺地、石窗、石台、石阶、石佛、石狮、石井随处可见,蛇蟠石窗实为三门石雕之代表。石窗,当地人俗称石漏窗,乃中国古代石窗之鼻祖,传承悠久,造型别致,雕琢极擅精美,有“一窗一世界”之誉。

品类之繁富,令人叹赏。

一根藤纹石窗为蛇蟠岛之独创,其以藤本植物为原型,省略一众芜杂枝蔓,只以一条藤状飘风曲线缭绕萦徊为表达主题,构图力求简洁。其艺匠心独运,切线穿插、首尾环顾。较常见的是其中嵌以文字、花鸟、人物、瓶形等图纹,摇曳生姿,眩人眼目。有一根藤菱形窗、一根藤扇字窗、一根藤寿字窗、一根藤卷草窗、一根藤荷花窗等等。

八宝纹石窗,又细分为道家八宝、佛家八宝与儒家八宝。道家八宝主要有扇、剑、道情筒、拂尘、花篮、云板、笛子、荷花等工巧图案,称“暗八仙”;佛家八宝以莲花、舍利壶、法轮、琵琶、雨伞、宝剑、法螺、百结为代表,称“八吉”;儒家八宝以玉磬、犀牛角、铁笔、菱镜、书画、卷轴、方升、艾叶、钱币为标识,称“文人八宝”。

几何纹石窗,以非象形线条,按一定规则分割窗子平面所形成的窗花图案。常见有条形纹、卍字纹、风车纹、回形纹、步步锦纹、献礼纹等,寓意繁多。步步锦纹如同阶梯,步步高升,反映了庶民理想。

人物纹石窗,以人物造型为窗棂制作题材。主要有麻姑献寿、福禄寿三星、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等民间传说,及状元及第、状元跨街等戏剧故事内容,表达沿海人民文化审美情趣和传统的道德观念。

动物纹石窗,以狮虎、仙鹤、蝙蝠、麋鹿、喜鹊、雀鸟等动物图案为题材,分别暗示或谐应富贵、福、禄、寿、欢腾喜庆等内涵。如“狮”“事”谐音,暗合事事如意之祈愿,“蝠”“福”同义,表示纳福、迎褔、多褔、得福、庆福之意;双喜鹊寓意喜事临门,阖家欢。

石窗类型品种繁富,集之大成:

东方朔献桃窗、韩湘子吹箫窗、双龙团寿平安窗、亭炉寿窗、永兆华丰嘉祝窗、魁字窗、几何福字窗、凤舞窗、双龙䘵字窗、文武双全窗、卷草寿桃窗、一本万利窗、兄弟同心窗、连中三元窗、七巧盈门窗、五子登科窗、四世同堂窗、六六大顺窗、八仙同庆窗、九九得福窗、十全十美窗、多子多福窗、福䘵寿窗、文人八宝窗、三钱窗、四蝠捧寿窗、喜鹊临门窗、万事如意窗、团寿窗、画戟寿窗、一根藤菱形窗、一根藤扇字窗、一根藤寿字窗、一根藤条形如意窗、几何万字窗、条形草龙窗、几何步步锦窗、双龙戏珠窗、丹凤朝阳窗、凤穿牡丹窗、佛家八宝百结窗、道家八宝花篮窗、儒家八宝铁笔犀角窗……

三门湾蛇蟠石窗,洋溢着沿海民间对太平盛世、幸福生活之热望:一是喜庆、祥瑞的写实风格;二是理想表达方式——求福得福、思财得财、盼子得子的文化理念;三是借物寓意与谐音取义,升迁发财保平安,但无论哪类题材,表现的都是现实中人们的愿望与理想;四是无论花花草草或狮虎鸟兽,画面充溢着喜庆、吉祥、天赐完满红红火火;五在工艺表达方式上,除少量文字纹直接表现之外,均为借物寓意和谐音取义。有论者认为,花草纹、几何纹、一根藤等等雕凿图形,最早雏形于石雕,而后广泛应用于木雕、剪纸、服饰等民间工艺范畴。

“千年尽露波涛声,万古犹存斧凿痕”。

三门湾蛇蟠岛石窟艺术殿堂,千洞幽绝而惊艳江南。名家遂络绎。

赵朴初题字:福;黄永玉题石窟:凝固之美。

京中范曾欣然挥毫,词曰:石窗洞明。

寥寥几汉字凹凸山崖之上,笔致清夷巉峻,畸侧飘逸、破锋流美,的是大家手笔。海风、海屿、海天;石窟、石穴、石宕;落寞的铁锤丁当海滨,斧凿的洞窟光耀千古。

北宋年间,福建匠人浮槎韬海至蛇蟠,凿崖取石开蛇蟠岛采掘之风。荒岛混沌,一无淡水,遂掘井。悠悠数百年,后人命名为清音井。

千载而下,六合八荒。偶然,会有文人到访,留下几帙残简断章。

明 王廷藩 《蛇蟠洋》

千山紫菜万山苔,叶叶轻帆四面开。

清夜船头声聒耳,成群石首溯潮来。

清初 朱章程 《石仓》

攀磴何须谢氏屐,盘旋恍似陆君舟。

门悬云级螺房险,声振沧龙破壁休。

民国 包定 《和蛇蟠岛韵》

浪花磅礴暗鸿濛,天矫神蛇起海中。

石骨撑空芒射日,待看飞上扶桑东。

飞起三门万丈霞,平临天际落渔槎。

野人家住神蛇顶,下视中原村笑嗟。

蛇蟠岛山樵渔歌、幽洞异窟,吸引了艺术家的目光。一九三一年,电影大师蔡楚生率《渔光曲》剧组拍摄外景,成就了我国第一部获国际奖项的电影。《渔光曲》歌词,脍炙人口、传唱至今:

鱼儿捕得不满筐,又是东方太阳红。

爷爷留下破鱼网,小心靠它过一冬。

蛇蟠本地乡间小戏,有《蛇蟠采石》、《劝哥》、《拜税》《七郎打刀》、《思义逃走》、《小金生》、《点墨珠》等等。

蛇蟠有古村,曰黄泥洞,有大清至民国建筑五十五栋。居民一十六种姓氏,一百四十九户,勤劳淳厚、渔田为业。经古村拾级而上,有一座千洞禅寺,寺依洞而建,供奉弥勒菩萨,当地是称太平佛。太平佛,有个古老传说。蛇蟠荒岛多蛇,其中、两头蛇精修练千年,变身蛟龙。渔汛时,颠复舟楫、荼毒生灵。至旱季,两蛟升空寻衅,吐火阻雨。土地神无奈恳求如来佛降妖。如来遣太平佛以锡杖击断蛟龙角,从此蛇蟠岛舟楫大利,物阜民安。百姓感念太平佛恩德,遂立寺供奉。

三门湾临海,风烟一望、岛屿众多,曾为海盗啸聚之地。因海盗船形似蚱蜢,船壳涂绿,沿海一带老百姓称之绿壳。在东南海盗史上,孙恩、卢循、方国珍、王直、郑芝龙五海盗著名当时,传说至今。

千百年而下,蛇蟠岛渔俗约定俗成。其中,祭关王爷、祭船、祭船龙、祭网、祭海、祭神相延成习,“岩腾波沸相随流,回庙长歌谢神助。”蛇蟠渔民顺天应人、笃行善事,见佛烧香、广结神缘。特别是新船下水、渔汛出海、祭海朝洋等几大礼仪,场面是特别庄严隆重。

黄泥洞古村人文积淀。极具代表性的有龙灯、舞狮、滑泥、车灯、火把赛。乡间曲艺有唱道情、莲花落、鼓词、走书,戏曲以三腔、平调、乱弹、徽戏为主。神秘的穴居文化是蛇蟠岛另一大特色。直到二00六年,最后一户穴居人家迁出了洞窟,千年穴居史落下沉重帷幕。

“云儿飘在海空,

鱼儿藏在水中,

早晨太阳里晒鱼网

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伫立狮子岭观海,天风虚岚、一空大白。浴着猎猎的海风,不禁沉思。明朝立国后,一纸诏书,将中华民族与辽阔海洋生生隔离几个世纪,“片板不得下海。”千百年间,通向海洋这一扇巨大的窗口,时不时被权势者为一家天下之利,死死地封闭着。小民奈何不了官威,膝盖头跪出胼胝千载的老茧,无奈空耗着,真是一种楔入骨髓的悲哀。

谁,能为中华民族永远敞开这一扇吐纳辽阔海洋的窗子呢?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且观海。

(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