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棵歪脖树
记得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第一次看到有卖旧书的,一堆鲁迅的杂文书里翻出了一本淡黄色封面的书,书名叫做《甲申三百年祭》。当时只是觉得这本书与众不同,但到底说什么,却全然不知。
多年以后,读了些历史,渐渐了解,那个甲申年发生的事情,各种解读,各种扼腕。站在景山公园的万春亭上,向南望去,紫禁城黄色琉璃瓦的屋顶层层叠叠,皇家气派,庄严威武。故宫北门正对着景山公园的南门,距离估计也就100米。进入景山公园,中间正对着的就是景山,那个甲申年的时候叫做煤山,万春亭就是景山的最高点。沿着景山东边的路绕山而行,大约200米,在景山的正东边,有两通碑,偏后的一通碑上刻有六个楷书大字:“明思宗殉国处”。
明思宗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17年,1644年,也就是六个甲子之前的那个甲申年,夏历三月十九,李自成的队伍从前门进入北京城,崇祯从故宫后门出来,进入煤山,绕行200米,山脚下一棵歪脖树上上吊自杀,后世称为殉国,当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名叫王承恩。
站在万春亭上遥望故宫北门,直线距离也不到300米。崇祯急慌慌赶到煤山边寿皇亭下,都用不了5分钟的时间。5分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5分钟走完了一个朝代。
从甲申年三月十八李自成抵达北京城下,崇祯就意识到穷途末路了。往日上朝议事,文臣武将济济一堂,一个比一个有主意,朝堂之上经常象集市一样热闹,弹劾的,表功的,推责的,个个奋勇争先,忠心耿耿。可是那天,居然无一人来上朝,空空的大殿上只有崇祯自己孤单的身影。
大明朝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号,到1644年崇祯吊死在煤山,享国276年,虽然后边还有弘光、隆武、永历等南明小朝廷延续一十八年,但正史认定的明朝灭亡是1644年,君虽不是亡国之君,天使之亡也。
据说当时李自成兵临城下,是负责守城的太监曹化淳开了城门,放农民军入城,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穿过广场,来到了天安门前。天安门当时叫承天门,是紫禁城的南大门,李自成在马上弯弓搭箭,口里念叨一声“叫你承天”,一箭射在了悬挂在城楼正中的承天门牌匾上。
记得读过刘青峰的一本《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里面讨论了王朝的兴衰规律,刚性的稳定缺乏弹性,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强制维护的稳定,其实很脆弱的,一旦失去平衡,大厦的倾颓瞬间完成。关于明史的研究著述极多,史料浩如烟海,大家各有所成,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帝国联系起来的,不知道是国家的悲哀,还是个人的不幸。
景山顶上,算上万春亭一共有五个亭子,号称五方亭,另外四个分别是富览亭、辑芳亭、观妙亭、周赏亭,好像都是建于清乾隆年间,每个亭内供一方鎏金铜佛像,目前只有万春亭内供有毗卢舍那佛,其余4尊佛像在1900年全TMD被八国联军劫走了。
这也一样尴尬一样悲催。乾隆当年号称十全老人,他想必也曾站在歪脖树下思考人生,只是彼时彼刻宣扬自己文治武功大兴土木修建五方亭之时,断不会想过八国联军会在他后代的手里扫荡掠取五方亭内的佛像,这似乎印证了杜牧《阿房宫赋》里说的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今天,歪脖树已经不是那棵歪脖树了,站在碑前凭吊之人鲜矣,更多的是打听明思宗是谁,是哪个朝代的,碑上的字是谁写的……曾经吊死的那个人,变成了一个扁平的符号,挂在吃完烤鸭泛着油渍的嘴角上了。根据记录,原来崇祯上吊的那棵歪脖老槐树,1971年就被移除了,想一想当时的时代背景,容不下见证历史的歪脖树是非常自然的事情。1981年,有人又移植了公园里的一棵槐树过来顶包;1996年,从东城区某处移植了一棵直径50厘米的古槐树过来,替换了81版的老槐树,这歪脖树的变迁,倒是有点像崇祯之后南明找个姓朱的就可以立为皇帝的乱象。
古槐树,歪着脖子看世界,假装就是吊死崇祯的那棵老槐树吧,毕竟,脖子也歪着,也有着忧郁寡欢的气质。如果真的承继了前任或者前前任的几许灵性,我倒是愿意倚靠在那通碑旁,静静地听这棵新来的老槐树,述说一段崇祯的明朝和后崇祯时代的明朝故事(THE LEGEND OF CHONGZHEN’S MING DYNASTY AND A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