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久立的头像

王久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10
分享

山寨糍粑香

每当听到小贩叫卖糍粑的吆喝声,我便会想起家乡在重阳节时家家打糍粑的场景,忆起那个香,想起打糍粑的情景,心里萌生馋意。以前人们的日子过得没有现在宽松,要想吃点好的都要等到过年过节,不像现在想吃什么,立马就可以办到。每逢重阳节,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家乡有句民谣:“重阳不打粑,老虎来咬他”,打糍粑的原料就是家里自种的老品种糯谷(高杆糯)。这种糯谷的糯米滚圆雪白,加工成的糍粑柔软又香酥,香气四溢,油脂重,比现在的杂交糯米加工的糍粑要好吃,这种糯米比杂交糯米贵。曾有诗云:八月半里糯谷黄,九月九来是重阳。大人细娃盼过节,家家户户糍粑香。

糍粑有着一定的补中益气的功效,对于中气不足所导致的容易疲劳、精神倦怠、四肢无力。如果适当的吃一些糍粑都有着很好的补中益气、提振精神、缓解疲劳的功效,会非常的明显。糍粑还有着很好的健脾开胃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尤其是脾胃虚寒所导致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如果适当吃一些糍粑,通过滋补脾胃、驱除脾胃虚寒,而能够达到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功效,也会非常的明显。务川地处山地,境内沟壑纵横,劳动强度大,由于吃糍粑对人体有许多好处,又因为务川适合各种糯性植物(糯米、糯高粱、糯玉米)的生长,所以居住在务川的人大都喜食糯性食物,特别是生活在务川的土著民族——仡佬族更是对糯性食物情有独钟。

务川仡佬族在过祭山节、清明节、吃新节、中秋节、重阳节、仡佬族敬牛节等传统节日时都要打糍粑,在腊月底为了迎接春节也要打糍粑,在家庭有重大事情时也要打糍粑如立房子(传统的木架构房子)抛梁粑、死人打斋粑(用豆腐和斋粑祭奠忘灵)、有重要客人到访时也会打糍粑来招待客人。仡佬族人在过年过节时为什么都要打糍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仡佬族的祖先濮人在与外族的战斗中战败被迫离开原来居住的地方,在迁移途中将煮熟的米饭装入布包,围于腰间的长布带和头上的帕子中或背于双肩上,经过长途跋涉和睡觉时的滚压,几经揉挤,变成饭粑,这种饭粑更利于吞咽。靠着这些饭粑仡佬族的祖先渡过了艰难的迁徙岁月,糍粑被仡佬族视为一种吉祥、神奇的食品,因此,在生活中多用于年夜祭神、岁朝供奉祖先,成为一种传统食品。

重阳节的前一天,母亲就要把打糍粑的糯米筛拣好,在下午用温水将糯米泡好,重阳节这天,母亲早早起床,为打糍粑作好准备,先将糯米用水淘干尽,再将淘好的糯米装进木甑里,然后烧柴火将其蒸熟蒸透,直到远远就能闻到浓浓的糯米香。在蒸糯米饭的同时,母亲在另外一口锅内炒黄豆,然后将炒好的黄豆放在擂钵里捣烂,作为吃糍粑的作料。为了检验糯米熟透没有,母亲常对着刚揭开的茅盖(盖甑子用的器物一般用竹子编制)后腾起浓浓热气的糯米吹几口气,听响声判断是否熟透然后决定何时起锅。刚蒸熟的糯米饭晶莹透亮,润泽香浓,等糯米蒸好了的时候,总是缠着母亲给盛一碗,边吃边看父亲和其他人打糍粑。土办法打糍粑是很费力的一种活,把蒸熟后的糯米放在石臼窝,用一根木棒翻来覆去用力夯,用力将蒸熟的糯米饭捣碎捣烂,打糍粑非常费时费力,男女老少齐上阵,一直要把糯米饭夯成一滩柔柔的、糯糯的一块,夯得越黏越糯,吃起来才香。手工“打糍粑”虽然很费力,但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糍粑打好后,然后将它放在一张簸箕里,簸箕里面撒上事先磨好的熟黄豆面,防止糍粑与簸箕粘在一起,然后趁然将捣烂的糯米饭掐成一小坨一小坨。在糍粑打好后,母亲还要熬一锅油茶,熬油茶的原料主要有:茶叶、大米、芝麻、苏麻、花生、核桃、肉、油渣等,等油茶熬好后就可以正式开始吃糍粑了。

一家老小围座在一起,每人舀一碗油茶,拿一坨糍粑,沾着黄豆面或蜂糖吃。吃不完的糍粑留着以后煎来吃,烤来吃,还要送一些给亲戚朋友,重阳那天,山寨里到处都能听见撞击石臼窝打糍粑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糍粑的清香和人们的欢笑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