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乡的山脚下,竹林是一片翠绿的海洋,风一吹,便掀起层层绿浪。竹,不仅是这片土地上的一道风景,更是乡亲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竹具,以其朴素、坚韧、清新的特性,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承载着乡土的记忆和情感。
我的三叔——那位制作竹具的主人,他的身影总是与竹林紧密相连。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他的手上虽然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老茧,却依旧灵活的穿梭于各种竹具之间。
记得那时,三叔总对我说,他对竹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仿佛能听懂竹子在风中的语言,能感受到竹子生长的节奏,因此,他制作的每一件竹具都充满了生命力,都蕴含着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春天,是竹子生长的季节——春雨过后,大地调皮的用牙齿咬破了冬天的束缚,地里的笋尖破土而出。而这时,乡亲们会带着锄头,穿梭在竹林间,寻找其中最鲜嫩的竹笋。
回家后,外婆会将竹笋剥皮、切片,或炒或炖,在此期间,清新的竹香便弥漫在厨房的每一个角落,是我记忆里最怀念的气味,因为它不仅仅是竹香,也象征着外婆对我的疼爱。而我的三叔,则会挑选一些最适合制作竹具的竹子,用编织绳捆成一撮一撮,来到屋子外面,制作新的竹具。
夏天,竹林成了避暑的好去处——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溢出,洒下斑驳的光影,给人一种目眩神晕的感觉。此时的孩子们最喜欢在竹林里追逐嬉戏,大人们则喜欢在竹林下乘凉、聊天。
那时候,外婆会拿出用竹子编织的躺椅,躺在上面,身体轻轻摇晃,惬意地享受着夏日的清凉。而三叔,继续在一旁默默编织,他的手在竹条间穿梭,又像是在编织着每个乡土人的梦想。
秋天,竹林里的竹叶开始泛黄,微风轻轻一吹,落叶便随风飘舞。踩着秋天的步伐而来的乡亲们会砍下成熟的竹子,制作成各种竹具——竹篮、竹筐、竹席、竹椅,每一件都是匠人们的精心制作,每一件都蕴含着竹的坚韧和生命力。
三叔的手艺尤其出色,他的竹具不仅结实耐用,而且精致大气,是父老乡亲们争抢的宝贝。
冬天,竹林依旧挺拔,不畏严寒。具备这一特性的竹具也成了家中的宝贝,竹篮里装着晒干的蔬菜,竹筐里装着过冬的粮食,竹席和竹椅则被收起来,等待来年夏天再次使用。
而三叔,会在这个时候,修理和保养他的工具,以确保来年的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
三叔的竹具,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品,它更是故乡的一种文化符号。
每一件竹具,都承载着乡亲们的智慧和汗水,都在无声中讲述着故乡的故事和情感。它们见证了故乡的四季更替,见证了乡亲们的辛勤劳作,更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回忆。
如今,虽然远离了故乡,但每当我看到竹具,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的回忆,对外婆和三叔的怀念。
竹具,就像是故乡的信鸽,跨越时空的局限,将那份历久弥新的乡土气息和情感,传递到我的心中。
在城市的喧嚣中,竹具的朴素和清新,在我内心深处构筑了宁静的一隅之地。
每当我触摸那些光滑的竹面,感受着竹的坚韧和温暖,我就会想起故乡的竹林,想起外婆的笑容,想起三叔那双灵巧的手,想起那些简单而快乐的日子。
在我心中,竹具,是故乡的馈赠,是岁月的礼物。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情感的寄托,是记忆的载体。
岁月流转,三叔的身影在竹林深处渐行渐远,留下的竹具却依旧散发着淡淡的竹香。它们在岁月的沉淀中,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承载着三叔的匠心与深情。
每当我望着这些竹具,便能感受到三叔那双巧手的温度,仿佛他的精神与这片竹林同在,永远翠绿,永远生机勃勃,也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