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俊芹的头像

王俊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03
分享

千年古刹普照寺

普照寺,坐落在泰山南麓的凌汉峰下,群山环抱,环境清幽,庄严肃穆,气势恢宏,是现今保存完好的佛教古建筑群落。始建于唐宋时期,具体年代不详,后历朝历代都有拓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它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慕名而来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

普照寺是典型的寺庙园林式建筑,符合古典的建筑美学。它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三进式院落呈阶梯式层叠上升。建筑布局合理,结构左右对称。山门、香炉、正殿、筛月亭、藏经楼等,坐落在中轴线上;配殿、禅房分列两旁。

一进院,钟鼓楼分别在院子的东西两侧,院墙上各有一道月亮门通往后面。

二进院,是寺中主院。正殿大雄宝殿,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鎏金趺坐铜像 。东西配殿为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正殿两侧各有一道垂花门。院中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树干粗壮挺拔,需两人合抱。

三进院,也是后院。藏经楼位于中轴,东院为石堂,西院为禅房。楼前有一株古树——六朝松,相传为六朝时所植,距今已有1600多年。据记载,“六朝松粗达数抱,枝密盘曲四伸,树冠如盖”。树旁有著名的景点“筛月亭”,取“古松筛月”之意。亭中有一方形石桌,用手拍打,可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拍打四角及中央,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故称“五音石”。因年代久远,拍打者众多,石桌上磨出了几个大小不等的深坑。

当我看到“筛月亭”——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的时候,脑海里便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来。在月明星稀的晚上,月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洒下点点滴滴的银光和斑斑驳驳的阴影。微风吹过,树影婆娑,地上的银光也随之摇曳。风吹竹林,瑟瑟作响,似浅唱低吟,如泣如诉。这不正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吗?可惜六朝古松已经枯死,只剩下盘曲的枝干缠满了紫藤。

在后院禅房的门前,也有一株古树——“一品大夫松”,也叫“师弟松”。关于“师弟松”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清代僧人理修,入寺时与师父共同栽下一棵松树。当时,寺院清静,游人稀少。理修天天以松为伴,在树下习文诵经,渐渐地对松树产生了依恋之情。一日,他随口吟道:“僧栽松,松荫僧,你我相度如同生。松也僧,僧也松,依佛门,论弟兄。”师父听罢,拍手叫好,于是给松树取名为“师弟松”。师徒二人的情谊曾一度传为佳话。后来,清光绪年间,楚人何焕章来普照寺游览,听闻师弟松的故事,深受感动,便题写了“一品大夫松”。

现如今,“师弟松”也枯死了,只留下一段传说让人回味。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普照寺,规模并不宏大,因为有了高僧,便闻名遐迩了。

在普照寺的历代住持中,曾出现过两位非常有名的高僧,一位是重开山的满空禅师,另一位是著名的诗僧元玉。

满空禅师,字云公,明代高丽僧人。明朝永乐年间,满空禅师持度牒来泰山弘扬佛法。先是重修竹林寺,后复兴普照寺,被称为普照寺的“第一代云公”,“普照初祖”。在后院,有满空禅师的纪念馆。

诗僧元玉,号祖珍,世称岱岳老人,石堂老人,木陈道忞(弘觉禅师)的弟子,是泰山著名的高僧和学者。清康熙初年,元玉应邀来普照寺住持。他学识渊博,出家前,深受儒家思想教育。他认为“佛与儒,名异而理认同”,“归释不可叛儒,背儒犹同叛佛”。他的“援释入儒”的理念,深得康熙皇帝的赏识和认可。元玉住持普照寺二十多年,普照寺再度复兴。他在参禅之余,还喜欢诗文,著有《石堂集》。“菊林旧隐”的楹联便是取自他的诗句:“松曰好青,竹曰好绿;天吾一瓦,地吾一砖。”普照寺大门的楹联“长松筛月不辨今古,黑豆未芽何分儒释”,则完美诠释了元玉的“释儒一家”的思想。

普照寺,作为佛教场所,所种植的植物也颇有讲究。不会种植雍容华贵的牡丹,也不会种植象征爱情的玫瑰,更不会把寺院建成百花园。里面的植物,生机勃勃,种类繁多,而且,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除了四季长青的松树,还有银杏和“品性高洁”的梅兰竹菊。

我们发现,很多寺庙里都有银杏树,而且,同时种植雌雄两株。据说,佛祖在菩提树下成道,信徒们便将菩提树奉为“圣树”。但是,这种热带植物不适合在我国广泛种植。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树,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秋叶辉煌灿烂,果实延年益寿,于是,银杏代替了菩提,成了圣树。

在寺院的一角,有两株梅花。梅花盛开的时候,香气四溢,淡黄色的梅花与红墙黛瓦相映成趣,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观看。梅花,品性高洁。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争相歌颂它,赞美它。王安石的咏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主席的咏梅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已经成了傲然不屈的形象的象征。有趣的是,冯玉祥将军也酷爱梅花,普照寺里的腊梅,就是他亲手种植的。想不到身形剽悍、戎马一生的将军,也有温柔细腻的一面。

那天,我去普照寺游玩的时候,寺院正在准备祭祀活动。一位僧侣打扮的工作人员,把供桌端端正正地摆在院子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摆上佛像,一趟趟地拿出一盘盘的供品,整整齐齐地放到桌子上。他眉眼低顺,只顾着干自己的活。

寺院内,碑刻林立,大部分碑刻记载着普照寺的重建和维修经过。

我端详着一块石碑,自言自语地说:“敕赐普照禅林,这像是皇上的圣旨。”僧人模样的工作人员忍不住地说道:“普照寺本来就是一座皇家寺院”,看到我惊愕的眼神,他露出不经意的微笑,满满的自豪感,“这块碑刻,还有藏经楼的藏经二字,都是皇上亲笔写的呢。”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藏经”的落款是“御笔”,后面还盖着红色的大印。但看不清名字,也无从考证,竟不知道是哪位皇帝的恩典。

看着工作人员出出进进、忙忙碌碌的身影,看到一块块的碑刻,我恍然大悟。连日来积压在心头的疑问,终于找到了答案。

正是历朝历代的整修和拓建,正是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坚守,普照寺——这座千年古刹,历经风雨而不衰,历经战乱而不废,竟然完好地保存下来,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为世人保住了一方净土。

游览普照寺,欣赏迷人的风光,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同时,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一次洗涤。在喧嚣的尘世中,面对种种诱惑,我们不至于迷失了自己。

2022年6月1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