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岗山,山岗长,山长水长日子长。女儿大了十八变,不信明年不比今年强”。
长岗山的“长”,名副其实,一岗追赶一岗,一岗叠压一岗,与鄂东有名的大崎山、将军山连襟连袂,见首不见尾地游曳于大别山南麓。虽然海拔高度才650多米,却是大武汉最早披上朝霞的地方。只要立于山顶,眼前便是云展云舒,万千气象。远眺西南,可揽长江滚滚东逝的浩荡之气,可观武汉“每天不一样”的高楼殿宇;回望东北,万山来朝,一峰更比一峰秀。长岗山,山长水长,一年四季颜值满满。春天里,山山岭岭苍翠葱茏,遍地花儿飘香。每个山岔都有独特的风景,或悬崖陡峭,一条白练当空舞,跌入深潭,溅起朵朵水花;或潺潺山泉汇聚,清亮亮地流过长满青苔的小河,流过鱼虾的脊背,流过绿油油的田畴。酷暑盛夏,松林扭动身姿,送出清风徐徐,为登山人抹去汗珠,无需宽衣自清凉。最怡人的时节还是秋天,黄的银杏、火红的乌桕,还有大别山特有的红枫,在阳光下腾挪跳跃。
辛丑年的腊月之初,有朋友招呼:新洲区东部红色旅游线通车开放,沿线景点均可停车赏玩。于是,说走就走,乘车再进长岗山。
老话说“冬日太阳贵如金”,可长岗山却一连几天风和日丽。车窗外,梅枝舒展,爆开鲜红的花蕾,给凛冽的山风增添了一丝清香。冬日的长岗山,仿佛“人间四月天”。
长岗山,大小山岔,交错延伸,镶嵌着十多个自然湾落。冬季,山岗褪去参差披拂的绿色,繁华落尽,树瘦了,山瘦了,路瘦了,被春天所淹没的民居露脸了,或粉墙、布瓦、白屋脊的老式平房,或瓷砖、红顶、落地门窗的别墅洋楼,参差错落,高低有序,真正的“白云深处有人家”。极具智慧的长岗山人,依山面河而居,低处种田,高处栽树;河边逮鱼,地里摘菜;柴火烧饭,屋顶冒烟;六畜兴旺,人寿稼稔,一处五柳先生笔下的田园。我们沿长岗山主脉逶迤前行,山路时急时缓,时隐时现,几个拐弯几个坡,几处疑无路,几处花又明。虽然走得身体累,但精神却倍儿爽,这可是城里人打着灯笼寻找的好去处。下了主峰,便是楼上湾。地处半山腰的楼上湾是村部所在地,依山就势一条S形的街道,弯出了山村难得的梯级院坝,院坝周边围着卫生所、学校、商店,还有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民会堂。被誉为长岗山镇山之宝的是一棵百年香樟,老树不老,依旧是主干壮实,纹理纤秀,枝条繁茂。记得那年夏天初见,老树正舒展硕大的浓荫,散发特有的芳香驱赶蚊子苍蝇,庇护树下纳凉的爹爹婆婆,以及刚从田畈回来光着赤膊手捧大瓷碗狼吞虎咽的后生,还有围绕大树游戏的孩童。那场景,堪称人世间最美的风俗图画,烙在我心头多少年都没能淡忘。如今,古树尚健,树下的院坝大幅扩展,绿色的地坪上健身器材成套,不远处还建起了供游人方便的水冲式厕所。
一梯石阶,拾级而上。穿过成片的太阳能发电版,走进长岗山村部。村部由弃置的小学校舍改造而成,原教学楼的一层作为办事大厅和村民学堂,开个群众会,讲个国学课,传授科技知识,等等,都在这里进行。二楼是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办公室,还有工作队员的宿舍。近二十多年来,武汉市人民政府先后确定市信息产业局和武昌区对口帮扶长岗山,来自省城的工作队员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我们所遇见的光伏发电站就是武昌区政府的扶贫项目,由工作队指导筹建。三年前已并网发电,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
长岗山的人世代务农,个个都是种田的好把式。与村部一墙之隔的人民会堂,如今已改造成“农耕文化展览馆”,陈列着老一辈人所用过的几十种农具,小至镰刀、锄头、薅扒、连枷,大到犁、耙、操子、水车,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盘地槽碾子,圆溜溜的石头槽,铺满一大间房子;镶嵌于槽中的石头碾子,在牲畜拉动下,“叽叽嘎嘎”地转圈。这是长岗山祖传了几代的“宝贝疙瘩”,可以磨米、磨面,磨玉米、磨苕粉,还可以加工多种山货。然而,这一屋子的“宝贝”农具并没有帮助长岗山的农家过上好日子,一个“穷”字横在山头数百年,长岗人世世代代盼望翻身得解放。大革命时期,山里的老乡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脑袋别在裤腰上,为红军和新四军筹粮筹款救伤员。当年的细笨冲湾居住着几户姓董的人家,地势偏僻,新四军的伤病员救治所就曾选址于这里。细笨冲湾的男将种田放哨,女将洗衣做饭。遇上敌情,就将伤病员送进山洞,短则几天,长则半月,董家夫妇深更半夜送饭进山。如今,董正发兄弟俩守着“伤病员救治所”旧址,义务讲述父母当年的红色故事:为了给伤病员增强营养,董家杀掉了最后的一只生蛋的老母鸡;为抢救高烧而昏迷的重伤员,董家妈妈顾不上摇篮里嗷嗷待哺的女儿,解开衣襟,挤出半碗鲜奶......
这是我们第一次听到的长岗山故事,我们被董家老妈妈的英雄壮举而深深感动,也为长岗山有如此感天动地的故事而无比骄傲。我们很早就会唱“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没有想到,类似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藏于大山几十年鲜为人知。
“长岗山,山岗长,山长水长日子长。”解放后,董正发弟兄俩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退伍回到了长岗山。如今,董家三代住进了楼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那天,太阳透过玻璃窗,晒进了宽大的房间,送来了冬天特有的暖和。老人很开心,介绍了在外打工的儿子孙子。他顺手敞开棉袄,笑眯眯地说:“再过十天半月,他们就回了,回来过年。
走过一山又一山,长岗山处处都有好风光。一路上,村党支部书记谢丽芳满脸兴奋,乌黑的眼珠闪闪发亮。她言词敏捷,脑子里装着一堆故事,嘴边系着一串“感谢”——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发电,感谢;160多亩黄金茶基地有收入了,感谢;前几天山上栽了十几亩桃子树,感谢;第一家外来企业投资的民宿开张大吉,感谢;辛丑年全村农民人平收入超过13000元,脱贫户无一户返贫,感谢……
太阳悄悄地偏西了,我们意犹未尽地与主人作别。“山长水长故事长,明年定比今年强。”女支书热情地邀请我们年后春天再来长岗山。
(2022年2月14日《湖北日报东湖副刊》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