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乘一架飞机鸟瞰,仙河就是一条挂在郧西县湖北口回族自治乡西北的鹰嘴石上的彩练,神龙见首不见尾,在秦巴山的皱褶里腾挪奔驰近百公里,玩出了一个463米的高台跳水,于陕西省旬阳县飘飘若仙地跃入汉江。如果选一个雨过天晴的早晨,立于秦巴山之巅,还可细观仙河胜景:填满山谷的云海,迎着朝阳,先袅袅升腾,后缓缓落下,大小山头细雨氤氲,淋湿了树叶树枝树干,顺着树根以及石头缝向下渗透,或变身山泉涌出,或汇成小溪逶迤,在峡谷中聚集成势,奔出“万夫莫开”的豪气。
位于鄂西北的郧西县真是块福地,坐拥“湖北大梁”之美誉的秦岭巴山,同时也享受两条上天之河的福泽。一条是“天河”,另一条叫“仙河”。两条河均自南向北流过郧西,且都是汉江的重要支流。河水千秋不竭,流淌出一串精彩的故事。“天河”的故事人尽皆知,贫贱的放牛郎邂逅下河沐浴的仙女,从而喜结一段姻缘。尽管是神话,但是顺应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间伦理,喜事长留。较之于“天河”的虚幻神话,有关仙河的传说则来源于古代历史人物,且与正史中的相关背景高度契合。
相传,这里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关羽将军在此屯兵数月。那一年,百日大旱,田地龟裂,饿殍遍野。在老百姓的嘤嘤哭声中,一身戎装的关将军直奔山顶,扑通一声,面东而跪。这一跪,惊天动地,骤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阵阵,豆子般粗细的雨滴随风而降。瓢泼的大雨持续了一整天,山洪冲缺了秦巴山的深沟大壑,冲出了一条大河。关公是忠义的化身,也是仙河百姓的恩人,人们在河边焚香顶礼,叩谢关大将军,更感恩上天的赏赐,“仙河”之名也就此传开。
往事越千年,仙河的故事虽然未能写入《三国志》,收藏于中国的典籍中,却也因为是善事一桩,长期相传于民间。
沙沟村是仙河在湖北的最后一站,仙河有灵气,也懂人情世故,居然在此千般不舍,万般留恋,来了一个S型的逶迤回旋。多亏了这一扭捏,为宽宽的河谷淤积起肥厚的滩涂,可让农民高兴了。有山好栽树,有田种稻粟,有水插莲藕,沙沟一年四季李花白、菜花黄、荷花艳、稻谷香。古语有云:福祸相依。大山里的膏腴之地,有粮草,有百姓,势必成为官家的必争之地,于是,仙河不仙,战火连年,沙沟村一带沦为“朝秦暮楚”之地。老百姓颠沛流离,祖祖辈辈困在大山守着仙河过穷日子。
“河以水为贵,地因人而兴。”中医出身的村支部书记卢从信人到中年,在陌生人面前彬彬有礼,说话却是刀切水断,毋庸置疑。
20世纪最后一年,老卢当选村支书。那天晚上,他彻夜无眠,或许是想干事的兴奋,抑或是干事难的压力。第二天一早,他拉上村主任郑必义上了西边的界岭子山。坐在山顶上,鸟瞰十几里路长的沙沟村以及从破旧的村湾中缓缓流过的仙河,两个当家人做了一个共同的梦——让沙沟人过上好日子,商量第一把火烧向哪里,决定从修路开始。用他们的话说:决不能让2000多人还像祖辈那样困死在大山中,否则,“仙河”就没有仙气。
当天下午,村党支部召开会议,议定修路的线路,商量资金筹集方案。他们没有想到,会议吵成了一锅粥。住在河边的人有河边的想法,住在山上的人有山上的要求,光是修路线路就商量了3个日夜。全村人做梦都盼着修路出山,可都不愿意为修路占压自家的土地,几家“结巴头”“扯牛筋”,多天不签用地协议。还有人以开路炸石破坏风水为由,躺在地上阻止施工……
亲情是把万能的钥匙。二十多年后,村支书卢从信还记得,当年,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党员支持修路,主动以“丈人”的身份上门,打开了当事人的心结。其个中艰辛一言难尽。
以青山为纸,以仙河作墨,沙沟村写下了一部新时期的创业史。全村人不等不靠,连续六年修路四十余公里,连通了仙河两岸十一个村民小组,终于让村民走出了大山。接着,仙河两岸栽烤烟,种药材,搭建香菇大棚,发展冷水稻种植。近两年又搞起了旅游,办起了乡宿,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山外人。
如今的沙沟村家兴业大,新农村建设县有名、省有名、国有名,报纸、电视周周见。全村2000多号人、五个自然湾摆布在长达十余里的山谷之中。俏丽的“仙河”一线串珠,两岸村庄各有自己的语言:河东湾油菜花黄,河西湾稻花飘香,柯家湾荷塘月色,中心湾彰显边关文化,卢家场湾则展示古代作坊(诸如榨油坊、造纸坊、古磨坊等等)。农舍的建筑装饰风格也各有门道,或中西结合,以山林绿色作底板,添加彩色的坡房顶,再在墙壁上彩绘童话故事,阳光下艳丽的色彩有了动感,对孩子很有吸引力。或古典现代交融,板墙飞檐,间或还有六柱亭阁。河滩上戏水项目非常有趣,大水车循环吐水,滚水坝水流如瀑,还有索道桥、水泥桥,既是游客的打卡地,也是村民的过河通道。请注意,这还只是沙沟风景区旅游线之—。柯家湾后的山岩壁上绘制着仙河湾3A级景区的导游图:以仙河为中轴,东面吴家山、西面周家山,沿山脊耸立着明清时的楚长城、烽火台、点将台,登上青砖遗存,眼前旌旗猎猎,耳边战鼓隆隆,仿佛前方将士正在奋力拼杀,古战场风采依稀可见。大山脚下,出征的战车顺着凹凸不平的石板古道奔向古关隘,“中心关”两扇沉重的大门正“吱吱呀呀”地痛苦呻吟。靠近“仙河”边,乡宿旅店大红灯笼高高挂,美食餐馆彩色酒幡迎客来。客人调侃:“规制如此宏大的导游图可以申报吉尼斯纪录。”主人也不矜持,答曰:“不急,今天景区三星级,明日变四星进五星,会有那一天的。”
壬寅年夏天热得长,沙沟村的荷花景区着实火了一把。那天晌午,荷塘边的观景台上,游人争相与艳丽的荷叶荷花合影留念。与荷塘一路之隔农家小院里走出了的一位高高瘦瘦的奶奶,她双手捧着刚出冰箱的西瓜,一块一块地往客人手中塞,“吃一块,解解渴”。看着笑声爽朗、动作利索的奶奶,人们怎么也看不出老人家今年已经七十三岁,都说充其量六十出头。老人姓祝,两个儿子和儿媳分别在山西打工和广东工作,家中闲置的老宅和小院今年装修成为乡宿,对外接待游客。平日里,祝奶奶只负责院内院外的清洁卫生,房间则由村乡宿公司打理,客人凭指纹开门入住。开业不到两个月,第一次分红七百五十元。祝奶奶指着小院说:“我们有收入,沾仙河的光,享政策的福。”
听着祝奶奶的笑声,我情不自禁地来到仙河边。我看到了现实的仙河,一河流水,两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