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建生的头像

王建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21
分享

龙丘四章

(一)

龙丘的名字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

混沌初开的岁月,一位超人站在东方的大别山顶,发现山之南麓有一座貌似蜈蚣的山丘正在匍匐行走。超人从天而降,踩裂蜈蚣的头颅,沿着蜈蚣的背脊几个来回,踩出了一条平整的小路。

小路纳天地之灵气,出落成诗中美图:一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从此,这地方叫龙丘。神话不可考,可考的是龙形山丘。

(二)

旧时小集,龙丘几家店铺——黄记、张记、李记,逢三赶九做生意。买卖全是山货:竹器木器陶瓷器,菜油麻油棉籽油,棉絮棉线大布衣。虽说都是地里种的山上长的水中养的手头出的,不值钱的东西。但是,特讨农家喜欢,农人倍儿珍惜。

更有那三十六把白闪闪的屠户刀,亮出腾腾杀气。猪牛羊、鸡鸭鹅,概是砧上肉,横竖一刀准。

一块龙丘地脉,百里豪气匪气。

如今名街,论官帽,与千年前的县衙平起平坐;算年岁,才三十大几。

大街十里长——没有十里也有七八里,步行半小时。货场商城如银河繁星,肩并肩,门对门,天天迎宾客,日日做生意。东市卖服装,西市卖电气,南市烟和酒,北市花果集。

遗憾,货物还不齐——只卖汽车不卖马,愁煞木兰好兄弟。买不到鞍与鞭,如何上战场?解气,花木兰被请进农民剧团演主角,戏台上照样骑马射箭,女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龙丘之地豪气长存,龙丘大街万象更新。

(三)

一千五百年前,南朝有梁简文帝萧纲,自诩“曹丕”,其文学成就影响后世多个时代。他曾为楚龙丘写下优美的诗句:“水照弄珠影,云吐阳台色。浦霞村烟渡,洲长鸟游息。”龙丘南面的团湖风光,北来的举水河景色,一一入诗,千年不朽。

这乃是现存最早的龙丘文字!

千年之前,学富五车的老夫子陈慥隐居龙丘,自称龙丘居士。也就那个时候,旧友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陈情深意笃,堪比千尺桃花水。苏居黄四年,二人聚首超过百日。饮酒唱和,屡屡通宵达旦,闲聊叙旧,说了京城说乡村,夜以继日不到头。每次都得柳夫人警示提醒。那一日,二人又得意忘形,忽闻隔壁木杖击墙之声。龙丘居士陈季常惊慌失态,手中拐杖惶然落地。惹得苏子一阵狂笑,乘兴夸大其词,赋诗一首。其中四句,曰: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东狮吼,成语经典出世,龙丘文化再添色彩。

今有方志学者断言,龙丘古集市有高高低低房子十几栋,故事作浆垒砌每一块砖头,诗词为液粘合每一片瓦背。

以文化传播文化,用龙丘成就龙丘。

(四)

龙丘走了,带走了青砖黑瓦的旧店铺,带走了吆喝生意的小商人,带走了长袍马褂、羽扇纶巾的文人雅士。

龙丘还在,与人们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同在,与志书文字中的诗词同在,与农家赖以生存的田野同在,与鸡鸣犬吠的乡土气息同在。

龙丘文脉,虚虚实实,终是越过了历史的漫漫长河,成为今天的宝贝。

为纪念黄记、李记、张记三家店铺,诞生了武汉市三店街道。那条最长的主街就叫龙丘大街。

大街朝向东南,头枕举水河。

街上最显眼的建筑是文化中心。因为有文化,所以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所以秀外慧中,藏品丰盈。价值连城的藏品当数多版本的《黄州府志》和《黄冈县志》志,还有关于龙丘传说的专门著作。文化中心的最近斩获便是“三元宫碑刻”。残缺的碑刻,详细地记录了苏子会季常的故事。值得强调的是碑刻成于清代,流落民间,政府费尽气力方才寻得。碑刻堪称是龙丘文化的镇山之宝!

文化中心的北门连通龙丘文化广场。广场之广,可容纳万人活动。而广场功能分区,则恰如其分,无分厘多余。

“龙丘是个广场,堆积如山的都是文化”。年轻的执政者亲自导游,侃侃而谈,为龙丘文脉附上了新解。

清明时节雨纷纷,抒发杜牧的龙丘情怀。

龙丘居士亦可怜,写尽苏轼的龙丘情谊。

毗邻昔日黄州府,接受朝廷文化影响,是龙丘珍贵的历史。

那一连串的神话传说,以及与此相关连的“牌子锣鼓”“八十八行”“狮子龙灯”等文化遗产,皆源于龙丘先人的智慧。

轻歌曼舞是文化,书法美术是文化,图书阅览是文化,墨绿色的网球场、橘黄色的健身场等等,同样还是文化。

龙丘文化广场,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