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庆胜的头像

赵庆胜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2/02
分享

海上归来忆大陈

清晨,我慵懒的醒来,努力在模糊意识里寻觅自已。没错,回来了!确实已从烟雨缥缈的海山仙岛——大陈岛,回到了熟悉的喧嚣都市杭州。

作为外乡人,屈指数来,我已在浙江生活了30个年头,对于这片土地的熟悉程度亦远远超越了千里之外的齐鲁故乡。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15年以前,我在武警总队工作时足迹就已经遍布了浙江的县市区,况且自己还曾有过在高山泰顺和海岛洞头的工作经历,较一般人来讲,可说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但对于台州椒江大陈岛,却是遥远而陌生,也只是停留在史料文字的介绍里,知道这是一座远离大陆,经历过战争创伤的岛屿;也知道这里曾是化腐朽为神奇,用青春热血把荒岛山野变成绿岛热土的地方。

去大陈岛,从椒江客运码头出发有轮渡,每天发送时间不固定,快艇一般需要1个多小时,慢船需要2个来小时。去大陈岛选择快慢船却由不得你,一般都是头一天根据海上天气情况才能确定的。我们一行去时恰逢快船,听说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久违的大陈岛,大家多少还是有些兴奋。“等会儿海上风浪大,可能会晕船,最好吃点晕船药。”陪同的椒江当地朋友不时提醒。我想,当年自己曾在温州洞头海岛工作过,时常乘船往返于洞头和温州市区之间,两个小时也算是家常便饭,这点风浪又算得了什么!压根就没把朋友的提示当作一回事。可一个小时后,随着客轮渐渐驶入外海,船舱外面飘起雨丝,浊浪一个接着一个打来,凶猛撞击着客轮。客轮犁开海浪,在浪尖上跳跃,伴随着“咚!咚!”的声响,颠簸前行。先前还有说有笑的乘客,有的开始沉默,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已经出现晕船症状,呕吐不止。在经历一番翻江倒海之后,我们终于看见大陈岛。

我们下榻的客栈是岛上有名的民宿“有家客栈”,客栈是由岛上特有的青石民居改造而成。客栈位于大陈镇凤尾村土地堂,毗邻马道头森林公园,面朝大海,是观日落晚霞星空的首选之地。客栈主人施招荣,黝黑脸庞,是一位既热情又极具经营头脑的中年汉子。初次见面,我误以为老施是土生土长大陈岛本地人,攀谈之中,他告诉我说自己是椒江城区人,一直以来就想在这世外桃源的大陈岛安个家。2015年,老施来此买下了这幢面向大海的青石民居。刚来时,家门口还是砂石路,这几年条件好了,环岛公路通了,自家的客栈也被打造成“全电民宿”,烧水做饭全部用电,方便快捷,绿色无污染。条件好了,来的客人自然多了,而今他的客栈不仅加入了“放心名宿”,还被命名为创业联盟示范户和巾帼示范民宿,成为大陈岛上为数不多的“网红”店,不少文人雅士也慕名而来。“赵老师,你看这是黄亚洲先生给我客栈题的词。”施招荣指着墙上的题字自豪地介绍说。“上得大陈,方知有家,书赠有家客栈,黄亚洲戊戌年春日。”黄老先生的书法苍劲有力,与室内吧台后的一墙书籍相得益彰,书香四溢。“有家客栈”尽管只有十来间房,但装修风格各不相同,既清新典雅,又不失海岛风韵,窗窗见海,却有面向大海,静听花开的感觉。我想在这里,这个“花”更多的应该是浪花了吧!

海岛的夜是静的,跑了一天的狗儿躲在黑暗处闭目养神,只有不知疲倦的海浪还在不停的喧嚣,夜幕下的渔船孤灯,显得微乎其微,星星点点。晚饭后,在施招荣的热情招呼下,大家宾至如归,敞开歌喉,难得惬意。歌声、笑声飘荡的客栈上空,飘向夜色笼罩的大海。清晨5点钟,按照约定,老施亲自驾车带我去“甲午岩”看日出,乘兴而去,在海边眼巴巴瑟瑟发抖的等了一个多小时,虽然没有看到臆想中朝阳从大海里喷薄而出的场景,但却也体验了一下海岛清晨多变的天气,细雨飘飘停停。早饭后,狗儿在房前屋后跑来跑去觅食,我坐在客栈的阳台上,一杯香茶在手,远处灰色的云朵在空中悠闲飘荡,海天一色,俨然一幅淡淡渲染的水墨画悬挂在海天之间。海面上排列有序的渔浮和网箱随着波浪荡来荡去,几艘作业的渔舟穿行其间,给画面增添了不少生气。

外地游客乘车移舟来到大陈岛,最重要的是重走垦荒之路,感悟一下60年前大陈岛的垦荒精神。我站在垦荒纪念碑前,细细雨丝伴着海风从脸庞划过,耳畔仿佛传来当年开荒者们激昂的号子声,眼前浮现出队员们挥汗劳作战天斗地的场景,他们身扛肩挑,任由秀发和衣服在海风中飞舞。60多年前,一批青年团员响应国家号召,满腔热血登岛垦荒,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培育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使得这个不足5平方公里经历战争创伤的小岛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演译出动人的精彩华章。来自岛外的467位垦荒青年,有的把自己一生献给了这座小岛;有的虽已返乡,但小岛仍是自己一生魂牵梦萦的热土。行走在用生命与青春热血铸就的垦荒路上,我无法想象当年那群20来岁的年轻人,是以何等的信念让他们放弃熟悉的生活环境,冲破家庭和亲人的羁绊,义无反顾来到这满目疮痍的荒岛,开始了“晚上听涛声,白天看山头,工作抡䦆头”的垦荒生活,硬生生徒手为大陈岛涂下第一片绿,让海岛恢复生机。60多年过去,昔日栽种的树木依然苍翠盎然,庇护着海岛。我沿着拓荒者们踩出的蜿蜒山道,海风从脚下的大海拂来,我忽然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那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脚下这条路不就是当年拓荒者们用激昂青春和澎湃热血铸就的吗!

大陈岛渔村星罗棋布,大多依岛傍海,散布于山岙和海湾,常以数十户为一自然村落,皆垒石为居,村民多赖以海洋捕捞为生。较大些的渔村有大小浦、浪通门和下咀头。当地的朋友告诉我,今天的大陈岛,环岛公路已蜿蜒40多公里,可以通达各个自然村落,岛上居民和游客可以随意搭乘,出行的方便,给小岛带来生机,据说去年来此旅游的人超过14万。而今,岛上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峰回路转,我们的车子沿着海边爬坡过弯,司机师傅十分娴熟。行走间,我忽然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如果能从高空俯瞰大陈岛,这蜿蜒的环岛公路不就像是一条镶嵌在碧水绿岛间的一条项链吗?它串起的一个个自然村庄,更像是串起的散落在大陈岛上,被一代代垦荒人用激情和热血擦亮的明珠。

大陈岛的大沙头港湾是历代岛民聚集之地,也是大陈岛的繁华之处,主要街道有港边路和海新路,附近民居依山傍海,面向海湾,鳞次栉比,新旧错落,极具时代特色。清晨,大陈岛的忙碌首先是从大沙头港湾海鲜鱼市开始的。一大清早,早就有人骑着三轮车来到港湾,提前占据有力位置,铺开摊位,车上的海鲜是夜里刚捕上来的,有的还活蹦乱跳,不时引得附近居民和游人围观,争相采购。这里海鲜的新鲜程度和价格是内地无法相比的,要不是回杭州路途遥远,我真想各式海鲜都采购些,现在也只能在这里饱饱眼福和口福了。

港湾的不远处,劳作一夜归来的渔船排列整齐,偶有小船穿梭其间,亮了一夜的灯塔此时已经进入它的梦想。港湾的不远处是大陈岛台胞文史馆,这座展馆是2015年正式开放,被称之为“大陈人精神家园”,馆内运用情景再现、实物展示、图文资料、影像播放等多元表现手法,再现了大陈人的历史记忆和人文特征,体现了两岸同胞历史相连、血脉相亲、文脉相承、法缘相循、风俗相通的历史渊源,意义深远。过去的大陈璀璨而沧桑,说其璀璨,是因大陈岛富有传奇色彩,这里曾是古台州通往朝鲜、日本的商贸航道,历史上正式以“大陈山”为名,最早可见《郑和航海图》的记载。明代16世纪中叶,大陈岛还是海上抗倭的主战场之一;曰其沧桑,是因为建国初期,大陈岛被浙中南国民党残部盘踞,构筑工事,负隅顽抗,岛屿之上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几尽废墟。60年的风雨,数代人的努力,才换来今天大陈岛的涅槃重生。今非昔比,鱼汛期,环岛四周千帆云集,桅樯如林。夜阑珊,渔火万千点亮海湾,蔚为大观。

短暂的停留,我也只是时光中里大陈岛的过客,当客轮再次犁起层层浪花时,依依难舍大陈岛。喧嚣都市的清晨,我虽被朝阳再次唤醒,却依然沉醉在海岛怀抱。您说,海上归来怎能不再忆大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