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代序)
从《大江安澜》到《大道长安,于作者而言,是一步必要的迈进, 也是他“大”历史文化散文写作日趋成熟、愈加精进的踏实收获。
庆胜兄的历史文化散文,自述为“散文笔触、纪录片格调、传记小说韵味”,这的确是较为精谁的定位和自我评述了,却也令我有所联想。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里讲唐传奇,谓唐代参加科考的举人,每每在科考前以传奇向主司等人“投献”“温卷”,其作传奇“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史才、诗笔、议论”便是“文备众体”的具体体现和多元面向。一篇可读、可诵、令人赞叹和着迷的作品,常常是兼备各种好、多种妙的创造性融合,这仿佛是钻石的切面,愈多愈均衡,也就愈璀璨、愈贵重。作者将这种“文备众体”意识融入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创作中并形成自觉:以“散文笔触”来磨砺和体现其语言文笔,以“纪录片风 格”来吸收和转化叙事镜头和真实质感,以“传记小说韵味”来勾兑和强化讲说暨故事叙述的风格与可读性。因此,之前读《大江安澜》,特别是这次读《大道长安》,都不止于“写”的一面,而发觉其有“说”(说书、 说唐)、“拍”(场景、蒙太奇)的多陵韵味。
于《大道长安》而言,可谓在叙事深度与力度上皆有所创新,这一点在我看来,首先是与此书写作的选题意识、主题意识、统一意识直接有关。书中每篇文章看似独立成篇,自成风景,其实又串珠成链,交相辉映,皇皇二百九十年的大唐王朝,犹如一幅栩栩如生、跌宕起伏的绵长画卷,透过勇更缝隙,连缀起于年前帝王将相更迭的风云、文人士子唱和的咏叹、后官粉黛纷争的悲凉、佛道人物修为的洒脱。换言之,所写皆长安,所系在大道。
唐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夺目、波澜壮阔的时代,它雍容儒雅,气象恢宏,容得下激情和梦想、人物与传说,不唯国人对它情有独钟,全世界至今都留有对它的记忆,由此,它也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张重量级名片。作者遵循“尊重史实,透视人物;解读历史,融入思考;趣味讲述,呈现大美”的创作理念,用六十万字的笔墨,颇富兴味深情地讲 述着大唐,在卷帙中重构起一个不一样的、独特的历史叙事坐标点。在我看来,这些往事里沉淀的不仅有一个民族涌动不息的文脉,还有绵延千年的情怀,不屈不挠的精神。作者以揉碎历史的解读,融入思想的讲述,引导读者去领略大唐王朝的别样风情,确有暗香扑面来之感。细阐述,又大致有三。
首先是注重素材遴选甄别。有关唐朝的书比比皆是,史料也浩瀚如烟。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素材,作者能够把握住尊重历史事实、去伪存真的总基调,以纪年为“经”,以大事件、大人物、大气象、大转折为“纬”,撷取最动人、精彩的人物,深挖其背后波澜壮阔、荡气回肠、鲜为人知的故事,让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帝王将相、文人士子、六宫粉黛、道士僧侣、逐梦枭雄,还有大唐帝国跨越近四百年时空,向遥远大汉王朝巍然致敬的豪迈,从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到唐玄宗平定太平公主叛乱所经历的八年丹墀喋血的悲怆,以及“开元盛世”天下大治的河清海晏、盛唐诗歌的气贯虹霓和霓裳羽衣的万种风情。
其次是注重氛围渲染营造。历史文化散文创作最忌一味堆砌史料。可喜的是,作者在这方面充分运用纪录片和蒙太奇手法,不断营造出紧张、激情、悲愤、无奈的多重场景氛围,将书中人物栩栩如生地立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未曾远去的血腥与悲怆,看到曾经的富庶与繁华。
富有哲理和思考的金句,在书中也构成另一种心灵场景。“没有个人的时代,只有时代里的个人。同样,时代里的每一个人,又都拥有这个时代赋予他的梦想。”“局势变幻从来不会有什么提前预告,世事无常同样不会对谁有所偏爱。”“距离权力太近,不管你愿意与否,身上总会被溅上权 力之争的血污。”“每个人从诞生那一刻起,都自带使命,那就是成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读之,让人深思。
最后是注重把握文风基调。《大道长安》让人从中读到的不仅是哀而不伤,还有成长、唤醒、哲理、榜样,感悟到历史的沧桑气韵。全书从文脉、情怀、精神切入,以情写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正如作者所说,文脉,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唐朝作为文人最幸福的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在这里发生碰撞,美美与共,幻化成绚丽彩虹。遭际不同的“初唐四杰”,豪爽浪漫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积极乐观的白居易……统统走上《大道长安》的舞台。在时代悬崖之上,他们犹如一棵棵不朽的崖松,书写着自己与时代共生的人生诗篇。
当然,在书写大唐情怀和精神方面,作者也不吝笔墨,用多样化的人物雕像展示唐代的人文宽度。有虚心纳谏、创下“天可汗”帝王伟业的李世民;有舍身求法、对理想永不放弃的高僧玄奘;有一生为茶、把人的“品行”引入茶事的茶圣陆羽……盛世里,帝王将相和文人士子都是繁华的缔造者;乱世中,他们又都是中兴的追梦人。我们看到,共御外侮,万邦来朝,是大唐王朝的气魄,白江口一战,不仅打得日本千年不敢往顾中原,而且还使得版图臻于极盛。而在国家危难之际,文人士子们慷慨发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呐喊,这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硬气。
大,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包容;道,是一种规律,更是一种途径。大道,既是帝王之道、将相之道,也是人民之道、兴亡之道。而长安既是座城市、一个朝代,也是一种繁华、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追求、一种梦想。本书取名《大道长安》,可见作者的良苦寄托和美好寓意。在书中, 他不仅是身临其境的“看客”,更是博学多识的“向导”,不遗余力地洞悉历史细节、奥秘、谋略、权术,然后以其独特视角,全面翔实细致入微地呈现给读者,于无声处暗香来。愿《大道长安》能为读者打开一扇新的历史之窗,让读者看到别样的历史图景和人文之美。
是为序。
夏 烈
2024年1月19日
(本文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 院副院长,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