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凯的头像

王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25
分享

冬日江畔

初冬,大雪过后的一个晴朗假日,我坐上公交车,领略松花江畔冬日的景色。

民谚有“小雪封江、大雪封山”的说法。每年在封江的时候,我都很关注。封江时,成块的浮冰从上游流下,布满江面,在低温的作用下,浮冰从分散聚集到相互粘连,终于,在寒冷的扼杀下流经的脚步停歇了,在冰封雪冻的江床上等待大地回春的再流东。

站在被誉为“网红桥”的中东铁路老江桥下,江水已经开始冻结,偶尔能看到白点星星,那是还没来得及冻住的冰块。在凛冽的江风中,我拾级而上登上江桥,越往上,风越大,越感到冷。站在桥上,我俯瞰静卧安澜银白的大江,回眸近望青年宫前风雪挡不住展翅欲飞的天鹅雕塑,凭栏远眺江北银装素裹的一派北国风光。这时,从一辆大巴车下来的操着广东口音、捂得严严实实的游客,三三两两登上大桥,举着手机,左照右拍,拍着百年老桥、拍着两岸江雪,拍着人和冷的亲密接触,这冰封雪冻的影像,足够让他们在朋友圈中炫耀哈尔滨的冷“酷”,这冷,是雪爽冰清的、是豪爽多姿的。

阳光照耀下的哈尔滨防洪纪念塔显得格外的巍峨,这座见证着全市人民迎战1957年特大洪水胜利的雄伟建筑群落,当之无愧地成为城市最鲜明闪耀的地理标志,若不到此,就不算来过哈尔滨、游览过松花江。这不,又一个外地旅行团走到眼前,其中,一对父女,爸爸紧着催促看上去10岁大的、在这儿没玩够的女儿向前面走,去玩儿更好玩儿的雪、看更好看的景。女儿恋恋不舍尾随着父亲,还没忘掬起一捧雪,在手里揉搓成了一个雪团握着,通红小脸带着笑,乐颠颠地奔向下一个好玩的去处。今冬,城市的冰雪季又将迎来四方宾客的瞩目垂青,火爆欢腾的旅游热度会一波波地加持升温。

过了防洪纪念塔,斯大林公园林荫道旁,百年榆树、杨树、柳树从春生叶长到夏茂枝繁,从秋晨叶落到冬眠枝枯,四季轮回中守望着江水的潮起潮落、人来人往,印证了时光的年轮和岁月的沧桑。矮小灌木上的雪丛丛簇簇,毛绒洁白,晶莹透亮。三五十步的公园雕塑,有晨读的少女、吹笛子的少年、练剑的习者……,浓缩刻画了城市中人们不懈上进的追求。道边绿色的河长公示牌,吸引了我的注意,从社区、街道河长到区级河长、市级河长再到省级河长,按属地和层级依次放置,公示着责任河段的流域长度、河长姓名、联系方式、河长职责等,有力地保障着我们的母亲河“一江碧水向东流”。被树木围抱着的历史建筑江畔餐厅和铁路江上俱乐部,像天然混成的一幅油画镶嵌在江畔。此刻,头顶传来了飞机的马达声,我拢手遮光,望眼晴空,极尽寻踪,却只闻其声,不见其影,而随之收进眼底、阳光照射的过江索道轿箱,耀眼斑斓地南北行进穿梭,我想,在上面饱览“顿失滔滔”的江寥俱籁应是极其壮美的吧。

我把这次行程的终点定在了人民广场,广场的右手边高大的建筑是哈尔滨城市规划馆,这个馆我参观过。五层楼的馆舍,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向人们多角度地展示了这座城市从开埠之初的小渔村到东北亚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发展规划的脉络,让人记忆历史、留住乡愁。广场的中心,地铁二、三号线的换乘站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与我去年夏天来时,工程建设圈场缩小了,车行道完全被打开,路况交通十分顺畅,看来,地铁三号线全线开通的日子真是不远了。

结束小段行程,雪光银素的江岸美景还在伸向更远的前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