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娥江》的头像

《曹娥江》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8/06
分享

怀念黄老先生

怀念黄老先生

范科进

上个月去老年大学上课,从甘老师那儿得知黄老先生仙逝的消息,心中先是一颤,随之便又在微信朋友圈看见了关于回忆黄老先生的文字。看罢,一些近三十年前的往事又浮现了起来,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上世纪90年代初,我正在上虞师范读书。二年级的时候,黄老师教我们文选。那会儿,他大概五十余岁,魁伟的身躯,短而密的络腮胡子,一腔地道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他上课时诙谐的言语、渊博的知识,以及平易近人的教态,一直深受我们学生尊敬。很多事情,现在想起,依然记忆犹新。

记得有一回,黄老师正教我们诗歌单元的课。那应该是朦胧派诗人的舒婷的一首叫《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诗: 

从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头上熏黑的矿灯

找你在历史的深邃里蜗行摸索……

他一手拿着书,并将手伸得远远的,以对付老花眼带来的不便。另一手时而将老花眼镜摘下拿在手中,或再将眼镜放在讲台上,时而又戴上。用越过老花眼镜上沿的眼神注视我们,并与我们点头交流。现在回想,那三十年前木格的玻璃窗,深色的单人课桌,以及黄老师执书朗读的场景竟然还如此清晰。

黄老师的课总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每讲一课,他都会将课文内容天马行空般拓展得很远。记得那天他讲完这首,又接着讲了诗人的另一首诗《致橡树》。那会儿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正对人生中最重要的感情憧憬万分。黄老师见我们兴趣盎然,又如数家珍般地说到了种种有意思的诗,并直言不讳地说到自己曾经对诗的热情。大概是我们的认真聆听再次促动了他对诗歌的兴致,便又为我们读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那首《我愿意是激流》。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听他念道:

我愿意是急流,

是山里的小河,

……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突然,他又高亢而坚定地读道

我原意是废墟,

……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棵青青的常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攀援向上

……

声音苍茫,念完又忙用左手掩住上唇,腼腆地笑着和我们说,“老了,牙漏风了,读不好了!”

那年月,我虽错别字连篇,却也因为黄老师的课无端地爱上诗文。被王老师一读,更是热情泛滥。课后便急着去书店寻找《裴多菲诗集》。终于,在一家书店找到了那本比普通书略长的蓝色封面的诗集,匆匆购得。只可惜,本也不是读诗文的料。又是粗看全书,现在就只有《愿意是激流》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两首还记得,其余的都付于流水了。

黄老师还会让我们课余写点什么。不论什么内容,也不论长短,只要将想写的写到作文本上,待他批改确认,便可在期末总分上每篇加上一分。那会儿我也偶尔会写,只是语文基础太差,错字、病句连篇。现在想来,不晓得当年竟是有了什么胆去交付的。但尽管如此,关于对文字的启蒙与喜好,无疑受黄老师的影响是很大的。以至今天,虽然写的都是满纸废话,但偶尔还是会胡乱地写点什么。

如果细算,这毕业以后的近三十年里,除却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初入社会,心性浮躁。成家立业后,倒也稍静了点心,涂字习书,祈求心灵的安宁。于文章上,虽有进取之心,但天分鲁钝,再加上不肯下功夫,必是毫无成果了,然向往之心依旧不绝。

近十多年里,常有想拜访黄老师之心。一是感念师恩。二是黄老师退休后,著作等身,常有再想聆听教诲之心。但虽是同城,却一直没有机缘,又不敢贸然去访。想黄老师弟子三千,自己读书时平庸,如今又毫无成就,若仓促前行,自感愧于师恩。再加上身边又无黄老师的朋友,可作连线之人,便又失了缘分。原先以为不大的上虞城,或许就有哪次活动可以见到,想不到一直没有机缘,以后便再也没有机会了!行文至此,深感无奈与叹息。但人生中的很多事大概也就是这样的,缺憾总是常态。但或许也正因为缺憾,我们又常常记住了很多事,以至于可以一遍一遍地去咀嚼、回味……

下了课的黄老师,也是篮球场上的健将。那会儿,学校的篮球氛围很浓,每每傍晚,篮球场上总是人声鼎沸。若是遇着师生比赛,你看球场上那个大腹便便,移动缓慢的大个,必是黄老师无疑了。那会儿,大概五十五六的他依然喜欢篮球运动。近一米八的身高,腰大腹粗移动当然不便,他便站在前场三分线外的两个底角,然后稳稳地接住后面的一记长传。待回防队员赶到时,他总是刚好将球投出,或一个假动作骗过,再将球投出,一记三分稳稳命中,赢得全场观众的掌声与欢笑。打过篮球的都知道,稳稳接住长传是不容易的。那得有相当好的球性,而面对回防员的干扰镇定自若,也得有十分过硬的心理素质。可见黄老师年轻时也必是篮球好手。只不过我们没有一睹矫健的身姿罢了。

日常里,毕竟黄老师和我们学生尚有距离,但就课间的闲聊,按现在的回忆,黄老师便是一个懂生活,知诙谐,有内涵的老头,只不过我们那会儿还太年轻,虽然喜欢他的课,却还不知道从他那儿应该学得更多对生活与人生的思考。

斯人已逝,唯有那些文字是永存的,以前期望有机会读到黄老师的著作文章,知道黄老师出过自己的文集,也有关于方言什么的著作,也偶去文联,但一直没机会看到,前几天,特意去孔夫子网上搜了,也没见着,看来还是缘分太浅。想来,只要心存念想,终究是能读到的,便如凭我的记忆里的黄老先生,自己唐突自负地认为他的处世观大概也是这样的。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坦然地处世,悠闲地生活,这便是人生中最好的状态吧。

黄老师弟子三千,恐怕远在三千之上。今我有此怀念,大概很多同学都有更为立体的细节。故斯人虽逝,却永远在我们学生们的记忆之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