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娥江》的头像

《曹娥江》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8/06
分享

漫品阮佳波的爱乡三部曲

漫品阮佳波的爱乡三部曲

金慎言

识人如品茶,一口有一口的味道。随着时间的发酵,更能品出前后迥异的口感来。

我第一次知道阮佳波的名字,便如那新茶初收时,甚至是现炒好都未来得及存入罐中,还带着些许火的味道。那是在十年前的《上虞日报》上,他撰文指出“陈溪乡太平山村口牌坊‘林下一人’主人有误”,我感到汗颜,因为这是我的过错。但我十分震惊,一个虞北的青年小学教员怎么对虞南历史如此熟悉。两年后的2016年,当我读到佳波老师刚出版的大作《乘着公交游上虞》后,才彻底明白:他利用节假日跑遍了上虞的山山水水,且走一地,记一地,摄一地,并对自己不甚了解的古人、古迹、古事,寻找古籍,严谨考证,覆卮山、凤鸣山、白马湖、老县城等都留下他的足迹,而彼时他才26岁。这是兴趣爱好的使然吗?不,这是他爱乡情怀的一种诠释!

《乘着公交游上虞》里的文章,读来大多思绪丰盈、笔触细腻。在随着他的文字游历虞山舜水的同时,我不免一而再再而三地猜想他的模样与谈吐。是否也如我年轻时,那般纤瘦,那般青涩?尤其是他的眼睛,一定是求知若渴的、是灵动的。

终于,我第一次见到佳波老师,那是在五年前的一个夏日,他和同事在航拍丰惠镇南源村的山水照片,我在南源编《村志》。其时佳波已调入区委机关工作,他的形象确实与我想象中的大相径庭。他不戴眼镜,脸不白净,举手投足不像坐办公室的机关干部,倒像整日在太阳炙烤下的农民,手臂上有许多粗糙白色印记,还刚晒脱了皮。谈话间,他对西溪湖文化侃侃而谈,也时不时向东南西北指手画脚。仿佛每一段话,都是每一程现实中山水的凝结,充满了风尘仆仆的现场体验。这一面,我倒开始能理解起他的“粗糙”,也能进一步理解他的确只有在这种“忘我”之中才能长出一个“新我”的过程。我回想起自己三十岁的时候正为吃饱肚皮而奔波忙碌,而佳波干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幸运的。

时隔两年,即2019年,阮佳波的航拍摄影集《飞阅上虞》出版,我第一时间读到它,又深深慨叹这位年轻人是既做着我们共同追求的事业,也追求着当代青年与这个时代相吻合的表达方式。那一幅幅照片都植根于该地丰厚的人文历史上,那一段段灵动的照说词句见证了他对上虞历史的认知。《飞阅上虞》用图文交织逐一介绍了上虞青山、绿水、人文、家园,在引导人们徜徉山水之乐中,也感受到上虞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比单纯的文字来更直观震撼。

而透过图片文字,这盏10年前的“新茶”随着作品的连续输出,已然使我能品出隽永的回甘来了。《飞阅上虞》历时4年,不说他苦学航拍技艺,不说他翻阅了多少书籍,单说走遍上虞各地也够费时费力了。他不是专职记者,纯属个人行为,他也有父母家人,把节假日全用在航拍上,个中苦甜,唯他自知,那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毅力让众人动容、让我回味无穷。

而我想不到的是,又才三年多时光,今年阮佳波又上“新”了。10月30日,《上虞日报》新商都周刊以一个整版详细报道了他的新作《诗画上虞——手绘文旅地理图册》,并附有上虞文化界7位名人的书评。他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册上虞的‘思维导图’;解读了上虞灵秀的山水景观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走近上虞的立体读物,一份阅读家乡的文旅指南……”纸上得来终觉浅,而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本手绘地图册何以承载如此庞大的容量?”总想一睹为快。

前几天,我如愿以偿收到了佳波老师邮来的《诗画上虞》,随书还附赠一幅折叠的《诗画曹娥江》长卷。这部作品与先前的文字、照片又全然不同,全以新颖活泼的卡通画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又处处透露着上虞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如果非要以茶来做比,到将它比作“奶茶”更为贴切,是一本从低幼阶段就会爱不释手的上虞宝典。

打开《诗画上虞》,内有目录图、上虞全域总图、所辖乡镇街道分图等共26幅,每幅地图宽5.2dm,高3.1dm,地图平面面积16.12dm²。书末还有上虞风俗、上虞历代政区图等介绍作为补充。各图版面迥异,但精雕细刻的程度在每一张图中都力透纸背,无以复加与挑剔。

譬如目录图,就藏着心思。它一反规整的条目罗列式的目录,而是用上虞区行政图做轮廓,将各乡镇街道的页码标记在其中的每一个板块上,既方便查找页码,又能顺带帮助读者识记各乡镇街道在上虞的位置。目录图的四周简介上虞由来、沿革、人口、面积等信息。再譬如紧随其后的《上虞全域文旅地图》,从全区层面简介上虞虞舜文化、孝德文化、青瓷文化、春晖文化、乡贤文化、东山文化、红色文化等,并在地图下方标明上虞区的荣誉名称,令人油然而生“上虞骄傲”。而后20幅乡镇街道图则根据各地不同实际,因地而制,各不相同。道路、河流巨细皆明,名山秀水、古迹遗存、红色印记、著名特产、现代地标等一应俱全,区域面积、辖区村(社)数量和人口数量扼要简明,还配以历代诗文,似与古人打卡同行。每页四周还有“旅行见闻”“我的足迹”“路线设计”等互动作业,随书还准备了景点贴纸供幼儿边走边玩,将上虞烙印在心。

附赠的《诗画曹娥江》长140cm、宽29.3cm,地图平面4102cm²。地图在一正一反中,将“诗”“画”的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正面以曹娥江为主轴,从磐安,经新昌、嵊州入境,穿章镇、百官等,至跨海大桥,展现浙东唐诗之路尤其是上虞境内的重要胜景。背面以诗文介绍51处曹娥江沿岸景观,枚举了谢灵运、李白、陆游、林则徐、金庸等历朝历代著名的咏江诗文近百则。正反互动,诗画辉映。也无怪乎这幅《诗画曹娥江》长卷,被人誉为新时期上虞的《清明上河图》。从艺术价值论,确有拔高、恭维之嫌,但从“存史”价值、“文旅”功用考量不是不可以等同,或者说其蕴涵的元素大大超越了前者,让读者感受曹娥江两岸山水之丽和人文之美,是值得欣赏与收藏的。

眼下橙黄橘绿时,我常常泡开一壶茶,伴着阳光在案头欣赏这本《诗画上虞》。即便是我熟悉的虞南山水人文,每每翻阅,我也总有新的发现。它确实也如阮佳波其人,每见一次都让人有新的感受与碰撞。而通过《诗画上虞》,上虞同样令人百看不厌。资深教师傅智红女士赞美《诗画上虞》为“一扇领略乡景的视界之窗”。推开窗户可直观全景式家乡,品味上虞色、香、味,体验生活的诗情画意。当然,《手绘文旅地理图册》毕竟容量有限,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未及深化,其基本属性应该是一册“优秀儿童读本”,故老朽将其喻做“奶茶”倒也更显妥帖。

阮佳波在8年时光里连出三书,“物虽胡越,合则肝胆”:《乘着公交游上虞》侧重文字介绍;《飞阅上虞》是航拍摄影集;《诗画上虞》则是一本系统的、直观的、图文并茂的儿童启蒙读本,虽面貌各异,却基因相似。这“发现上虞”的爱乡三部曲,无疑为虞山舜水做出了一个个精致而精准的注释,为推进上虞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他八年如一日地推介上虞,宣传“青春之城”的做法之特殊,精神之执着,让人肃然起敬!相信每一个打开这些作品的读者,都会一品再品、反复回味,也包括阮佳波本人以及他未来的更多作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