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简单,那么丰富(外一篇)
顾相栋
日记是时间的鳞片,密密层层,厚实而有韧度;也是人生的碎屑,积聚成生命之塔。
爱读日记。日记的片段性和心绪的瞬间性规制着文本的精神界限,绵连成一片精神天空。读卡夫卡日记,拼凑一位被生活粉碎的卡夫卡;也读梅·萨藤的《独居日记》,品味喂养她成长的精神疼痛;而今读苇岸的日记——《泥土就在我身旁》,在文字的纹理中点数苇岸思想的年轮。
苇岸日记《泥土就在我身旁》,一年一辑,从1986年元旦记至1999年4月6日去住院,共三册14辑,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书册封面有着泥土的色泽和大地的草绿色,那种素淡是苇岸文字和精神的绝佳背景。
苇岸原名马建国,1960年出生于北京,在短暂如四季的生命历程中,他是大地上寻找花朵的人,季节则为其向导。他背向现代社会的繁华与喧嚣,站成了水岸边一株思考的苇草,孤独、清高地坚守着20世纪的汉语世界。而日记印痕了坚守的心迹,搜集着生命的细节。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我阅读着一颗简单而丰富的灵魂。
那么简单,朴素如玉。苇岸记录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简单而透明的时代,生活的速度适宜心灵的种植、发芽和生长。苇岸日记的内容是简单的,正如1986年1月25日他写道:这是我一天的生活,每天很相似。
日记里,他剔除了生活的烟火气,字里行间浸润的只是天气、植物、虫鸟,旅行、阅读、写作,别无其他。日记篇幅简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可成篇,譬如一九八七年八月九日至八月二十五的东北漫游叙写;短亦有趣,譬如一九九五年三月八日“与冯秋子通了电话”云云,全书短章居多,如星闪烁。日记的简单恰似苇岸生活的简单,他被誉为“中国的梭罗”,一生素食(为治病破了戒,后便有悔),轨迹明晰,始终循着大地和文字的轨迹。
而简单是终极的复杂,在苇岸这片明亮、繁茂的日记丛林中,精神具备蓬勃生长的环境,正如他所生活的时代。
那么丰富,每一则日记衍生着精神天空的域界,如镜子碎片反射成千上万个太阳,光彩熠熠;而这一切都植根于泥土之中,书名《泥土就在我身旁》就是明证。苇岸匍匐在大地上,构建着自己的自然王国,创建了大地伦理,追寻生命的哲学。著名作家林贤治曾写道:“苇岸的存在是大地上的事情。”诚哉斯言。他记录天气,“早晨被窗外的风声震醒,风力有七级左右”,“不知不觉,雪花飘下来了,零零落落,它们太孤单了”,“春天不动声色,气温保持在零到十摄氏度之间,室内有些阴冷,二三级风”,“又下了一场雨,秋天细小的雨”。苇岸懂得自然的秘密语言,用心灵密码破解着自然的物候。他仁爱窗台外的马蜂窝,怕弄坏,宁可窗户紧闭。日记里也有写作《廿四节气》的虔敬,如文火炖煨。苇岸用心灵抚摸着大地,大地安静不语。廿四个节气周而复始,残缺的完整。他游历东北,亲近自然,沈阳、哈尔滨、伊春、嘉东边防站、嘉荫、佳木斯、镜泊湖、图们、安图、白河、天池、大连,地名堆砌出王国的外沿,它们是苇岸追寻生命哲学的证据。叶赛宁说,“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苇岸真正做到了,他是他的自然王国的王。
苇岸也辖制着一个文字王国,一个和自然王国融合浑然的文字王国。
日记里记录着“国事的日常”,单调而不重复。苇岸做着一项崇高的事业——阅读、写作和思考。他不厌其烦地记录着购书和阅读的琐事,林林总总的书籍报刊是苇岸灵魂的标签,共振的精神频率显示出精神世界的丰富。他与作家们“交谈”,奉为知音:梭罗、儒勒·列那儿、普利什文、纪伯伦、安徒生、雅姆、爱默生、惠特曼、波德莱尔、蒲宁、泰戈尔、黑塞……这是一串绵长而瓷实的名字,他们决定着苇岸的信仰。他疏于交际,却与作家们联系热络。食指、顾城、冯秋子、海子、谢冕、刘湛秋、林莽等等成了日记里锃亮的词语。苇岸坦诚自己写作的缓慢,创作的枯瘦,一年只写一万字左右,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文字的品质,数量在质量面前都是拙劣的伪装。日记语言质朴,蕴含理性,彰显真性情,裸裎了追求简单、疏朗而富有诗意的文学境界的心理世界。苇岸的思考富有建设性,绝不拖泥带水。他有着凝滞于现代社会之外的情怀,以文字为骨架的精神王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正如他自己所言,成为了一个“人类的增光者”。
阿多尼斯说:“我向星辰下令,我停泊瞩望/我让自己登基/做风的君王。”没有加冕,苇岸已是自己王国的君王,日记则为昭告天下的诰书。
阅读苇岸日记就是阅读一颗灵魂,内敛,沉潜。在物质主义时代,我们独缺的就是苇岸的纯粹、朴素和自律精神,它们具有哲学伦理价值和日常意义。
时间的罅隙里 ,我们需要一场与“大地之子”的对话,那么简单,那么丰富。
纸上盛宴
《中庸》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其味也。《典论》亦曰: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袁子才当为个中翘楚。
性灵、诗话,此乃“南袁”之标签。《祭妹文》之情感惨怛、凄婉,舌尖之味蕾异常灵敏:它们都是锐利的。
食材和佳肴跃然纸上,予非饕餮之徒,恍然若有香味扑鼻,一场纸上盛宴,丰盛至极。
书分十四单:须知单、戒单、海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材单、小菜单、点心单、茶酒单等。分类明晰,须知单和戒单有特色,可视为全书总纲。袁子才将饮食之道譬之于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诚然在理。
须知在乎食料之天性,作料环节之先知,器皿、上菜、时节之变换,一应俱全,当属酒馆培训教材。戒单所云,顺乎物之本性,切中肯綮,非亲历者非能言也。熟稔戒之方,可避食客不悦,口福与情谊皆收。
食料之丰,做法之全,首屈一指;后世类似者汪曾祺可媲。
从海鲜到河鲜,从禽类到素杂,从点心到茶酒,尤为绝者当属写“米饭”,于无可写处写精彩。袁子才解密四诀:一要米好,二要善淘,三用火先武后文,四要相米放水,淳朴的哲理。
读《随园食单》,色香味俱全,仿佛盛筵摆开,满席溢彩。
我更关心一位文人、诗人的生活之心。食单短小精悍,其描写至简、至净,字里行间透露着“性灵派”文人的心性。读单不光只是看菜单,较之酒馆间点菜胜之远矣,没有丝毫油腻之气,庸俗之味。每一单都是一道心灵的佳肴,包裹着诗意的熨帖和生活的真谛。与名利无关,只是人之为人的舌尖叙事;而舌尖是人生存之上的一种境界。如说“鸡肝”,“用酒,醋喷炒,以嫩为贵”;又如写“茶叶蛋”,“鸡蛋百个,用盐一两、粗茶叶二枝线香为度。如蛋五十个,只用五钱盐,照数加减。可作点心”。毫无赘语,如诗如“画”。
食单之外蕴藏着某些理,如一位老者的喋喋碎语,生活的历练悄然渗透其间,随着菜肴一盘一盘端上桌来,细碎拼接成完整,这也是生活的真实。谈理于看似无理之中。
先天须知,物各有性,乃言人各有禀赋,具体视之;火候须知,文武恰当,乃言处事有度,因事成之;时节须知,按时之序,当言审时度势,察言观色。猪蹄四法,煮煨焖炖,各得其法,示人处事不能一以贯之,当灵活机变;云林鹅,操作有规,烹法诸多,实践之后,只此一法为佳,也藏生活哲理。
不一而足。
《随园食单》被誉为中国人的“食经”,吃不仅仅是一种生理需要,而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幸福,袁子才有福。汪曾祺盛赞此书写得好。
小仓山房有食单,性灵主人号简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