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娥江》的头像

《曹娥江》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8/12
分享

一颗永不陨落的星 ——纪念乡贤谢晋诞辰100周年

一颗永不陨落的星

——纪念乡贤谢晋诞辰100周年

陈秋强

 

乡贤谢导已经离世15个年头,我们一直希望以某种特殊的形式来缅怀这位重量级乡贤。2022年初,区委常委、统战部蔡建红部长来乡贤研究会调研。我向蔡部长提议,建议上虞方面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命名一颗“谢晋星”,将乡贤谢晋的名字镶嵌在宇宙星空中。后来,蔡部长在谢塘镇调研,决定以上虞区人民政府的名义发出申请,谢塘镇政府联合乡贤研究会具体经办落实申报工作。我们于2022年4月18日正式向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提出申请,委员会通过几轮会审并向国际组织申请,最后2022年8月1日通过审批并发来贺信。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21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35968的小行星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谢晋星”,以此彰显谢导对中国电影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体现国际社会对谢导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自此,“谢晋星”永远闪耀在茫茫宇宙星空之中。

仰望星空,谢导的形象一幕幕出现在我眼前……

 

谢导虽然是位大师级的名人,但对人非常谦和,还善解人意。那是1998年春节,我时任卧龙大酒店总经理,策划了一个在正月初三举行的“群英荟萃卧龙、真情回报社会”的文化活动,打算邀请谢导、张杰、沈树根、金红柱、葛英姿等虞籍明星聚会。搞一个策划是容易的,但真正付诸实施并不那么简单。比如原本我们认为很有把握的英雄沈树根,他因脚伤回老家诸暨过年;另一个英雄金红柱也因特殊情况取消了原来回家过节的安排。而此时已近年关,通知书又早已发出,怎么办?我的内心真是焦虑万分。

我和时任报道组组长章建民一商量,决定趁小年夜连夜赶赴谢塘请谢导来压阵。

记得那晚,寒风凛冽,节日的气氛已浓浓地包围了谢塘小镇。叩开谢导的门,只见谢导戴着助听器,身穿棉背心,也在忙着准备过年。当他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便从一本书中抽出了一份粉红色的邀请书,满怀歉意地说:“正月初三,上海著名作家宗福先一行来上虞做客,我有约在先,务请谅解。”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俩使出了软缠硬磨的绝招,一定要谢导予以支持。过了一会儿,谢导收起了笑容,在客厅里踱了一个来回,然后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初三那天早晨,谢导身穿草绿色大衣,手捧一瓶陈年女儿红,说是要送给各位虞籍人士品尝。由于他的到来,那次11位虞籍乡贤齐集卧龙,活动搞得非常成功。

 

2001年1月6日,上虞乡贤研究会成立,会前谢导专程寄来“弘扬虞舜文化,构建文化名市”的题字,还高兴地答应担任我会名誉会长。

1月5日,谢导出差在北京,但为了及时参加成立大会,专程从北京赶来,直到深夜12点才到达卧龙大酒店。

第二天,他不顾旅途劳累出现在成立大会主席台上,还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上虞人杰地灵、乡贤辈出、文化底蕴极其深厚。乡贤文化是祖先留给上虞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少了必要的发掘与研究,就谈不上继承和发扬。他对上虞乡贤研究会这个组织评价很高,称赞是全省第一的创新组织。

那年正月初六,他亲自前来研究会探望,对企业家王森泉无偿提供办公室的做法表示赞赏,希望家乡能涌现更多支持文化事业的企业家。

年来,谢导一直在默默地关心和支持乡贤研究会的活动。2003年还亲自参与策划举办了“东山文化国际研讨会”。当2006年上虞要构建上虞名贤名人馆时,他把中国电影金鸡终身成就奖的奖杯交给了故乡。

 

2003年正月初三,由上虞市人民政府主办、上虞市乡贤研究会承办的“庆贺谢导八秩华诞”活动在上虞宾馆隆重举行。

其实2003年谢导已年届81岁,按照我们上虞家乡的习俗,79岁那年便应该做八十大寿。所以早在2000年春节,我便向谢导建议,是否由我们乡贤研究会出面,给他搞一个寿诞庆典活动?谢导当时身体很棒,唯有耳朵已经重听。他对我这个话题,采用的是“声东击西”的策略,一直没有答应我们的要求。后来我们也采取了迂回策略,先说动了他的夫人徐大雯,告知她“宣传谢导便宣传了上虞”的道理,希望她从中调停。结果,在徐大雯的支持下,八十寿诞活动终于在2003年正月初三举行。

那次活动搞得很成功,全国政协副主席、虞籍乡亲经叔平,上海交大校长、虞籍乡亲谢绳武专程发来贺信,市委市府的主要领导都到会祝贺,省农发集团董事长王润生,省文联常务副主席、省电影家协会主席林晓峰,海军少将、虞籍乡亲徐执提等参加了活动。

记得谢导在会上深情地说:“我始终感谢故乡山水对我的哺育和故乡文化对我的熏陶,可以这样说,这些年来,我能为繁荣祖国的电影事业拍摄了一些受到观众喜爱的影片,离不开家乡对我的滋养。”

 

2002年6月,谢导专门邀请我去上海他家做客。他指着一捆捆书籍和杂志,告知这是他的藏书,其中包括祖父佐清公送给他的古书。他满怀深情地说:祖父是一位热爱桑梓、热心公益的社会贤达,曾在大通学堂与秋瑾共过事,是辛亥革命徐锡麟的好友。当他十岁过生日时,祖父给长孙谢晋的礼品就是500本书籍,从此影响了谢晋一生。对于这些藏书,上海有关部门想进行收藏,但被谢晋婉拒了,他说要把这些书带回故乡。

2003年夏天,他又专门邀我参观了谢塘一幢新造的故居,那幢故居古色古香,石窗黛瓦、十分精致。谢导说,这是他的血脉之地。构建好这幢房子后,谢导还从来没有住过一天,他告诉我这里今后可用作藏书等用。很显然,他是想以这种形式对故乡进行报。

 

2008年正月初二,我陪时任旅游局局长赵南兴等去谢塘拜访谢导。按惯例,每年春节我几乎都是拣初二这天去拜访。因为正月初一他的家里往往有省市领导在,门庭若市,初二拜访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九点半到他家时,果真他刚刚起床,当谢导听说上虞重建大舜庙已举行了奠基仪式时,十分高兴地说:虞舜是上虞人民的祖宗,他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始祖,传承弘扬虞舜精神意义重大,何大舜庙是上虞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故乡人民理应进行抢救。当赵局长告知要他担任“大舜庙建设顾问”时,他满口答应。我趁机将《上虞乡贤文化》第七辑稿子交给他,希望他作个序,他也欣然接受。临走时,还送给我一套《谢晋电影选集》,共六册。

同年6月6日,我又陪王润生、李海龙两位老领导和赵南兴局长等专程赴上海当面递交了谢导、夏弘宁、王锐明三位虞籍乡亲的顾问聘请书。那天晚上共进晚餐,谢导还是那么的精神,那么的健谈。他笑着告诉我年轻时他爱喝老酒,人家称他“谢八斤”,说着还举起了右手,叉开拇指和食指以示“八”字,然后把面前一杯女儿红一口喝下……想不到这次见面竟成了我俩的永诀。

 

 2008年10月18日上午我和顾志坤、王玠文相约去春晖参加百年校庆。路上突然接到了方静副市长的电话,说谢晋身体不适,正在人民医院抢救,要我们立刻赶赴医院。顾兄二话不说,立刻调转车头向医院飞驰。

当时我们正在议论,前不久谢晋经受了子之痛,能挺过这一关,实在不易,当时我们担心的是他夫人徐大雯,据悉,83岁的徐大雯前段时间心脏病突发而住院动手术,还做了“搭桥”措施,所幸病情有了稳定。17日因谢导要来上虞参加春晖百年校庆,谢导电话通知他夫人上午提前出院。

听到方市长所说的信息,我们不禁感到忧虑重重,但愿乡贤平平安安。

走进医院,我们匆匆赶到四楼,推开紧闭的会议室大门,只见几位领导和身穿白大褂的医生脸色凝重地坐在那里。一看这种氛围,一种不祥的预感令我全身冰冷。果不出所料,只见何副市长一字一顿地说:“谢导走了……”

“走了?”我们三人大惊失色。

“太突然了,太意外了,走得太匆忙了”,我在心灵深处默默呼喊:“谢导你不能走!你最牵挂的阿四怎么办?你的夫人徐大雯怎么办?你还有很多很多的拍摄计划完成怎么办

谢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生在上虞,将来也必定埋葬在曹娥江边。一语成谶,事实被不幸言中,这位热爱家乡的名导,他的魂魄最后留在虞山舜水,留在生他养他的故乡大地。

当年的10月26日,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隆重的追悼会,群众自发前来向谢导遗体告别队伍中有来自河南的农民,有来自特殊学校的残疾学生,有谢晋影视学院的师生,有好多双鬓飞雪的老知青,现场共有一万余人。我们的那张横幅特别引人注目,上面写着乡贤谢导,一路走好。故乡上虞父老乡亲敬挽。那天“哭别谢导,万人相送”的情景令我十分震撼,因为来的大部分是普通的老百姓,而且是自发前来,我想起了谢导生前的一句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实践证明,乡贤谢导和他的电影,创造了一个时代,创造了一种经典,创造了一种神话。他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筑起了一座高高的丰碑。这样的文化高度,至今无人超越,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无法用金钱计算的宝贵财富。

历史在一年一年地过往,生命在一天一天地减少。这对个人来说是这样,但是对整个人类来说,历史在一年一年地延长,生命在一天一天地增加。乡贤谢导的历史生命是不朽的!如今“谢晋星”轮回掠过上虞的天空,他将永远在那里闪闪发光,普照虞舜大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