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娥江》的头像

《曹娥江》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8/12
分享

下管老街的文脉

下管老街的文脉

陶弘标

春天来了,那是属于万物恣意的时间,也是属于我们下管“火红”的世界。当家花旦杜鹃花,远远望去,那一树树、一枝枝、一团团、一片片,开得那么肆意,笑得那么耀眼,那么自在,点缀在崇山峻岭之间,如烟云笼罩,美不胜收,这是下管的一张闪亮名片,贴在下管的大地上——你看到的是姹紫嫣红,闻到的是花蕊幽香这自然不必再言单是你沿着曼妙徒步赏花路,踏着这“私藏”路线——云上芦山进下管老街,体会到这悠久、略带神秘感的文脉,会让你对这片土地产生浓厚的兴趣。

仲春的一天,我们慕名前往下管老街。在一片栉比着青砖黑瓦的明清建筑和现代建筑中,一条老街自北向南穿过,把古老的光阴与现代的时光连接在一起。感谢下管的先辈,在偏居一隅的山林老区,放逐一条如此幽深的老街,让几百年之后的我们可以悠然信步地穿行于浮生流年,如同光阴数百年如一日地在这老街中踱出的方步,慢悠悠,悄无声息地朗照这方大地。感谢青砖黑瓦,它让历史定格,镌刻在现代人的心里当我们穿越漫长时光隧道,任凭古旧的气息浸漫身心。历经沧桑的下管老街,虽已不再气派,却在时光的流转中保持着那份朴实和持重。时光荏苒,老街依然在那里,古朴的气息依然在老街里。透过其表面的斑驳和沧桑,蕴含其中的,都是一些触手可及的民俗、世情与文化,都是世世代代下管人行走在古往今来的洪荒大地之上的心迹。然而它并未与时代疏远。老街上古朴与流行相点缀,民俗与新风相铺依,其独特的淡雅之音,在这个古镇曲谱上跳动着新的旋律。

沿着老街到处可以寻觅到文化印迹,我们来到了老街中段拐角处“惜字篓”。“惜字篓”是敬惜字纸的神圣之处。风吹来,吹来千古遗风,隐隐透着字纸的芳香。汪曾祺曾在散文《收字纸的老人》中有言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认为字是神圣的。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亵渎了字纸,会遭到天谴。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这是一个小口、宽肩的扁篓子,竹篾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敬惜字纸’。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隔十天半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汪曾祺不为下管而写,而我读到这样的文字,自然也对下管的“惜字篓”增添了别样的敬意。

爱惜字纸、耕读传家的精神已根植于历代下管人的血脉中,而忠孝则是下管人耕读传家的深刻内涵。“耕读传家宅门幸,忠孝立身事后名”,老街弄堂一侧积善堂的牌匾,让我久久回味,也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应举出仕,光耀门楣,还是志在圣贤,报效国家?我想,家与国都是理,读书最重要的就是明理。仁智礼义,孝悌忠信,关乎为人处世、家国情怀。孝是为人之本,由孝道而推衍,便是社会责任扶贫济困,除恶扬善,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真诚、善良和美好,让人们都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积善堂,乡贤会,下管老街弄堂的一角铺开着耕读传家,兴家报国的宏大主题。

历代下管人依傍着管溪谷地上世代的农耕传统,将耕读文化继续发扬传承的同时,将管溪儿女的忠孝之情也一并渗透到耕读传家的信仰当中,薪火相传。一条管溪蜿蜒而来,浇灌着这片肥沃的土地,滋养着下管多情的儿女,下管人也必定在这块土地上创造新的文化,让文脉相连,如这管溪蜿蜒而去。

耕读筑丰碑,忠孝铸精魂,五经牌坊就是老街的丰碑与精魂。五经牌坊位于下管镇西桥自然村,因牌坊的正面刻有“五经科第”四字,被称为五经牌坊。牌坊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特有建筑,大多牌坊旨在标志当地的科举成就。寒窗苦读,千锤百炼皇榜有名,读书人光宗耀祖,朝廷鼓励奖赏。牌坊承载着当权者的鼓励和希冀,也传达着受赏者至高的荣耀。而下管的老街牌坊其始为功德牌坊。史载五经牌坊始建于明嘉靖戊戌年(公元1538年),是为了旌表下管乡贤徐文彪而立的功德牌坊,而后功名麇集,统计牌坊。这块五经牌坊上记载有明清数百名功名人士。著名作家徐懋庸(徐氏二十世孙)这样解读“五经牌坊”:“桥头的五经牌坊上,不是密密地写满姓名么,这是我们的祖宗遗留给我们的光荣。我们村里的秀才之多可以打篱笆,举人、进士、翰林、状元,哪一样拿不出,牌坊上写着‘五经科第’四个字,就是说我们徐氏的祖宗通五经的人都有。这是何等的光荣?”是啊!那每一个苍劲俊朗的名字,都有孜孜以求的故事,强健着老街绵长的文脉。

谁说岁月无痕,老街的岁月却常常用一种平和的,甚至是意兴阑珊的笔触书写指缝间渐渐淡去的流年。五牌坊就这样淡写着这方水土的流年是岁月留下的或深或浅的痕迹。对于一班挥毫洒墨的人,对于一班喜欢访古探幽的人,都钟爱这些带着古典意味的痕迹。五经牌坊正面向东,三间四柱用青白石仿木构建,坊中间三层,斗拱重檐,坊顶透空雕刻,坊檐飞翘,透雕卷尾鳌鱼,栩栩如生。我们驻足庄严肃穆的五经牌坊,指点着古意,大到牌坊的设计布局,小到牌坊建筑上的小小构建,我们都兴趣盎然,赏赞不已。

悠悠管溪水,千古下管街。老街的文脉在继续,我们也期待未来的下管“修旧”续文脉,在传承中让老街焕发新风采,让一个个历史记忆重现,让文脉深厚的老街“活”起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