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城浪子的头像

西城浪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06
分享

路的蜕变

 

儿时的我生长在农村,上完小学三年级便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乡中心小学寄宿上学了。

记得每年秋季开学的时候雨水特别多,去学校时要全身武装,穿上雨衣,背上一周的粮食和菜在雨中慢慢前行。一路上的土质粘性强,吸水力大,下雨天走在这种泥巴路上,就需要穿雨鞋。在当时那个年代,能穿上一双雨鞋算是奢侈品,穿上雨鞋走在泥巴路上一脚踩下去鞋都拔不出,大部分人走这条路,就只能光着脚。每次上学去的时候都要经过这一段泥泞不堪的道路,原本一个小时都能到达的路程,在雨天竟然要走两个小时,因此,我在雨天上学难免常常迟到。迟到是大家都有的事,也不止我一个,但最让人难堪的是走在半路不小心滑到,一屁股坐在冰冷的泥窝里,弄得满身满脸的泥水,就连书包上也沾满了泥巴。这时候最让人受煎熬:去?还是不去?不去,又不行!去呢?又怕同学笑话我变成了个落汤鸡,况且,穿着脏乎乎、冷冰冰的衣服上课,那可不是一件“享受”的事情。为了不再迟到,不再受同学们的嘲笑,我经常要早早做好准备粮食和菜。那段雨中上学的日子也成了我人生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乡村的土路不仅给上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不便,更给庄稼人农业生产创造了麻烦。夏收秋播本身是件苦劳力,特别是遇到雨季,庄稼地里的农活儿非得你用力气和汗水来换不可。三四个人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刚从松软的田地里拉出一架子车玉米棒,摆在面前的又是一条大坑小窖的烂泥路,有些车辙里积满了雨水,只要架子车一陷进去就别想再拉出来。田地离村子远的地方,全家人齐上阵,拉一段路歇一会,喘喘气,再拉一段路歇一歇……等到拉回家的时候,全家人都已累得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了。倘若架子车滑进了泥潭里,人们又不得不卸下车上的玉米棒,先从泥潭里拉出车子来,再重新装上,然后继续往回拉。童年的经历,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劳动的艰难与辛酸,也实实在在懂得了什么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考上高中的我,最终告别了乡村,去了县城上学,后来参加工作,从此,便很少再回到老家。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十多年一晃而过。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通村公路实现全部硬化的推进。当我再次回到家乡,踏进久违的乡村时,竟然让我耳目一新,为之怦然心动。往日坑洼不平的乡间土路早已变成了平直整洁的水泥路面,不仅村与村之间被宽阔的水泥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就连村庄里大大小小的街巷也都被水泥路完整地贯穿一体了。水泥路旁都修有排水沟,家家户户门前都栽树种花。再也看不到过去那种柴草粪便、垃圾杂物胡乱堆砌的村庄,再也看不到下雨天污水横流、泥泞肮脏的街道。乡亲们门前停着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整个村子一派繁荣的景象。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改变了农村人们的生活。现在的孩子从小都被父母送往条件更为优越的县城上学了,也不用从小就上寄宿学校,再也不会雨天背着一周的粮食,披着雨衣在泥泞的土路上赶往学校上学。自从村村通公路建成后,城乡客运比比皆是,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只要你一招手,便可随时去县城。因为道路的通畅、便利,使得邻里、亲戚之间的走动越来越频繁,越走越亲近了。公路的建设,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农村建设向城镇化迈进的步伐。乡村路,你的改变,让乡亲们走上了一条和谐幸福、平坦光明的康庄大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