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长平的头像

冯长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27
分享

老家的麻子

在我的老家天水秦安,有一种尽人皆知的食材,炒熟后能像瓜子一样磕食,老少咸宜,尤其深得女性青睐。在看电视,或闲谝时,它是很好的零嘴,在无聊时,它还是打发时间的好东西。这种食材,就是麻子。

麻子,也叫苴麻、火麻仁、炒火麻仁,一种农作物,秋季成熟收割。它,形似芝麻,绿豆大小,外壳薄脆,肉仁悠香,可嗑食,也可榨油,具有润肠通便、补中益气等功效。麻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是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省区特产,虽然分布区域比较广,但种植面积不大,亩产又比较低,全国产量并不多,在产区以外几乎见不到,比较稀罕。

麻子可烹调各种食物,算作上是一种美味食材。麻子油是上等食用油,用它炒的和凉拌的菜都很好吃。麻子经过晒干、碾压、过筛,可将其中的肉——麻腐提取出来,然后擀面,夹在其中,在锅里烙熟,就做成了香喷喷的麻腐馍。过去,麻腐馍作为一种面饼,只是出现在乡村的餐桌上,如今,麻腐馍作为一种美食,走向了城市的宴席。在家乡的酒店里,麻腐馍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地方小吃。在乌鲁木齐阿勒泰路上,有一家甘肃老乡开的“陇商食府”,麻腐馍就是一种招牌美食,年初和夫人吃过一次,味道还不错。麻腐馍吃一次就让人回味无穷,念念不忘。

麻子浑身都是宝,它的秸秆也很有用处。麻子收割后,用水浸泡秸秆数日,将皮剥成丝,老家叫“麻”,然后可以搓成或粗或细的麻绳,粗的用来捆绑东西,细的用来纳鞋。过去,老家的人穿的布鞋都是用麻绳纳的,我小时候穿的就是母亲用麻绳纳的鞋。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起当年穿过的母亲纳的鞋,心里还是暖暖的。

从前,老家家家户户种麻子,但都种得不多,大都是利用房前屋后、沟沿路边的角角落落种的,一年也收不了多少。那时候,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生活困难,乡亲们种麻子主要是为了榨油,也有做零嘴的,还有舍不得自己吃,拿到集市上卖了换钱的。以前在老家的时候,还见过货郎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卖麻子,手里摇着拨浪鼓,“咚咚咚”地招揽生意,并不停地大声吆喝:“卖麻子!”后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种麻子的人越来越少,谁要磕食,得到镇上或城里去买。我回老家时,都要买上几公斤麻子,带回新疆给家里人嗑,也给亲朋好友送一些。

离开老家后,尽管很少嗑麻子了,但对麻子一直有着深深地记忆。每当回老家嗑上麻子,或者亲朋好友从老家捎带麻子来,总会在舌尖上唤起一种熟悉的儿时味道,也会从心底里飘起一种亲切的家乡味道。这些味道,时间冲淡不了。

麻子颗粒小,不太好嗑,磕起来需要一定技术,也得有一定耐心。会嗑的人,把麻子丢进嘴里,上下牙一碰,就一分两半,壳是壳,仁是仁。有的人嗑技很高,一会儿就把一把麻子嗑光了,而且连嗑的声音也很好听。没有嗑过麻子的人不一定会嗑,性子急的人不一定会有耐心。有的人第一次嗑麻子时,竟然连仁带壳一起吃了下去,闹了笑话。

老家村里有一个我叫二娘的老人,82岁了,身体很硬朗,整天闲不住,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种了一块麻子。一天下午,我在田间地头转悠,正好路过她的麻子地,就进去看了一下。我是前段时间回的老家,每天都要在村里走走转转,每次回老家都是这样的,主要是找寻远去的家乡记忆、品味久违的家乡风情。进了麻子地,只见麻子长得很茂盛,郁郁葱葱,只有侧着身子才能从麻子树之间过去;麻杆又直又高,比我的个子高出不少;叶子两头窄中介宽,边缘呈锯齿状,如同山鸡的羽毛;麻仁已经开始形成,一嘟噜一嘟噜的,长势喜人。从麻子地里出来,碰到一个正在另外一块地里干活的年轻媳妇,我说二娘的麻子长得不错,她说老人家会种,雨水也多,麻子也就长得好。二娘的麻子长得这么好,预示着乡亲们今年会有一个五谷丰熟、硕果累累的好收成,也预示着家乡会有一个生活如蜜、日子似锦的美好明天。

麻子,这个小小的嗑食,滋润着乡亲们的惬意时光,也温润着游子们的深深乡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