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长平的头像

冯长平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9/30
分享

茶如人生

有一种植物,从山乡野岭羞涩走进陆羽的《茶经》,又从陆羽的《茶经》优雅走出,走进了千家万户,走入了百姓味蕾,走过了宋元明清,成为中国国饮。几百年后,通过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它又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饮品。它,或生于幽谷峻岭中,或长于高山云雾间,沐浴日月光华,饱餐风霜雨露,汇尽山灵水秀,是一种神奇而迷人的植物。这种植物,就是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源于神农,发于秦汉,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几千年来,茶陪伴着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上至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下到街头百姓、田里农夫,都非常喜欢喝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茶扮演着重要角色。老百姓讲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列其中,而文人雅士也有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也有茶的位置。中国人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茶已超出自身本质,成为一种中国文化、中国符号、中国名片。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璀璨奇葩。

说起茶,陆羽是个绕不开的人物。陆羽,唐代茶学家,被尊为“茶圣”、敬为“茶神”、奉为“茶仙”。他,一生爱茶嗜茶,发明了茶具、茶道、茶艺,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开启了中国茶的时代,对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真正的茶,由陆羽而始,由陆羽而兴。陆羽的最大贡献,就是改变了茶的属性,让茶从实用、药用变成饮用,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有了文化属性。在唐代之前,茶的用途多为药用,仅有少数地区以茶为饮,也没有“茶”字,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陆羽将荼字减少一画,改为了“茶”。自陆羽之后,茶才开始成为民间饮品,并开始盛行。茶叶的使用变迁过程,就是从生吃、药用到熟吃当菜,再到烹煮饮用,最后到冲泡饮用。陆羽还提出了“水为茶之母”的观点,认为好茶需要好水泡。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是一位里程碑式的奠基性、开创性人物。

关于茶的记忆,最初来自老家的罐罐茶。罐罐茶,一种用熬茶的器皿——“罐罐”命名的茶饮,是甘陕部分地区的特色传统茶点文化,也是当地农家古今相沿的独特品茗风俗习惯,还是我国最原始、最古老、最传统的茶道。甘肃人喝罐罐茶的历史十分悠久,远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喝了。在天水老家,无论男的女的,还是老的少的,都喜欢喝罐罐茶,不仅因为罐罐茶特别提神,还因为这种茶点文化和黄土地一样,深深融入了乡亲们的血脉。煮罐罐茶,用的茶叶一般是陇南炒青、茯茶、陕青、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等,以陇南炒青和陕青为主;用的罐罐一般是瓦罐、陶罐、沙罐、瓷罐、铁罐、铜罐等,以前用的主要是瓦罐。喝罐罐茶的时候,先给罐罐倒上水,放到炉子上烧,待水开了放上茶叶煮,在茶味入水后,将茶水倒出,然后再给罐罐续上水,继续煮,边煮边喝,边喝边煮。罐罐茶喝起来特别苦,可能这就是生活本来的味道。在老家,几乎人人都对罐罐茶情有独钟,喝罐罐茶是乡亲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早上干活前要喝,从地里回来也要喝;一个人时独自喝,几个人在一起时轮流喝;来了客人必续喝,这是重要的待客之道。老家有句俗语:“西北大懒汉,一天三大罐”,就形象地反映了喝罐罐茶的安逸,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罐罐茶占有的重要地位。印象最深的是父母一起喝罐罐茶,干活回来,或农闲时节,他们总会坐在炕上支起炉子,煮罐罐茶,一边喝着,一边说笑,显得特别舒坦。大人们喝茶的时候,我偶尔也会喝一两盅,味道涩涩的、苦苦的,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罐罐茶,就像山乡村野的一首古老歌谣,口口相传,代代沿袭,在陇原大地长盛不衰;又像线装书里的一幅黑白插图,恬淡简约,素雅婉柔,让陇原儿女心灵飘香。

我真正开始喝茶,是最近几年的事。前年国庆节那一天,我到乌鲁木齐美居物流园办事,看到那里有个茶市,就顺便进去逛了一下。这个茶市很大,有几十家茶店,各种各样的茶叶和琳琅满目的茶具让我大开眼界。到了一个茶行,老板邀请我喝茶,泡的是普洱熟茶。茶老板泡的这种普洱,汤色橙黄透亮,口感厚重饱满,味道十分特别。喝的时候,茶老板热心介绍了喝茶的种种好处,让我对茶产生了兴趣。在这次国庆长假期间,只要有空,我就去逛美居茶市,一逛就是大半天。在六七天的时间里,我几乎逛遍了美居茶市的所有茶店,对茶有了一定了解,有了想喝茶的冲动。

从这以后,我又多次去美居茶市的凤茂茶叶、茶玉坊、紫雾铭茶等茶店看茶、学茶和喝茶。在此基础上,置办了茶壶、茶台、茶盏、茶碟和茶罐等茶具,买来了普洱、红茶和白茶等茶叶,开始喝起了茶。

喝茶最重要的茶具是茶壶,而茶壶中最受欢迎的是宜兴紫砂壶。这种壶,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用它泡茶,既能带来味蕾和身心的莫大享受,也可品鉴禅茶一味的文化雅韵。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大都十分喜欢宜兴紫砂壶,因为,它除了沏出的茶味更醇、香更浓,能将茶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还能让人陶醉于其独特的美感。

我买了八九把宜兴紫砂壶,其中,有西施、石瓢、虚扁、南瓜、美人肩等经典器型,把把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如,西施紫砂壶,壶身圆润,憨态可掬,是品茗把玩的佳品。据说,西施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西施。对于西施,人们并不陌生。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浣纱女,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天生丽质、妩媚动人,可谓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有一首诗这样描写西施:“樱桃小口一点红,一缕长发似彩虹,虽无粉黛胭脂色,古来英雄谁不宠。”西施壶散发着一种女人的独特韵味,它的美是无与伦比的。壶身宛如丰满诱人的美乳,壶钮好像红晕点缀的乳头,给人一种少女般的清纯与娇艳,同时,壶身又宛如粉润圆秀的脸颊,壶钮又好像插于发髻之上的明珠,又给人一种贵妇般的雍容与华贵。壶嘴短直上扬,仿佛樱桃小口,欲说还休,惹人爱怜。独特的倒把,则诠释着美人长发飘逸的优美动感。紫砂艺人通过对“西施”这个生动题材的深度理解,并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将一把紫砂壶勾勒成让人浮想联翩的艺术佳品,简直是巧夺天工!

泡茶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投茶、注水、斟茶,就是泡茶的整个过程。喝茶是很讲究的,一杯茶应分为三口,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闻茶香,第三口慢慢喝。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口鼻生香。只要细细啜饮,就能品出每一种茶的独特味道,如普洱的香气高锐、碧螺春的顺滑清凉、红茶的甘甜绵柔、云雾的香馨醇厚、龙井的色翠鲜爽、白茶的淡雅悠长……

中国既是“茶的国度”,又是“诗的国度”,茶很早就走进了诗中,诗也很早就融入了茶里,茶因诗多了几分诗意,诗因茶多了几分茶香。“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这些诗,茶气缭绕,茶香扑鼻,读着它们,就像围炉烹茶、把盏品茗。

下班回到家,或双休假日,泡上一壶茶,细品慢啜,恬适惬意,可以让紧张的灵魂松绑、让劳碌的生命歇息。喝一杯好茶,犹如读一本好书、赏一幅好字、看一幅好画、听一首好歌,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享受。有时候觉得,喝茶仿佛不是在喝茶,而是在品一位穿着旗袍款款而来的东方佳人,那俏丽的姿容、清新的气质、优雅的风韵,让人神思飞扬。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茶里,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喝茶,最惬意的是把苦涩泡在茶里,喝出甘甜;最享受的是把烦恼泡在茶里,喝出快乐;最开心的是把痛苦泡在茶里,喝出幸福……白居易一生与茶为伴,早上饮茶,中午品茶,晚上喝茶,一天喝三次茶,一年喝千余次茶,喝掉了无数朝霞、无数艳阳、无数星辰,甚至连他眼中的朝霞、艳阳、星辰都散发着缕缕茶香。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人生就像泡茶,茶叶在滚烫的沸水中,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激荡、翻腾,最后才会落入杯底、归于沉寂。而人生也是这样,在经过了风雨沧桑之后,最终都要融入纷繁的大千世界。人生就像熬茶,茶只有经过熬,才有如兰之香,人生也一样,也是“熬”出来的,而“熬”正是人生最深的滋味。人生就像煮茶,只有把生命中所有的苦一一煮沸,煮出清香、煮出甘甜、煮出芬芳,才能拥有一个禅意人生、醇美人生、精彩人生。其实,人生就是一杯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涩,第三口甜,从来都是苦尽甘来,也就是说,一个人惟有熬过苦,才能真正品到甜。人们喜爱茶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茶好喝,还因为茶如人生,品茶就像品人生。

喝茶,还能让家里充满暖暖的幸福。在家里喝茶,并不需有多好的茶具,只要有爱就够了。茶壶中茶叶和水的组合,就像家庭中夫妻的组合,从相遇到相知到相爱,时间虽然从鬓角悄然滑过,带走了彼此的青春,也带走了一起走过的日子,但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定格着让人怦然心动的激情浪花。一家人一起喝茶,边品边聊,是一种温暖的时光,即便是静静地喝着,没有任何言语,也是温暖的陪伴。简简单单的一壶茶,在跟家人分享的时候,喝起来会非常香。喝茶,是让一个家拥有幸福的最简单的方式之一。有一种幸福,叫一家人一起喝茶,把爱泡在茶里。

茶,不仅是茶,还是健康,也是文化,更是一份承载。生活的诗意不一定在远方,也许就在那袅袅茶香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