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长平的头像

冯长平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0/20
分享

大地湾游记

前段时间,堂兄松林及其女儿莉莉,看我回老家一直在弟弟家照顾父亲,哪儿也没有转,就说拉我去家乡的大地湾遗址看看,我说前几年看过了,就不看了。他们劝了好几次,非要拉我去看一下,说就当是去散散心。盛情难却,再说这个大地湾遗址很有看头,看多少遍也看不够,所以,就答应和他们一起再去看看。

8月31日早上,侄女从平凉华亭市开车过来,到秦安县城接上堂兄,就来到弟弟家接我。堂兄很能干,经过多年打拼,挣了一份家业,并且把3个子女培养成才,都在外面有了工作,其中儿子投笔从戎,当了几年兵,退役后留在新疆,考上了公务员,现在南疆一个镇当领导。

到了县城,简单吃了点早餐,我们就去大地湾遗址。上了天(水)平(凉)高速,经兴国、西川、叶堡、安伏、莲花、五营6个镇,中间还通过庄浪和静宁两县地界,四十多分钟就到了。大地湾遗址地处天水市秦安县五营镇邵店村,距县城约50公里。

大地湾遗址,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一个缓山坡上,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遗址,距今4800~8000年,面积270多万平方米,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角器、蚌器等文物近10000件,还发掘了一些房址、灶址、灰坑、窑址、墓葬、壕沟等。这些考古发现,把中华文明历史由5000年前前推至8000年前,把人类活动历史由8000年前前推至60000年前,对探索中华文明线索和原生面貌,揭示天水古代文化考古编年和文化序列,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这个遗址,文化类型多,延续时间长,历史渊源早,分布面积广,面貌保存好,被我国考古学家称之为“20世纪考古大发现,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

大地湾遗址由遗址复原区、博物馆区、宫殿建筑遗址区三部分构成,到这里参观,可以了解华夏民族起源时期的早期历史文明。这几处都免费开放,相距也就几百米,参观时可乘车,也可步行,十分方便。

进入大地湾遗址,原始社会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印记呈现眼前,一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如缕缕清风,拂面而来。

我们首先参观了遗址复原区。一到这里,最先看到的是古色古味的木质方门,门顶上书写着“大地湾遗址”五个字样。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块黑色石碑,上面镌刻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公布,甘肃省人民政府立”。再往里走,是一个复原的新石器时期的大地湾小村落,这里有几座由茅草和木柱搭成的小草屋,屋内有大地湾先民生活的原始痕迹。在其中一个半地下小草屋里,复原了一个古人生火煮饭的场景:一个兽皮围腰的半裸女子,左肩背着一副弓,左手拿着带羽毛的一根箭,右手提着一个装水的陶罐,像是打水回来刚刚进屋;一个穿着兽皮短衣的男子,跪在地上拿着一根木柴,宛如在看灶坑里的火旺不旺;一个几岁大的小男孩,双手抱着一些木柴,恰似刚从外面捡柴回来。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古人生活图景!站在这些草屋前,思绪一下子穿越数千甚至数万年,仿佛看到了大地湾先民创造史前文明的遥远身影。

看了遗址复原区,我们接着来到了博物馆区。在入口处,工作人员查验了身份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新冠疫苗接种情况,测量了体温,我们填写了个人信息,就进入了博物馆区。从入口到博物馆,还有一百多米距离。进入馆区,富有特色的外观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座仿墙建筑,用黄土泥装饰,与周围地质地貌、自然环境、文化遗存协调一致,呈折线型延伸到古河道边,处于半地下状态,雄伟宏大,气息古朴。整个博物馆建筑,融入了周围自然环境,融入了当地民俗乡韵,融入了史前文化元素,体现了一种“大象无形”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

到了博物馆门口,工作人员又查验了身份证,然后,我们就步入了这座具有原始韵味的艺术殿堂,开始触摸8000年前大地湾先民的神秘生活,以及中华民族的悠悠源头,如同进行一次远古文明巡礼,也好像与古人进行一次心灵对话。

大地湾博物馆,总面积3100多平方米,其中陈列区面积约1500平方米。进到展厅,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六块黑底白字的“中国的六个之最”——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中国最早的彩陶、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中国最早的绘画。这“中国的六个之最”,是华夏民族伟大的初始创造,也是中华文明璀璨的肇启曙光,点出了大地湾遗址的闪光之处和精髓所在。在解说人员的引导下,我们仔细参观了这里展出的一件件考古实物,并认真浏览了相关的图片文字。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以“文明序曲——大地湾遗址考古成果展”为主题,分“发掘保护”“岁月遗痕”“陶风彩韵”“天地伴眠”四个单元。该馆以实物和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37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70多件。这些文物,都是从大地湾遗址发掘出土的,是华夏文明较早的起源证明,十分珍贵。展出的这些文物,表现了大地湾先民在彩陶、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所表现出的惊人艺术创造力,涵盖了大地湾先民生产、生活、审美的方方面面,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另外,馆中还有大地湾墓葬原型、大地湾复原沙盘等历史场景。

这里的“岁月遗痕”告诉人们,距今4800~8000前,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东南部的大地湾清水河流域,气侯温暖湿润,植被茂密旺盛,动植物种类繁多,是适宜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片乐土。早在60000年前,大地湾地区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踪迹,并能制作石器,以采集狩和猎为生;8000年前,大地湾先民已开始种植黍、粟等农作物,同时狩猎捕鱼、驯养家畜、建造房屋,开始了定居生活。

这里的“陶风彩韵”告诉人们,彩陶是大地湾文化的显著特征,大地湾先民是中国最早的彩陶制造者、生产者和使用者。大地湾彩陶,主要有圆底钵、三足钵、三足罐、圈足碗、小口瓶、尖底瓶、口足鼎、平底釜、条形盘、深腹罐等形状,口沿上一般绘有红色彩带,这是中国最原始的彩绘图案。大地湾早期彩陶,大多绘有变体鱼纹和鸟纹相结合的花纹,并配有黑色饰纹,给人以夺目与沉稳的视觉感受。这些彩陶,蕴含了大地湾先民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与认识,展示了原始的高超制陶工艺,也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大地湾出土的彩陶中,最珍贵的是5500年前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饰纹为浅红色弧线和斜线,好像一个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妙龄女子,亭亭玉立,婀娜妖娆;也好像一个孕育着新生命的美丽少妇,充满企盼,幸福甜蜜,颇有几分美感,是一件精美绝伦、极为罕见的原始艺术珍品,被誉为“大地湾女神”。

这里的“天地伴眠”告诉人们,大地湾各个时期的每一座墓葬,都包含着那个时期的信息;每一个死者,都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虽然无法猜测每个墓主人的生前身份,但可以肯定,他们都是大地湾文化的创造者,都是中华文明的开启者,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祖先。

在博物馆看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前往宫殿建筑遗址参观。到了宫殿建筑遗址,发现大门紧锁,院子里拴着一条狗,还有一条狗在转悠,看不到一个人。我们喊了几声有没有人,过了一会,出来一个中年模样的工作人员,他说宫殿建筑遗址还在修缮,参观不了。我们又问,啥时候能修缮好,可以开放参观,这个工作人员说不好说。带着遗憾,我们就离开了。2015年,我参观过一次这个遗址,当时设施不太完善,只是在原处外侧盖了一座简易房子,把遗址保护了起来。

宫殿建筑遗址,是一处考古发掘的大地湾宫殿地基和部分墙壁遗址,由主室、东西两个侧室和后室、门前附属物构成,总面积400余平方米,布局规整,平衡对称,最具中国建筑风格。这个遗址,从原始建筑、彩绘艺术、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等多方面,展示了华夏古老文明,内容丰富,蕴涵深厚。参观这个距今几千年的古老建筑遗址,能让人感受到人类历史的久远浩渺与沧海桑田。

以前看过一个资料,说史学家说:看一千年的历史,去北京;看三千年的历史,去西安;看八千年的历史,去天水。天水,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2000多年的建筑史,弥漫着华夏远古文明的浓郁气息。这里说的天水历史,其实主要指的就是秦安大地湾先民所肇启的璀璨历史。

离开宫殿建筑遗址,我们就原路返回了。途经莲花镇时,我们停下车想买点油饼,听说莲花镇的油饼很好吃。侄女去买油饼了,我和堂兄随便在镇上转悠。转了一会,远远看见丁字街口有一个雕塑,心里纳闷:这里怎么还有雕塑,是个什么雕塑?于是,我们就想过去看个究竟。到了跟前一看,原来是莲花镇党委政府设立的一尊彭德怀、许光达、王世泰石雕群像。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指挥下,以横扫残叶之势向西北挺进,一野总部和所属第2兵团中路军途经莲花镇,在这里扎营休整了7天。彭德怀在此制定了解放兰州的作战方案,并发布了进军兰州的战斗命令。当时,许光达和王世泰分别为第2兵团司令员、政委。伫立雕像前,不禁心生感慨:秦安大地不仅闪现过中华文明的伟大曙光,而且还留下了王者之师的光辉足迹,是一片古老而红色的土地。

走在返回的路上,想着怎么用几句话概括一下大地湾遗址的历史价值、文明内涵,想来想去,觉得用大地湾博物馆的结束语作为概括是很合适的。大地湾博物馆的结束语是这样写的:“大地湾史前考古彰显着中华原始先民们的伟大创造精神……遍布大地湾沟壑梁峁间的遗迹遗物,浓缩了4000年间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蕴含着他们飞扬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讲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懈追求,见证了他们走出蒙昧迎接文明的艰辛历程。大地湾的先民们用他们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谱写出了一段充满激情的中华文明序曲,开了中华文明的先河。”

大地湾文化,犹如一缕划破夜空的曙光,照亮了绵延至今的华夏文明,也诠释着人类从蒙昧走向开化的肇启历程。

作为一个秦安人,我为大地湾遗址而自豪、为大地湾先民而自豪、为大地湾文化而自豪!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