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长平的头像

冯长平

网站用户

其他
202212/08
分享

一个红星闪耀过的地方

我有个老战友叫苟旭军,老家是甘肃通渭的,他曾给我说,当年红军长征到过他们通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还住过几天,家乡的人感到很自豪,也很骄傲,希望我有机会到通渭看看,去感受一下他家乡那片土地上发生过的红色故事。他知道,我老家秦安和通渭毗邻,只有几十公里路程,坐高铁10分钟就到了,回老家时可以去看一下,很方便。这次回老家时间充裕,我决定去通渭看一看。

上午,和堂兄松林从秦安坐上高铁,一眨眼就到了通渭。一到通渭,和迎接我们的县人武部张广厚部长寒暄了几句,就在他安排的政工科长陪同下,开始了在通渭的红色旅游。我们在通渭的行程只有一天时间,要看的地方比较多,所以就马不停蹄地看开了。

我们利用一天时间,参观了榜罗镇会议旧址、榜罗镇会议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住宿旧址、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遗址、陕甘支队警卫团驻地旧址等红军长征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实地感知了红25军、陕甘支队(红一方面军整编)和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过境通渭的红色高光历史,也实地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党史军史教育。

80多年前,红25军、陕甘支队和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都过境通渭,中共中央还在通渭召开了决定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要会议——榜罗镇会议,在我党我军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通渭,位于甘肃中部,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全国闻名的文化大县,被誉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通渭是东汉“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明朝工部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四川按察使牛树梅等历史名人故里,他们或以能诗擅书著称于世,或以清廉为官名垂青史。从古至今,通渭人重耕读、爱书香、尚字画,习字作画之风久盛不衰。在通渭,无论是三岁稚童还是耄耋老人,无论是城镇百姓还是乡村农夫,几乎人人喜欢书画,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家家挂字,户户有画。可以说,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著名作家张贤亮说:“人间繁华在长安,世间书香称通渭。”通渭因全民喜欢书画而名扬天下,更因红军长征过境而名闪青史!

参观中,看着一件件文物,读着一段段文字,听着一句句解说,红军长征过境通渭时的一幅幅鲜活画面从历史深处走来,浮现在我们眼前。

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红25军、陕甘支队和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过境通渭,跨时一年零三个月。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走出草地后占领的第一个县城;这里,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都过境的一个县城;这里,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央领导和红军将领到过最多的县城之一,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中央领导,以及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红军重要将领在这里留下足迹,小小的通渭一时间聚集这么多在中国革命史上叱咤风云的伟大人物,真可谓群英荟萃、群星璀璨;这里,是毛泽东著名诗作《七律·长征》的首次朗诵地;这里,是红军长征途中举行文娱晚会和大会餐规模最大的一个县城。通渭是一片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红色的土地,见证了党和红军筚路蓝缕、奋勇前行、苦难辉煌的一段伟大革命历程。

1935年8月13日,红25军经秦安进入通渭,拉开红军过境通渭的壮阔序幕。9月16日,红25军到达陕西延川,同陕北红军会师。红25军是进入甘肃最早的长征队伍,是过境通渭最早的长征队伍,也是到达陕北苏区最早的长征队伍。

是月26日,陕甘支队在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叶剑英等率领下抵达通渭,休整了几天,为北上陕北进行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

到了通渭,陕甘支队先在榜罗镇扎营了两天,中央机关设在镇中心学校。一到榜罗镇,毛泽东就从榜罗镇中心学校存放的报纸和杂志上,了解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严峻形势和陕甘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重要情况,并获得了红25军到达陕北苏区的大好消息。27日,在榜罗镇中心学校,中共中央召开由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参加的政治局常委会议,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讨论了党中央今后的战略方针,改变了“俄界会议”确定的在接近苏联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作出了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结束了红军因长期没有落脚点而四处转战的局面,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史称“榜罗镇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继遵义会议之后第二次正确决断中国革命发展、指明中国革命方向的一次重要会议。走进榜罗镇会议遗址,凝视着泛黄陈旧的沧桑陈设,虽然斗转星移、岁月流转,但依然还能感受到毛泽东当年洞悉革命风云、把舵革命航向的经天纬地气概。

28日,冒着风雨交加天气和国民党军队飞机轰炸危险,中共中央在榜罗镇中心学校门前打麦场上,召开了陕甘支队连以上军政干部大会,毛泽东、张闻天、彭德怀、林彪等出席。会上,毛泽东首先作了当前形势和任务报告,传达了榜罗镇会议精神,指出了日本侵略的严重性,阐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伟大意义,介绍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和整个红军的最新情况,分析了陕北可以成为抗日前线的政治、经济等条件,提出了避免同国民党军队作战、迅速到达陕北集中的战略方针。接着,张闻天、彭德怀和林彪也都讲了话,分别对中央红军挺进陕北作了纪律上的总要求、思想上的总动员,以及对做好进入陕北准备、开展群众工作、壮大红军队伍提出了具体要求。

29日,陕甘支队进驻通渭县城。老百姓听说来的是红军,是从南方北上抗日的,非常欢迎,自动帮助红军买柴买面、杀猪宰羊、烧水沏茶,亲如一家。

当天,毛泽东在县城文庙街小学接见第一纵队第一大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期间,即席朗诵了他几天前创作于长征路上的一首七言律诗——《七律·长征》。当时,毛泽东慷慨激昂地朗诵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泽东首次朗诵他的《七律·长征》。这首诗,创作于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曙光在前,胜利在望,毛泽东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便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七律·长征》。在诗中,毛泽东高度概括了红军战天斗地、夺隘杀敌的艰难历程,艺术诠释了红军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生动抒发了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与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凌云壮志,意境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堪称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历史事件的伟大诗篇,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浩瀚诗海中熠熠闪光的璀璨明珠。

30日下午,中共中央在原国民党县政府大厅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毛泽东再次作了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为中央红军进军陕北作了政治总动员。毛泽东说:这里离陕北很近了,再往前走,就要踏上我们朝夕想念的“家”——陕北的土地了。陕甘支队政治部还编写了《会合红25、26军在陕北创立根据地讨论大纲》,详细论述了建立陕北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并绘制了《陕甘苏区略图》印发部队,号召红军指战员到陕北去,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当天晚上,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在县城南门外的河滩上,举行了长征路上规模最大的文娱联欢晚会和大会餐,欢庆榜罗镇会议决定长征落脚陕北。晚会上,叶剑英、杨尚昆、邓发分别发表演说,宣讲抗日伟大意义、陕北苏区形势和对敌作战问题。毛泽东与7000多名将士一起参加了文娱联欢晚会和大会餐。晚会节目丰富多彩,会餐食物也很丰盛,官兵们尽情地跳着、唱着、吃着,在十分活跃的气氛中分享长征以来少有的快乐,展现出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0月2日,陕甘支队离开通渭,向陕北进发。19日,到达延安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至此,中央红军胜利完成历时1年、纵横11省、行程2.5万里的长征。22日,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批准榜罗镇会议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从此,就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了陕北。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过境通渭,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着自1934年10月开始、历时两年的整个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这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革命开始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转变,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在参观中,红军长征纪念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纪念馆位于榜罗镇圆嘴山,顶部呈红军八角帽状,几个陈列馆都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主馆陈列着黄铜铸造的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十大元帅雕像,副馆陈列着洮砚石雕刻的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等十大大将雕像,每一尊雕像都栩栩如生、伟岸威武。在这些雕像的历史伟人中,绝大部分当年都到过通渭。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时,一个姓车的解说员介绍了红军过境通渭情况。这位解说员是个当地农民,义务解说,他对红军过境通渭情况很熟悉,讲起来如数家珍,让人惊讶。问他为啥要当义务解说员,他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知恩感恩、不能忘本,为让更多的人记住党和红军恩情,他就当起了义务解说员。又问他为何如此了解红军长征情况,他说,为了当好解说员,他看了很多红军过境通渭以及整个红军长征的资料,对一些重要内容还进行了背记。他对党和红军的感恩情怀,以及对解说工作的认真精神,令人十分感动。

当年,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披荆斩棘、浴血搏杀,战胜自然界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打破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从于都走向陕北,从弱小走向强大,从稚嫩走向成熟,走出了二万五千里旷世奇迹,进而有了后来的抗日战争胜利、中国革命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幸福生活、中华民族复兴广阔前景。长征,是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伟大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壮举,其功绩流芳百世、光耀千秋、彪炳万代。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永不熄灭的信仰灯塔,照亮过去,照亮现在,照亮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悟、永远牢记党和军队的光辉历史,传承伟大长征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沁入骨髓、植入心田,不忘苦难昨天、珍惜幸福今天、奋进美好明天,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伟大的长征精神万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