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成就、灿烂历史、璀璨文明。比如,在思想上,提出了“协和万邦,四海一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兼爱非攻”“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伟大思想;在科学技术上,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伟大成果;在改造客观世界上,建造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伟大工程;在文化艺术上,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正因为具有伟大创造力,中华民族才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于世界历史长河。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在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大好春光里,我们来到大运河的肇始地、枢纽地——扬州,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探寻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体悟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领略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于公元前486年,地处江苏中部,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钟灵毓秀,物阜民丰,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汉代至清代,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鼎盛时期,第一次是西汉中叶,刘濞煮海为盐、开山铸钱,为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发展高峰;第二次是隋唐时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确立了扬州交通枢纽地位,那时的扬州富冠天下,有“扬一益二”之说,意为全国之富扬州为首,而益州(今成都)次之;第三次是清代中期,扬州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盐业中心,也成为当时全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之一。这里是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尧,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皇象,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著名高僧鉴真,宋代著名文学家、婉约派词人秦观,著名革命烈士、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的江上青,当代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当代著名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孙云铸,当代著名行政学家、“中国MPA之父”夏书章,当代著名佛学大师释星云等著名人物的故里,也是西汉著名哲学家董仲舒,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著名文学家杜牧,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苏轼,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清朝著名“扬州八怪(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等)”,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等著名人物留下过闪光足迹的地方。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说,被誉为“中国运河第一城”“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智慧创造,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规模最大、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河,为苏伊士运河的14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充当中国漕运重要通道1200多年,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名列世界十大著名运河之首。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8个省、直辖市,纵贯华北大平原,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水运交通大动脉、军事政治经济生命线,并向西衔接了亚欧丝绸之路、向东延伸了海上贸易通道,也可以说是打通中外的经济桥梁、联结东西的文明纽带,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奔腾在中华大地上,堪称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其中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长1794公里,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与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作为中国重要文化遗产,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列为世界最具影响力水道。申报的遗产选取了27段典型河道、58处重要遗产点,总长度1011公里,分布在大运河沿岸的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
大运河,开凿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极盛于明清。修建运河,起先主要是出于军事目的,后来就超越了军事目的,有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动机,可谓是在烽火狼烟中诞生、在政权更迭中改道、在商贾往来中兴盛。
春秋时期,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军事运输十分频繁。吴王夫差一心想北上伐齐,争霸中原。当时,江淮之间没有水路可通,只有由江入海,不但航程长,而且海上风狂浪急,易失战机。公元前486年,为了方便北上进军、缩短军需路线,夫差就在蜀冈(今扬州城郊)之上修筑了邗城,在蜀冈脚下开凿了邗沟,引长江北流,经今高邮、宝应、淮安进入淮河,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河流。因水道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邗沟是最早开凿的运河,是大运河的开端,也一直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差是大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起到了开创与奠基作用。扬州、淮安两座历史文化名城因邗沟开凿而诞生。夫差筑邗城、凿邗沟,为当时东部地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扬州诞育,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后,运河与扬州同生共长,并以扬州为中心向南北扩掘连接,逐步成为历代漕运主要通道。与此同时,夫差还开凿了浙东大运河前身——山阴故水道(今绍兴境内)。之后,夫差又在更北的河南济源和山东临沂、泰安、曲阜等一带开凿了黄沟,沟通了泗水与济水。
两汉到南北朝时期,又相继开凿了大量运河,西到关中,南达广东,北至华北,都有人工运河,分布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西晋在今杭州开通了西兴运河,与先前的山阴故水道相连,就形成了西起钱塘江,经绍兴、宁波至东海,全长239公里的浙东大运河。这些四通八达的运河与天然河连接起来可以通达中国大部分地区,客观上为后世开通隋唐大运河做了准备,奠定了基础。
到了隋朝,全国统一,定都长安,国家政治中心北移。隋炀帝杨广出于军事、政治、经济上的诸多考虑,就在前世运河的基础上,修建了贯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当时,在军事上,北部存在边患,大量军队驻扎边境,需要江南和中原供应粮饷;在政治上,南北朝时期发展起来的门阀世族仍依恃其强大势力,企图与朝廷抗衡,中央政权面临重大威胁,需要对全国实施有效统治和治理;在经济上,由于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北方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而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加强与南方的联系,促进北方经济发展。而开凿南北大运河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公元605年,杨广下令征发河南、淮北等地民工100多万人,从洛阳西苑到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开通了一条运河,叫“通济渠”。同时,又征发淮南民工10多万人,从山阳到江都(今扬州),疏通了春秋时期吴王开凿的邗沟。在此后五年里,杨广又两次征发民工,开通了两条运河,一条是从洛阳黄河北岸到涿郡(今北京),叫“永济渠”;一条是从江都对岸的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叫“江南河”。最后,把这四条运河连接了起来,就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达余杭、兼顾东西、呈“人字形”的隋唐大运河。后来,隋唐大运河通过浙东大运河,又延伸到了今绍兴和宁波。
后来的各个朝代,都继续修筑了大运河。唐朝对隋唐大运河进行了疏浚、修整。元朝定都北京,国家政治中心又一次北移,需要一条直通南北的运输线。公元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把隋唐大运河截弯取直,弃弓走弦,修建了纵穿南北、横卧东南、呈“一字形的京杭大运河。实际上,京杭大运河主要是利用了隋唐大运河的一部分河道,是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修建的。从此,运河由江苏淮安经宿迁、徐州直上山东抵达北京,不再绕道洛阳了。现在的京杭大运河基本上还是元朝时期的河道。
大运河,连通了历朝历代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对中国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运河通,朝代兴;运河断,朝代亡。”自春秋战国开始,大运河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
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河,它不但承载着南来北往的千古船只,而且还催生、滋养、积淀了沿岸的村落城镇、黎民百姓、历史人文。北京、天津、廊坊、沧州、衡水、邢台、德州、临清、聊城、济宁、滕州、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等历史名城,就是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富、因运河而美。2000多年来,这些历史名城犹如一颗颗耀眼夺目的璀璨明珠,灼灼绽放在波光如练、涛声如歌、舟楫如梭的千里运河沿岸。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扬州市广陵区运河三湾河畔,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藏有自古至今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等各类文物1万多件(套),是一个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全面反映了大运河的时空变迁,在国家治理、文化融合、对外交往、河工技术、交通运输、农田灌溉等方面蕴含的中国智慧,以及给沿岸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百科全书”。馆区主体由博物馆和大运塔两部分组成,唐代建筑风格,很有创意,富有特色。馆型采用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了风帆元素,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博物馆以“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总体定位,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2个基本陈列,《运河上的舟楫》《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紫禁城与大运河》《隋炀帝与大运河》《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大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湿地寻趣》7个专题展览,以及《江都王》《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2个临时展览,共11个展厅。大运塔,矗立于运河之畔,下大上小,地下1层,地上明层9层,同时有两层暗层,共12层,高112.3米。从博物馆顶部可通过长虹卧波式廊桥进入大运塔,饱览扬州著名的“三塔映三湾”美景。
进入博物馆,我们逐个展厅进行了参观,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运河上的舟楫》《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这4个展览。
——《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围绕大运河历史脉络,撷取大运河沿线亮点,分为“运河沧桑,王朝基业”“天工慧光,中华勋业”“融通九州,社稷鸿业”“泽被天下,万民生业”“通古达今,千秋伟业”5个部分,展示了大运河的历史面貌、作用效益、文化价值。还设立了一个沉浸式体验空间——“5G+VR|720°直播大运”,以5G技术生动呈现了大运河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通过“盛世东都,汴水繁华”“财赋京师,富甲齐郡”“漕运枢纽,往来盐商”“人文江南,鱼米水乡”四个部分,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历史景观。
——《运河上的舟楫》,采用实体体验结合数字多媒体虚拟体验方式,讲述了大运河舟楫的有关知识与故事,表现了大运河舟楫带来的南北文化融合与古今美好生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运河上的百舸千帆——船模展示,呈现了运河舟楫的演变、类型,以及古代绘画作品中的舟楫。第二部分是沙飞船实体与多媒体虚拟体验,现场复原了一艘20米长的沙飞船,可以进入船舱进行参观体验。沙飞船是清朝时期的一种豪华客船,船身较大,用材考究,做工精致,舱室宽敞,稳定性好,主要在长江下游的大运河中航行。由于沙飞船是由历史上扬州一个沙姓工匠所创制,加之船速如飞,故称之为“沙飞船”。沙飞船是清朝的御舟之一,康熙和乾隆南巡时曾作为伴驾船。参观时,我们进入沙飞船感受了船舱的内部结构,还站在甲板上观看了古代运河 360°环幕视频。置身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穿越了历史、穿越了古今。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以艺术手法全景式展现了大运河千年人文的无穷魅力,是一幅穿越历史时空的鸿篇钜制,被誉为“当代《清明上河图》”。分为上下两卷,上卷长43米,下卷长64米,书法题跋长28米,总长135米,高3米,由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的15位著名书画家共同创作。其中,上卷为人物篇,以描绘与大运河关系密切的历史人物为主,通过“春秋争霸,吴凿邗沟”“雄才大略,沟通江浙”“汴河畅通,繁荣京华”“一统天下,南北交融”4个篇章,表现了大运河的开凿、发展、通航等历史脉络;下卷为山水篇,以刻画大运河两岸的山川面貌为主,通过“北国瑞雪”“中原秋色”“江淮绿野”“吴越花雨”4个篇章,勾勒了大运河沿线的四季风物与繁华景象,意蕴之丰富、艺术之精美、气势之恢宏,令人惊叹不已!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来到高高耸立、直冲云端的大运塔,欣赏了“三塔映三湾”景观。“三塔映三湾”,是指大运塔与附近南面的文峰塔、北面的天中塔在运河三湾河畔一线形成的美丽景象。文峰塔曾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起点,天中塔曾是清朝皇帝南巡时的行宫所在,其所在的高旻寺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合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运河三湾紧靠扬州南部古运河沿岸,运河流到这里,拐了三道湾。明朝万历年间,时任扬州知府的郭光复为驯服急流、守住丰沃,把原有的 100 多米河道舍直改弯,变成1700余米,从而形成了运河三湾。站在大运塔顶远眺,只见运河像一条银色玉带穿城而过,与巍峨的寺塔、翠绿的田野、蔚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美丽图景。
我们还游览了瘦西湖、扬州八怪纪念馆、个园、东关街等风景名胜,感受了扬州的风土人情、水运文脉。当然, 也品尝了扬州炒饭、翡翠烧卖、三丁包子、清炖蟹粉狮子头、鸡汤煮干丝、拆烩鲢鱼头等美食。
除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北京、杭州、洛阳等地还分别建有大运河博物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展示了大运河的浩荡历史、沧桑故事、绚丽人文。
大运河,穿越千古,奔腾不息,滋润着中华大地秀丽壮美的山川,流淌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血脉,映照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