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8套热播了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共毕节市委宣传部等联合出品,由殷飞执导,由马少骅、曹骏、叶静、张艺等主演的27集古装历史剧——《丁宝桢》。该剧讲述了晚清名臣丁宝桢后半生的突出事迹, 展现了其智杀太监、治理水患、改革盐制、创办兵厂、整肃吏治等卓越功绩,诠释了其“爱民”“为民”“安民”的高贵品格,艺术塑造了一个以民为本、爱民如身、为民请命的能臣廉吏形象。通过这部剧,我们看到了一个以民为天、勤政爱民的好官在历史大潮中的坚韧与不屈,同时也揭示了晚清社会的腐败与政治斗争的复杂,唤起了人们对正直官员的崇敬与钦佩。著名演员马少骅扮演丁宝桢,表演精妙传神、入木三分,成功将丁宝桢的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我一集不落地进行了观看,看完了还意犹未尽,这两天又开始看第二遍。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出生于“荷叶莲城,烟雨古镇”的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晚清大臣、重臣、名臣,33岁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丁宝桢注重修养、勇于担当、坚毅果敢、刚正有威、政声清廉、嫉恶如仇,一生致力于报国为民。任山东巡抚十年,两治黄河水患、创办山东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成立尚志书院和山东首家官办书局;任四川总督十年,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办洋务,造福桑梓、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光绪十二年(1886年),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去世,享年66岁。由于朝廷发放的俸禄大多用于救济贫困百姓,丁宝桢病危时竟然债台高筑,办理丧事的钱也都是身边的随从随员凑的。丁宝桢去世后,山东百姓联名具奏朝廷,请求将他的灵柩运回山东安葬,朝廷下旨准葬山东,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追赠太子太保。
《丁宝桢》这部电视剧,立意高远,叙事精彩,人物鲜活,引人入胜,堪称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上乘之作。比如,诛杀大太监安德海这一部分,情节扣人心弦,让人惊魂动魄。剧情是这样的:大太监安德海,先后侍奉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多年,咸丰死后成为慈禧心腹,颇受宠信。 同治八年(1869年),安德海恃宠而骄、违背祖制、擅出宫禁,在未携带任何公文的情况下出宫到山东游玩,并搜刮民财、抢掠民女,罪恶滔天,民怨沸腾。丁宝桢义愤填膺、发指眦裂、怒不可遏,决心进行严惩。安德海是慈禧宠爱多年的太监,惩办他是要冒杀头危险的。一心为民除害的丁宝桢,硬是冒着杀头危险,冲破层层阻力,缉拿了安德海,随后立即密奏朝廷,痛斥其种种不法行径。得旨后,丁宝桢将安德海正法于济南,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观看中,丁宝桢为民请命的执着、浊世独清的气节、只身抗腐的风骨、颠簸动荡的仕途、波折多舛的命运、涉身履险的危机,令人嗟叹唏嘘。剧中,丁宝桢先后两次说过的两句话让人印象尤为深刻:“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两句话,是丁宝桢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分别说给结党营私、阴险毒辣的奸臣恩承和攀附权贵、投机钻营的弟子齐汝嵩听的,也是在自勉、自励、自省、自警。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两句话,是清朝康熙年间河南内乡知县高以永在任职期间所撰写的一副楹联,旨在时刻提醒自己做个好官,现悬挂于内乡县衙三省堂前。这副楹联的意思是说,为官者吃的穿的,全是百姓供给的,百姓是官员们的衣食父母,当官的不能倚杖权势欺压百姓,要记住自己也是百姓的一员;获得官职不能自视高贵荣耀,为国为民即使丢了乌纱帽,也算不得什么耻辱,不要说地方官没多大作用,要知道地方治理的好坏、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全靠地方父母官。这副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上联的核心是要正确对待百姓,尊崇“民为贵”,以百姓为父母,爱民如身;下联的核心是要正确对待自己,淡化“官本位”,以勤政为己任,造福一方。古代官员能有这样的民本思想,非常难能可贵。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曾高度评价这幅楹联中所阐述的官与民、地方官员与一地治理的辨证关系。
内乡县衙,是中国唯一一个保存最为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是中国第一座衙门博物馆,也是中国古代官衙建筑历史标本,位于内乡县城东大街,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修缮扩建,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一部内乡衙,半部官文化”之说,被誉为“天下第一衙”、“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内乡县衙各主要建筑物门前都镌刻着一幅楹联,已成为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这些楹联,多是封建官吏题联明志、告诫部属、戒约自勉之作,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如,“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郦民,十年踏地脚跟牢”、“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廉不言贪,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扪心自惭兴利少;极目只觉旷官多”、“法规有度天心顺;官吏无私民意安”、“报国当存清政志;为民可效廉明臣”、“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不求当官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策马追贤日月近;安邦崇德乾坤新”、“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立定脚跟竖起背;展开眼界放平心”、“选官擢吏贤而举;考核政绩廉以衡”、“一心为公,两全其美;三生有幸,四海为家”、“忙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身外无长物,布衣蔬食琴书”等楹联,包蕴着有远见卓识的封建官吏的官德渴求和为政思想,至今还闪烁着灼灼的思想光芒。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官风决定民风,官风正、官德好,百姓就会起而仿效,民风就淳。内乡县衙的楹联文化负有盛名,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全国楹联文化重点教育基地”和“中国楹联博物院”。2009 年,我借调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期间随首长到驻豫部队调研,顺道参观了内乡县衙,领略过其意涵深厚、光华璀璨的楹联文化。当时,内乡县人武部还赠送了一本由内乡县衙门博物馆长期从事衙门文化研究的刘鹏九先生编著的《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匾额、楹联、箴言是衙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训诫为主,在箴规中蕴涵着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的道理,对于今天的人怎样做人、怎样做官,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