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长平的头像

冯长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30
分享

以笔为剑的伟大斗士

在我们四五月份的江南之行中,绍兴是重要的一站。

4月下旬,我们来到绍兴,参观了鲁迅故里,走进了鲁迅世界,感受了鲁迅当年生活场所,品味了鲁迅笔下风情,体悟了鲁迅伟大风范。

绍兴,古称会稽、山阴、越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曾为春秋时期越国都城,以山明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摇曳千年的乌篷船、香味浓郁的乌干菜、厚实细密的乌毡帽、高亢激越的绍剧、青翠莹润的越窑青瓷、醇厚甘鲜的绍兴黄酒、星罗棋布的古桥、绽放的书法等构成绍兴独特的文化元素,素有“江南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文物之邦,鱼米之乡”、“东方威尼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等美誉,为历史文化名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绍兴自古以来出了许多名人,如,越国君王勾践,名列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东汉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充,三国时期著名史学家谢承,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王献之,晋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旅行家谢灵运,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吴融,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南宋第五、第六位皇帝赵昀、赵禥,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篆刻家王冕,明代著名政治家甄完,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王守仁,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辛亥女杰、民主革命家、中国女权运动开创者之一的秋瑾,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鲁迅,现代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当代著名无党派人士、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原总理周恩来等,可谓人才辈出、群贤毕至、名人荟萃!

鲁迅故里,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包括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土谷祠、长庆寺、鲁迅笔下风情园、鲁迅纪念馆等与鲁迅有关的遗存场馆,是鲁迅出生和度过青少年时期的地方,也是鲁迅笔下多次提及的地方。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为豫才,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伟大导师,中国现代思想解放的先驱,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奠基宗师、杰出泰斗。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用得最为广泛的笔名。1881年,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周家大院。儿时,就读于三味书屋。1902年,赴日留学,学习医学。1906年,弃医从文,他认为旧中国需要医治的是人心而不是身体,后来还解释说:“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1909年,从日本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和文学创作。1936年,病逝于上海,享年56岁。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卓有建树,著作和译作近千万字,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中国的高尔基”。

鲁迅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主将和新文化运动的旗手。20世纪初,一群受过新式教育的时代先进人物,通过发表文章、文字论战等形式,发起了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为核心人物,以“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为宗旨,以提倡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为口号,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革命刊物——《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以此为标志,新文化运动发端兴起。《新青年》刊登了大量抨击封建、讨伐复古、针砭时弊的文章,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是主要撰稿人。1918年,鲁迅创作了他的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发于《新青年》上。这篇小说,以彻底的新文化立场,通过人物形象“狂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思,无情揭露了病态的封建礼教,猛烈抨击了人吃人的封建制度,对中国几千年保守落后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同时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表达了深深忧虑,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和中国社会引起巨大震动,也奠定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典范,引领了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主将和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新青年》杂志培养了一批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先进青年,他们成为了中国社会变革的生力军。这个时期,许多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如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受到过《新青年》影响,他们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十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打击和动摇了封建主义和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在中华大地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社会变革开辟了新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内容。新文化运动作为思想高峰,可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两宋时期的理学争辩相提并论,堪称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鲁迅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最前沿、最前线。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其中就生动表现了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突出作用。

鲁迅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内乱不止、外侮频仍、国力式微、民生凋敝的时代。鲁迅心系天下、忧国恤民,向往真理、追求进步,以笔为剑、以字为刀,向旧中国反动势力发出冲天呐喊,为人民、为祖国、为民族而战斗,表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人生担当。他的文章,尖锐揭示了国人身上存在的国民劣根性,深刻揭露了封建势力的丑恶嘴脸和吃人本质,饱含愤怒,文笔辛辣,风格凌厉,一针见血,犹如匕首,犹如投枪,犹如炸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彻底的革命性、英勇的战斗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峨丰碑,也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鲁迅的文学思想、文学追求、文学担当、文学审美、文学风格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鲁迅的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极为富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主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坟》、《华盖集》、《热风》、《三闲集》、《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野草》、《朝花夕拾》、《古籍序跋集》、《两地书》、《鲁迅日记》、《而已集》、《门外文谈》、《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等小说集、散文集、杂文集、翻译作品、学术专著,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评论等多个领域,著作等身,举世罕见。

我上初中、高中的时候,学习过鲁迅的不少文章,如《狂人日记》、《药》、《呐喊》、《纪念刘和珍》、《为了忘却的纪念》、《祝福》、《孔乙己》、《阿Q正传》、《祥林嫂》、《拿来主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当年,从这些文章中,我认识了鲁迅,了解了鲁迅作品所反映的那个时代,也增加了文学知识。

鲁迅有很多名言,令我们耳熟能详,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只要能培育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个人的生命是可宝贵的,但一代的真理更可宝贵,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这死是值得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

伟人毛泽东十分推崇鲁迅,曾多次在不同场合高度评价鲁迅,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1937年10月,毛泽东在陕北公学发表《论鲁迅》讲话,指出:“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综合上述这几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所以,他在文艺上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队伍中是一个很优秀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1940年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长篇讲演——《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新文化革命的旗手”,赞誉“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其中指出:“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 ‘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说“中国革命有两支军队,一支由朱总司令指挥,一支由鲁总司令指挥,缺一不可。”1971 年 11 月,在谈到个人崇拜问题时,毛泽东说:“我劝同志们看看鲁迅的杂文。鲁迅是中国的第一个圣人。中国第一个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算贤人,是圣人的学生。”

一到鲁迅故里,呈现在眼前的是入口广场墙上的一幅鲁迅巨幅壁画,只见画中的鲁迅神态凝重,身穿长袍,手执一根烟悠然地抽着,仿佛是在构思什么文章。在这里照相留念的人很多,我们也照了一张。

首先,游览了鲁迅祖居。鲁迅祖居,也叫周家老台门,距今已有250年历史,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也是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老台门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由门厅、大厅、香火堂、座楼等组成,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老台门的主体建筑共分四进,第一进俗称“台门斗”,门上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额。鲁迅祖父周福清在清朝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所以挂着“翰林”匾额。老台门的厅堂,俗称“大堂前”,是鲁迅家族接待宾客、举办婚丧、进行祭祀等活动的场所。厅堂正上方高悬一块“德寿堂”匾额,两旁柱子上刻有一副红底黑字对联:“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

出了鲁迅祖居,靠左侧走了一段,就到了著名的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距离鲁迅故居不远。鲁迅12岁开始到此读书,前后长达5年时间。这里是鲁迅塾师寿镜吾家的住宅——寿家台门。书屋正中墙上挂有“三味书屋”匾额,是由清朝书法四大家之一的梁同书所题。房柱上刻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美有味是读书。”房内摆设着方桌、木椅,都是当年的原物。在书房的东北角,有一张桌面上刻有“早”字的书桌,就是当年鲁迅用过的书桌。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有一次,鲁迅为了给生病的父亲买药,因故迟到,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鲁迅便在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自已不要迟到。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下鲁迅老师寿镜吾,他为鲁迅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基础。寿家台门大堂是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一块“思仁堂”匾额;厅柱上挂有一幅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有一幅赞颂寿镜吾的对联:“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走出三味书屋,穿过石板天井,就是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两楼两底,位于新台门。清朝嘉庆年间,鲁迅祖上在老台门以南、以西各购建住宅一所,称之为过桥台门和新台门。新台门是一座大型台门建筑,规模和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共分三进,由台们斗、大厅、侧厢、杂屋等组成。新台门的厅堂,为三开通间的大厅,是家族公共活动的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宴会之用。厅堂正上方也高悬一块“德寿堂”匾额,匾下挂一幅青松双鹤图,画两边的对联与老台门厅堂两旁柱子上的相同。后面一进是五间二层的楼房,这里是鲁迅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西首楼下第二个房间是鲁迅诞生的房间,里面的铁梨木床就是鲁迅曾经睡过的床。他的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就是在这里创作的。自诞生至1898年去南京读书,鲁迅一直生活在这里,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

经过鲁迅故居大堂左侧,再往里走,穿过小弄,绕过一扇门,便进入了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然很雅,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菜园。童年时期,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来到百草园中玩耍嬉戏,捉蟋蟀、玩斑蝥、采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乌,曾给鲁迅童年带来无限欢乐,这些情景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百草园有大小两园,南面的称大园,北面的称小园,大园仍基本保持着原样。

接着,参观了与鲁迅故居排成一字形的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广场及各出入口室外地面均采用青石板地面。展厅外连廊栽竹叠石、花木扶疏,并配置绍兴特有的廊桥、乌篷船等建筑小品,营造出一派江南水乡意境。馆内采用编年体形式,通过大量实物、手稿、照片、书信、图表、模型等展品,并采用现代化展陈手段,如多媒体触摸屏、三维立体成像及鲁迅与闰土、藤野等仿真蜡像,全面反映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和思想发展轨迹,尤其突出反映了鲁迅出生时绍兴的社会环境。

我们还游览了土谷祠、长庆寺、鲁迅笔下风情园等景点。

2012年,鲁迅故里开始实施“世界的鲁迅”工程,与世界上的一些著名博物馆结为友好博物馆。目前,鲁迅故里已与希腊赞扎基斯博物馆、丹麦安徒生博物馆、法国雨果博物馆、俄罗斯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结为友好博物馆。随着“世界的鲁迅”工程的不断实施,鲁迅和鲁迅的作品将更广泛、更深入地走向世界。鲁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走在鲁迅故里,看着一件件文物,听着一段段解说,鲁迅笔下那一个个形形色色、活灵活现、形象鲜明的人物,如狂人、赵太爷、长妈妈、藤野、范爱农、衍太太、假洋鬼子、阿Q、祥林嫂、夏瑜、孔乙己、陈士成、吕纬甫、魏连殳、子君、涓生、丁举人、鲁四老爷、华老栓、闰土、单四嫂、康大叔、赵贵翁、寿镜吾、阿长等,仿佛离开曾经的鸿篇巨著、离开遥远的时光岁月,来到了我们面前……

鲁迅在中华大地塑起了一座巍峨的文学高峰,也竖起了一个卓越的文化标杆,其建树、功绩、精神流芳百世、彪炳千秋、辉耀万代!他的名字,连同他那一字胡须、一袭长衫、一只烟斗,作为一种独特标识、独特符号、独特元素,已深深留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中,也深深留在了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写于2023年4月下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