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漭相围的头像

漭相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18
分享

高塘印象

高塘印象

作者 漭相围

华州城西南的秦岭山脉中,草链岭为最高峰,岭上大片大片散发着诱人气息的高山草甸,被蜿蜒的山脊串起来,宛如盘伏在群山之巅巨大的链条,故名草链岭。以岭为界,岭南水系归于洛河为洛南地界,岭北水系归于渭河为华州地界。高塘镇位于发源于草链岭北麓的涧峪水冲击的簸箕形台塬地区,距离华州城25公里。

高塘自古粮丰林茂人杰地灵,地势挺拔交通便利。爆发于1928年5月的渭华起义已将热烈的红色深深地烙在了这片热土上。

红色高塘

高塘,作为渭华起义的爆发地,蕴含着极大的红色文化价值。火热的五月,当红彤彤的太阳冉冉升起,将金灿灿的阳光倾泻在高塘原上的沟沟岔岔时,山峁崖畔一片姹紫嫣红的景象。位于高塘镇街道以南的渭华起义纪念馆门前,人头攒动,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自发地前来缅怀革命先烈。

站在渭华起义纪念馆广场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题写的“渭华起义纪念馆”镏金大字。一个象征着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太极湖位于广场中央,太极湖的正前方是一组英雄雕塑,雕塑前方是展厅,陈列着渭华起义烈士当年使用的物件,北边是渭华起义纪念馆旧址,南边是渭华起义纪念塔和烈士陵园。

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泛着白光,如同电影放映机发射出来的光束。这光束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将渭华起义纪念馆的一草一木映射到湖面上。草木的影子在微微细风中像一幕电影,似乎要将当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在湖面上缓缓展现出来。太极湖又如一面历史的镜子,提醒着后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正所谓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以史励人。

一组革命英雄的群雕,深刻地再现了渭华起义先烈们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展厅里,一件件珍贵的原物原件诉说着当年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那棵历经沧桑,仍然巍峨挺拔的古槐,见证了刘志丹当年主持的军委会议;那口看似普通的烈士殉难井,记录了一段被十一名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的悲壮历史;十五个砖铺大字,“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鼓舞了更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前赴后继地进行革命斗争;刻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塔,将渭华起义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山水高塘

秦岭北麓72峪口,高塘独占两个,粗犷任性的东涧峪和色彩斑斓的西涧峪。两条峪道一山之隔,两条涧峪河情同姐妹亲如手足。

到了高塘塬,东涧峪是一定得去的。或驱车或步行,或三五结伴,或独自一人,行至东涧峪或席地而坐与山风亲昵,或河道戏水同鱼虾对话,将高塘山水的独特魅力拥入怀里。

高塘山水虽没西岳华山的险峻和壶口瀑布的磅礴,但却颇有一番别致韵味。山是青山,如柱如梁,挺拔沉稳。水是绿水,如诗如歌,旷达悠远。山因水而峻,水因山而秀。山脚下的石头或方或圆,方形石头棱角分明,层层叠叠如案上锅盔。圆形石头光滑绵润,清清白白如锅中汤圆。

涧峪四季,景色各异。当春天的阳光抚摸着草链岭上的积雪时,一脸懵懂的雪便悄然化作琼浆,默默地滋润着山坡上的那一块块苔藓。嫩嫩的苔藓,伸出触须般的手臂,触摸着春天的气息。长长的一个哈欠,苔藓伸了一个懒腰,想要捧起琼浆似的雪水洗把脸。雪水却调皮地同苔藓挥一挥手,如蚯蚓般蜿蜒到了山脚下,招呼着沟沟岔岔的雪水前来集合,一时间汇成了山涧溪水。这山涧溪水,潺潺私语,缓缓流淌于山脚拐弯处,洼出一汪碧水。碧水边,几间土房散在已经泛绿的核桃林里。一只大公鸡望着平静如玻璃的碧水,骄傲地晒着鲜艳的翅膀。

几尾小鱼透过玻璃一样的水面,看见了山坡上几只像白云一样飘荡的山羊。山羊满脸幸福地咀嚼着满山的花香。春天里的花香夹杂着蜂蝶的气息,溶进了这一汪碧水,那几尾小鱼便醉了,喘着气儿,吐着泡儿,摇摇晃晃撞到了几只正在找妈妈的蝌蚪。蝌蚪奋力一跃,便成了妈妈的模样,趴在了正在水里洗澡的那块石头上,尽情地叫着夏天。

一场雨不期而至,雨点密密麻麻连成了线,像长了脚似的在水面上跳着芭蕾。不到个把钟头,雨停了。一轮斜阳如同打在碗里的鸡蛋黄,将柔和的余晖铺在了水面上。山间葱葱郁郁,映出了头顶一片湛蓝。那几间民房像点缀在夜空的星一样点缀在核桃林的浓荫里。声声蝉鸣穿过核桃树荫叩着石头,发出像打糍粑一样的声响。这声响催促着涧水岸边的韭菜开出韭花。掐几朵韭花,剥几瓣嫩蒜,捏一撮辣面,浇上热油,调上香醋,油光光水汪汪,一碗糍粑便溶解了一个夏季的暑热。

习习山风拂过水面,抚摸着山峪里的果木挂满了果实,果实饱满如中秋晚上的月亮。一只兔子蹿出岸边的玉米地,呆呆地望着月亮。月光白花花,落在了山腰上的那棵柿子树上凝结成了霜。

一群鸟像秋风一样越过山顶,去啄霜打了的柿子。柿子红彤彤,像一团团火。柿子树是山伸向天空中的手,用力地去拽秋风一样的鸟,却拽住了山顶上的乌云。越拽越近,越拽越紧,拽出了乌云的眼泪。点点泪水化作片片雪花藏进了谁家的烟囱。炊烟爬出了烟囱,扯着长长的脖子仰头张望,望见了草链岭上一片白茫茫。

淌过四季的东涧峪河,一路欢歌笑语于峪口黑虎洞汇入西涧峪河,形成了气势磅礴的涧峪水库。登上水库大坝,极目望去,水面宛如巨大银镜,映出了湛蓝的天空、松软的白云和两边巍峨的山脉。一幅“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景象油然而生。转身向北望去,涧峪河如绸如缎在绿色蛋糕似的田野间飘逸。

涧峪水流经高塘街道而变得宽阔了。河道两边的田野里,泉眼星罗棋布,泉水汩汩流淌。河道堤坝上,草长莺飞绿树成荫。不远处的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正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河东岸的高塘竹溪里景区,依河而筑,黑瓦白墙,桥街相连,河埠廊坊,置身其中,宛若徜徉在江南水乡。临街小铺散发着人间烟火之味,仿佛穿越了历史走进了一段恬静时光。沏一杯清茶,时光也不忍烦扰。

人文高塘

高塘河两岸的村庄,依地形自然分布。或散在崖坡下,或隐在树丛中,虽不能整齐划一,却也错落有致。

河东岸有一大片竹林,密密麻麻四季常青,像一块巨大的翡翠。林中有一眼清泉,泉水甘冽。天旱泉水不干,天涝泉水不溢。无论四季如何轮回,泉水如悠悠岁月穿过竹林,流经高塘老街注入高塘河。

走在石板铺就的高塘老街,脚下莫名生起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老街的尽头有一院老宅,青石筑基青砖砌成的门楼上嵌着“耕读传家”四个大字。两边刻着“一等人孝子忠臣,两件事读书耕田”。两扇黑色的榆木门扇镶着一排排豹眼似的铆钉,压在一对威猛的虎首上的铜门环,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锁。门槛旁一对被岁月侵蚀的门当,门脑上一对做工精致的户对,以及门外斑驳的墙壁,似乎诉说着老宅当年的盛景。

站在这老宅门前,静静地看着这承载着历史的门面,想必在这宅院内一定还会有砖砌的照壁,照壁上一定雕刻着一幅松鹤延年图。青松苍劲有力,仙鹤鲜活如生。两边一定还有被称为半个房子的厦房,厦房与上房相接,围成了可避风寒挡风沙的四合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关中民居。随着时代的变迁,如此古朴典雅的关中民居在高塘塬上已经被现代平房代替了,但高塘人待人热情实诚的性格却从未改变。

在高塘,无论在哪个村庄哪户人家,进门便是客,让座、沏茶、递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赶上饭点,那必须得吃饭。饭是家常便饭,却也别有一番高塘风味。时令蔬菜,风味小吃,各种面食,全是自家生产自家加工。仅面食就能做出十几种花样,最有名的当属“咬金麻花”和空心挂面了。

麻花和挂面全是选用优质食材手工制作。高塘“咬金麻花”长约一尺,热吃筋道,冷吃脆香。刚出油锅的麻花色泽金黄,食者如口咬黄金,故名“咬金麻花”。相传,当年程咬金出狱后,典当囚衣买麻花来孝敬母亲。老百姓出于对程咬金这个历史人物的喜爱和敬重,便将其与麻花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孝”文化。时至今日,在高塘,看望长辈必带“咬金麻花”。麻花不仅是一种食物,在高塘人看来还是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塘空心挂面,茎直中通,细如发丝,白如银针,耐煮不混汤,堪称一绝。据传,挂面与周代礼仪有关,“挂”与“圭”有关。“圭”是古代一种玉器,是周代贵族举行礼仪时的一种礼物。庶民无圭,便以挂面代圭作为珍贵礼物。高塘人很礼兴,直至今日,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高塘人必带挂面,否则被视为“失礼”。

山峻水秀的涧峪、清幽古朴的老街、整齐划一的新街、设施先进的文化广场,无不彰显着高塘独有的魅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