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满平的头像

王满平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9/01
分享

回望童年的歌——读林白的散文《沙街》

人常年生活在家乡,一旦离开了家乡(哪怕只是短暂片刻的离开),当再次回归家乡的时候,心灵的深处或许会涌起一种既亲切又陌生的感觉,尤其是回望童年的事情,有一种言不尽、意未穷的新感受。

这种感受在作家林白心中表达的尤为明显。作家林白散文中的《沙街》,叙说了她童年时代的生活环境以及童年时代的梦想。她在回归家乡、重温少年梦的时候,家乡的面貌已经不再是少女年代的印象了,所有童年的一切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了。但,只有《沙街》的空气和阳光依然如故,只有《沙街》的草木和水土,还是那样地亲切并深爱着她。正如林白感知《沙街》一样,她爱《沙街》,是深爱在骨子里的。如林白写到“多年来,沙街横梗在我的胸口,它午后的灼热和半夜时分的细雨飞扬常常在寂静中不期而至。它们广阔、明亮,在阳光的照耀下或明或暗,层次丰满,它们从幽深中浮现,散发出特有的气味,这气味像一种显形剂,将沙街的房屋、人物一一展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沙街》的深深眷恋。

《沙街》里的风土人情世故,在林白的笔下表现的是一种闲淡的风致,不是那种写景抒情,因人论事的感受,字里行间也没有那些刻意精雕细刻的漂亮文字。但,林白的文学语言新鲜活泼,文章结构精巧慎密,她将《沙街》的自然景色、风俗习尚与《沙街》的人物性情作了尽情地渲染,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诗情画意。如描写《沙街》,“沙街灰蒙蒙的日子是下雨的日子,是春天。春天每天下雨,大河又宽又满,沙街充满了水的腥气。水的气息饱含在街面的每一颗细沙里,沙街的树,临街湿淋淋的墙壁、屋顶的瓦全都浸透了雨水……雨把河胀满,船在水里轻松地驶行。雨是船的阳光,船是雨的果实。”优美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把《沙街》的一切景物都浓缩在饱含深情的笔触里。同时,在深沉的文字里,还蕴含着林白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精辟见解。

即使一个简单的事物,哪怕是一种树一朵花,在林白的笔下也是非同凡响,传神了表达了她对家乡的挚爱。在写公园里最美丽的树——鸡蛋花树时,她写到 “过了很多年,我回到小镇,那两颗树已被砍掉。但这树的影子日复一日地在我的记忆中沉积,越来越变得完美无缺,光彩煜煜,散发出年深日久的灿烂的芬芳。”虽然作者不知道这树的学名,但这是家乡的树,是家乡的花,所以这种深爱之情总是难以释怀的。在这里,可以这样说,《沙街》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将永远地跟随着她,直到最后。

林白是一位当代知名的小说作家,她那丰富的联想及活跃的思维,自由自在地抒发对童年时代情真意切的感怀,无论是写作技巧还是对文章境界的追求,始终给我温馨的含蓄的、一种身临其境、立体美的感受。《沙街》中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那些看似信手拈来,随意写下的逸事趣闻都是从林白那质朴无华的艺术语言中显示出来。

实际上,这种质朴的写作艺术手法。依我看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她语言词汇自然清新、和谐,所述的人和事没有引经据典,不掉书袋,给人耳目一新,极富自己的语言个性,这类句子在她的散文集中任何一页都可以找到。二是她以写小说的才思智慧,在开篇布局时思路就是开阔而又严谨的,将《沙街》的趣闻逸事有机地连接在一起,首尾相连,气贯如一,顾盼生辉,于自然中显出独特的艺术匠心。有了这份艺术匠心,林白笔下的《沙街》已不再是一种落寞的心情,不再是一种回望童年的乡愁文化,而是她那感情细腻的喷发,是经过心灵熨帖的文章,是一颗游子对家乡时时充满着一种渴望、迷恋并透着深沉的感激心。这,就是林白笔下的《沙街》。我喜爱这样的文章,读来令我有一种放松身体,倾听轻音乐的愉悦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