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
一张红纸,折叠智慧的构想;一把剪刀,裁剪艺术的图案。
红纸在指尖上翻飞,剪刀在图案上行走。剪出春花秋月,剪出青山绿水;剪出缤纷世界,剪出精彩人生。
剪纸的技艺在传承中发扬光大,民族的奇葩在弘扬中绽放光彩。
刺绣
一针一线,在绣娘的手中穿梭;一招一式,在绣娘的手中演绎。
一幅幅精美的刺绣呀,那是绣娘温柔的倾诉。空白的织品被绣娘赋予灵感,生活的感悟被绣娘予以升华。
于是,一套套绣着凤凰图案的民族服饰,一件件包含母女深情的红背带,在绣娘的辛劳中应运而生。
舞草龙
一只只草龙,在乡村的秋收时节编就;一只只草龙,在年轻一代的手中飞舞;一只只草龙,在祈福结束后熊熊燃烧。
舞草龙,庆丰收;烧草龙,保平安。这是庆祝丰收的仪式;这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这更是民族图腾的愿景。
舞吧,舞来风调雨顺,舞来五谷丰登。
烧吧,烧出平平安安,烧出兴旺发达。
一个民族的希望就在这舞烧之中绵绵延伸……
走坡节
又是一年中秋到,走坡对歌正当时。
你看,山坡上,小河边,一对对男女青年结伴而来,以歌会友。
你听,一首首情歌响彻高山幽谷,情意绵绵。山歌为媒,情歌越唱心越近;信物为线,千里姻缘一线牵。
走坡节,仫佬族青年以歌会友的大舞台。
走坡节,仫佬族青年以歌为媒的相亲会。
依饭节
这一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非遗文化,在仫佬山乡的立冬时节,定格成为仫佬族一个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
祭拜先祖神灵的祭坛,搭起来了。
用红薯、芋头制作的黄牛、水牛模型,摆上来了。
用红线扎起的一束束谷穗,摆上来了。
煮熟的三角粽、蒸好的五色糯米饭,摆上来了。
煮熟的猪头肉、大公鸡等肉食祭品,摆上来了。
请神的法师,走上祭坛了。头戴面具,身穿法衣,边舞边唱,一直请完三十六位神灵。然后把牛模型、谷穗分给各户置于香火上。
村寨各户,宾客盈门,几十里路以外的兄弟民族亲友,也纷纷前来祝贺。
安坛——请圣——占牲——劝圣——唱神——合兵——送圣,环环相扣的七个环节,完美地展示了一场独具特色的仫佬族民俗盛宴的魅力。
三年一轮回的依饭节哟,忙碌而又有序,喜庆而又热闹。感恩还愿,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庆祝丰收,彰显着仫佬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风采。
附注:“依饭”,仫佬语,意思是“感恩、庆丰收”。依饭节,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依饭节又称“喜乐愿”、“依饭公爷”,意为“向祖先还愿”。据有关资料记载,依饭节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