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天桥看美女
出差南宁,我得以在天桥上目睹了美女的风采。
那是一个夏日,漫步在南宁汽车总站前的天桥上,我扶栏望着天桥下车水马龙的大道上,突然,一个身材高挑的少妇映入了我的眼帘。有人说,夏日是女人展示身材和风姿的季节。不错,的确如此。你看,那少妇身着一袭低胸的白色连衣裙,白色的裙子更衬托了女人皮肤在的白皙。那飘逸的长发更显示了女人的温柔和洒脱,那高挑曲线分明的身材无一不透露着女人特有的魅力和诱人的风韵。如此美丽动人的少妇,令人见了无不为之注目,无不为之动心,无不为之烙在心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呀!
这少妇的美丽,令我动了观察行人中女人风姿的念头。夏季的来临,给了女人一展风姿的机会,各式各样的裙子把女人们装扮得如花似玉,鲜艳夺目。你看:那超短裙的少女,露得恰到好处,有意露白之处,展示了少女的纯真与活泼,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魅力;那吊带裙的少妇,衬托出中年妇女的成熟与丰满,彰显着“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曲线与诱惑,令人入目不忘,想入非非;那淡雅的连衣裙,又将知识女性包裹得本份有节,流畅的线条让人看了倍感亲切与自然;那露出大腿的旗袍,让那些修长的美女更显迷人与妩媚的诱人魅力,那隆起的胸部,令人想到了女人作为母亲的骄傲与自豪 。那些面容清秀、身材高挑的女性在裙子的装扮下,更显出女性的美丽;那些容貌与身材有所欠缺的女性,在裙子的装扮下,也异常和分外地吸引了行人的目光,或以丰满见长,或以娇小领先,或以性感撩人。总之,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招数,各有各的魅力,形成了城市一道美丽迷人的风景线。
看着只道迷人的风景线,我想:人不应该自卑,要注意看到自己的亮点,不能老是欣赏别人,也要学会欣赏自己,就如同这道风景线的美女和丑女,只要自信,就会一样的美丽!
心 灯
悬一盏路灯,可照亮茫茫黑夜里匆忙赶路的夜行人的路途;竖一盏航灯,可给航行中的船只避礁导航;挂一盏心灯,则给苦难的人们穿越痛苦历经沧桑,坦然地顽强地活着。在我的舅娘心中就燃有这么一盏支撑她活着的心灯。
舅娘是我们邻村人,18岁那年嫁给我舅舅。婚后第二年,舅舅因给红七军当向导,惨遭民团杀害。从此,舅娘便守寡至五年前去世为止。《罗城文史资料》有一篇题为《壮族好青年廖以霖》记载了舅舅当年的事:“一九三○年十一月十一日,红七军从宜山怀远镇出发,取道向天河、罗城方向前进。当部队进入天河县境的拉金、大莫(今均属宜山)时,途中恰遇怀群乡怀群街壮族青年廖以霖。经部队说明来意和宣传红军宗旨后,廖以霖欣然答应作向导。途中战胜天河县民团的堵截,十四日下午,红七军占领了天河县城,稍事休整后,十八日向罗城县小长安方向进发。红七军撤离天河后,国民党天河县府对红七军的伤病员进行大肆搜捕。由于坏人的告密,廖以霖在天河街被抓,民团副司令命凶手李春甫在天河街头用刺刀刺廖以霖腹部,廖以霖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二十岁。廖以霖被害后,其亲属把遗体运回家乡,在怀群新圩屯背坎山下安葬。其妻何启英为其立碑。怀群乡乡长谢璞为其撰写碑文。文曰:夫廖君讳以霖,系翁玉峰公独生子也。原命民国辛亥年六月二十五日寅时建生。少年倜傥落落超群,对现社会每怀改革之志,投入革命集团。惜壮志未遂,竟以身殉难。特请匠师勒碑,藉慰英灵而垂久远矣。碑联为:赢来傲骨埋芳草,愿把情缘结再生。廖以霖被害后,其妻何启英坚守贞节,寡居终身。”
年纪轻轻,无儿无女便守寡,这对舅娘来说,不知有多大的痛苦呀!就是靠着有心灯,舅娘才能够坦然地顽强地活着。舅娘的那盏心灯,不是挂在心里的无形的灯,而是保存在舅娘木箱里的一盏古式的桐油灯。这盏古式的桐油灯,却点亮在舅娘的心里,让她穿越痛苦,历尽沧桑,顽强地活着。
这盏心灯,我小时见过许多次。那时,由于舅娘一人孤单寂寞,母亲便叫我去陪舅娘住。记得好多次临睡前,舅娘总是从她的床底下拉出一只木箱,之后,打开木箱,拿出那盏古式的桐油灯仔细地端详,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布包好,锁藏起来。舅娘那端详古式桐油灯的样子十分投入十分专心,犹如见了久违的亲人一般。那突然发亮的眼光,显出舅娘万般惊喜又万般痛苦的神情。
后来,我将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呆坐良久,才将实情告诉了我:这灯,是舅娘送舅舅去参加红七军的那夜点着的灯。那夜,天黑沉沉的,舅舅躲过县民团的追捕,连夜摸黑回家收拾衣物。夜深人静,舅娘点着这灯悄悄地从村后的山脚下把舅舅送走。不几天,便传来舅舅在半路被县民团抓住并惨遭杀害的消息。舅娘听说,当场昏了过去。从此,舅娘便开始守寡了。
母亲的诉说,唤起了我的想象。多年之后,我一想起舅娘,眼前便又浮现出这样一幅情景:村后的山脚下,舅娘端着点燃的桐油灯,目送着舅舅消失在黑乎乎的山路尽头。昏暗的灯光映照出舅娘那满脸的惆怅与留恋。
父亲的处世哲学
父亲虽已离开了人世,但他生前总结人生经历的话语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记得他常常对我说:“为人处世,一要懂得知足,二是不怕困难。”
父亲如是说,也如是做了,并且影响着我。
父亲为人老实本份,从来都是低调做人,不显山,不露水,不自傲,不自卑。他是一位山村教师,一辈子都在山里教书,但他感到很满足。进山教书,要爬山越坳,途中有六座山坳,但父亲却一点也没露出畏难的情绪,风里来,雨里去,行走在这六座大山坳之间,心安理得地教书育人,为山区的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谈到困难,父亲常说,遇到困难要学会缩小困难,比如我在山里教书,经常要翻山越坳。如果你尚未爬山,便把爬山的艰难想得太多,这就会把困难放大了。只有在爬山之前,把爬山当作一项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只有完成这项任务才能解决你的吃饭问题,才能让你得以养家糊口,这样你就想方设法去完成任务,就会产生一种动力。人一有了动力,困难也就不在话下了,也就在你的眼里缩小了。像我走的这条山路一样,走了一辈子习惯了,也就没有感到什么艰难。
那年,我高考落榜后到山里当代课教师,由于经常爬山越坳,我曾一度想放弃做代课教师,外出打工。父亲知道后,把我叫住了。他对我说,要珍惜这个工作岗位,要敢于迎难而上,否则会自己耽误了自己。再说,做什么事不辛苦,世上没有随随便便就成功的事。只有挺住困难了,才能有所作为。在父亲的开导下,我终于坚持了下来。那时山里还没有电灯,教学之余,我读书写作,常常在豆黄的油灯下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忘的山里之夜。经过一番艰苦的拼搏,我考录为公办教师。同时在写作上也有了一定的收获,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了不少诗歌、散文及报告文学作品。由于在文学创作上的突出表现,我先后被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后因工作需要,我又服从组织安排,到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工作。
如今父亲虽已离开了人世,但回想过去的事,我觉得父亲的处世哲学值得学习和运用。放大幸福,你就会感到知足;缩小困难,你就会迎难而上,并且能够最终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生活中的哲理就是如此,要好好把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