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西吴美群的头像

广西吴美群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27
分享

那路那水那电

要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我不得不说说我以前从教过的那所山区小学的今昔对比。

我的家乡位于桂西北仫佬山乡的西部,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较为偏僻的一个乡镇。记得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家乡的一所山村小学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在我的印象中,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区学校,交通不便、校舍简陋、饮水用电困难就像三座大山般压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进山教书的第一天,我挑着行李,从家里出发,走了四个多小时,才到那所小学。走的全是崎岖的山道,而且需要翻越两座山坳,累得人全身散架似的。到山坳口接我的老校长,是本地人,在这所学校坚守了三十多年,是唯一的正式教师。见我太累了,老校长便提议先休息一下再下山。站在山坳上,远远便望见山下的学校。“山下那几间简陋的房子,就是我们的校舍。”老校长告诉我。老校长接着说:“由于太艰苦,我们学校很难调入正式教师。目前在我们学校任教的老师共有五个,除了我和本地的一个老师之外,其余三个都是从外面调进来的代课教师。”休息了一会,我便跟着老校长来到了这所山区小学。走进校园,但见:几间全是用石头垒就的简陋的教室坐落在一片较为平坦的山谷之中。除正门外,教室的门窗全用木条封住。“如果不是在这里教书,偶尔路过这里,一定误认为这是村民的牛栏。”老校长对我说。话语中,带着无奈,带着伤感。

校舍的简陋尚可以勉强将就,但饮水和用电的困难却让人难以承受。

在这山里,饮水极为困难,需要到离学校两里多路远的地下溶洞里取水。每逢阴雨绵绵的季节,下地洞的路很滑很滑,常常人仰马翻,摔破水桶是常有的事。记得刚来这里不久,有一次,我到地下溶洞里取水。挑水返回时,由于路滑,就在准备上到洞口的时候,连人带桶翻滚下来,幸亏我及时抓住了一根粗大的草藤,才没有掉落到洞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人是没事了,但水桶却摔烂了。回到校园,我还是惊魂未定。老校长和同事们得知情况后,都极力地安慰我,我这才慢慢地平静了下来。

晚上没有电,夕阳西下之后,那猫头鹰的啼哭声和不知名的小虫的喳喳声,便从山脚下传来,忽远忽近,忽大忽小,断断续续,凄凄切切地灌入人的耳膜,沉重的寂寞感犹如大山一般向人直压下来,令人喘不过气。为了驱除寂寞和孤独,每到晚上,我只好以读书和写作为乐,常常在豆黄的油豆下废过一个又一个难忘的山里之夜。

在山里从教五年之后,我因工作需要调离了这所山区小学。后因工作需要,我弃教从政,改行到政府部门从事文秘工作。虽然离开了山里,但山里学校的那路那水那电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前不久,我趁下乡的机会,到原来从教的山里小学旧地重游,亲自目睹了学校的发展和变化:昔日通往学校的崎岖山道,如今已修通了村级公路;昔日用石头垒就的教室,如今已建起了教学楼;昔日用木栏栅封死的教室门窗,如今已被漂亮的木板门和玻璃窗取代;昔日下到地下溶洞取水的艰难,如今已被用上自来水的喜悦所替代;昔日的煤油灯如今已被电灯所取代。每当夜幕降临,那一盏盏明亮的电灯在山谷里闪亮,犹如满天的繁星。有了电,山里的学校和周边的村民都买上了电视机,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驱除了山里的寂寞和孤独,终于让山里人看到了山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

抚今追昔,我不禁感慨万千:昔日的那路那水那电的踪影虽然已经远去了,但是那路那水那电却像一个参照物牢牢烙印在我的脑海之中,今昔两幅不同的图景不正好印证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化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