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西吴美群的头像

广西吴美群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29
分享

舌尖上的记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衣、食、住、行,关乎民生,缺一不可。在衣、食、住、行中,食又尤为重要。想到这里,那舌尖上的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的家乡位于桂西北仫佬山乡。记得那时是生产队大集体,累死累活干了一整天才挣一角多钱的工分,生活十分的艰苦。那时家乡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为了给肚里添点些油水,便趁着农忙时偷偷上山砍柴卖以补家用,因此便流传了一首至今还令我记忆犹新的顺口溜:出门一把斧,回来一块五;在家劳动一整天,工分一角五。由于按工分计酬,家庭劳力多的得的工分也就多,因而生活还可以勉强过得好点。家庭缺少劳力,子女在校读书多的家庭,则年年超支,生活很是艰难。我家便是这样。那时,我父亲在外地教书,里里外外全是母亲一人辛苦。但辛苦到头还是年年超支,生活紧巴巴的。那时,还是什么都要靠票的年代:吃肉凭肉票,吃粉靠粮票,买布要布票。由于家里穷,因此,对吃特别的向往。

在我的记忆中,有三种食物特别深刻的留在了我的脑海之中,那就是:猪肉、米粉和面条。

那时,虽然有食品站,但不是一般人都能吃到肉的。农家只有完成了派购生猪的任务,才拿到一两斤的油票。并且食品站有熟人或亲戚,才能买到想要的肥肉,否则只能买到一些瘦肉和骨头。曾有这么一个笑话,说的是某书记到一村校检查工作,临走时,百般叮嘱教师们,要好好工作,干好了可调到食品站工作。虽这只是一个笑话,但你可以从中看出食品站是非同一般的单位,曾令多少人向往,多少人羡慕。那时,我母亲养猪不顺手,一年到头都没有办法购猪,因此就与油票无缘。唯一的希望就是等队里的年节分鱼、肉。那时是生产队大集体,队里有猪场、鱼塘,并且专门有人负责养猪养鱼。到了年节,队长便用广播筒大声喊着:“各位乡亲,请到队里的猪场分肉分鱼!”队长从村头喊到村尾,又从村尾喊到村头。顷刻间,队里的猪场便挤满了人,把整个猪场变成了一锅滚开的粥。记得那时,我总是早早地等着,抢先排在前头,以便尽早领回鱼、肉,拿回家给母亲煮了,填充肚子,洗一洗那好久没有沾过油水的肠胃。同村的小孩均是如此,饿馋了的小孩望着鱼、肉,眼里似乎要出血,他们都在替家里的大人争排着队,以便早一点拿到鱼、肉回家解馋,洗洗那几乎要生了锈的肠和胃。

那时,家乡只有一家国营粉店,每到圩日,店里拥挤不堪,因插队而引起的争吵声以及被小偷摸去角票的惊呼的哭喊声,不时从粉店里传出,叫人听了心里感到十分酸楚。我那时,曾有过多次排了队而到自己时米粉已卖完空饿着肚子的遭遇,因而对米粉店也就特别的记忆深刻。

记得那时,能有面条下锅的,多是机关干部或是有亲戚在粮所工作的人家。那时,机关干部都有粮证,每个月到粮所买米时可以搭上一些面条。而一般的普通群众则没有这个特殊的待遇,靠的是队里年终分给的稻谷和玉米棒。面条对他们来说已成为“镜中之物”。那时,年节走亲访友送上一两包面条算是十分的珍贵和亲热。因此,曾有不少的人用刚碾过的大米跟相熟的机关干部换面条。因而,那时,能吃上一餐面条也跟能吃上一顿猪肉一样的难得。我第一次吃上可口的面条是在堂哥家里。堂哥那时在乡政府工作可以有机会买上面条。我饿狼吞食的吃相令堂哥十分的惊诧,以致他到我家看望我父母时,特地准备了两包面条作为礼物。我那时的吃相,至今跟堂哥提起,堂哥还能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可见印象之深刻呀!

当时,在仫佬山乡和我遭遇同样困境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那时梦寐以求的是如何过上温饱的生活。如今圆了“温饱梦”的家乡人,又追求更美好的“小康梦”,他们利用家乡的美食发家致富奔小康。

家乡米粉也成了家乡人的一门家庭副业,许多卖米粉的先后成了富户,盖起了漂亮的楼房。是的,家乡的米粉确实不错。家乡米粉,质地细嫩,香气扑鼻。那是一种特有的米味的芬芳。家乡米粉是用本地的优质米来制成的。先将米用泉水洗干净,然后,用手或是电磨磨成粉浆,再将粉浆煮成粉,蒸的时候特别讲究火候及时间。火小了,蒸久了,蒸出来的米粉软而会断,难以切成粉丝。火太大了,蒸太快了,蒸出来的米粉或是焦黄或是不熟。有经验的粉师傅,很会控制火候及时间,蒸出来的米粉又软又韧,切成丝。白脆脆的,柔韧韧的耐煮又耐看。炎炎夏日,正当你唇焦口燥之时,来它一碗家乡凉拌切粉,会使你口里生津,舒适凉快无穷。家乡粉摊很多,摊主很讲信誉;童叟无欺,货足价实。餐具总是用热开水泡着,洗得干干净净。摊主服务热情周到。

家乡米分除了切粉之外,还有榨粉。每到圩日,天还未亮,那熟悉的家乡的舂米声便飘荡在山村的上空,传入耳膜。“嘭、嘭、嘭”。悠长、动听,有如家乡动听的山歌。把人带到一片幽静的田园风光之中。那是做榨粉的乡亲在舂着粉团。冬日吃榨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你赶圩冷得发抖的时候,吃上一碗刚从热锅里捞出的捞锅榨粉,你的心头会暖暖的,寒气顿时全消。圩日,粉摊比比皆是。吃谁家的由你选择决定。随着竞争的激烈,各粉摊摊主大展其能,各显神通;有的采取优惠政策,从加米粉份量入手;有的则从提高质量入手;更多的从顾客心里入手,在多加米粉、配料之后,再来一勺炒花生,以吸引顾客。竞争归竞争,但家乡人人情味极浓,从没有因为抢顾客而红脸过,看着粉摊一派和气的景象,你会被乡人的淳朴与善良所感动。今非昔比,现在赶圩,你用不着担心吃不到米粉。你看,那七八个腰包鼓底的乡人,正端来炒好的猪肉及煮好的米粉。在粉摊前,划拳猜码,尽情吃喝。也难怪,如今有了钱,谁个赶圩不喝它几盅呢!家乡米粉还吸引了远方的客人。一位外地游客,吃了家乡的米粉后,连连赞不绝口:“软香可口,味道不错,想不到这仫佬山乡的米粉竟是这般的好吃!”

尽管岁月流逝,但舌尖上的往事却难以忘怀。虽然那苦等盼吃的日子远去了,但它却像一个参照物牢牢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之中,记录着家乡父老昔日曾走过的足迹,更见证了家乡今日的发展和变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