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西吴美群的头像

广西吴美群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04
分享

远去的柴堆

儿时有许多抹不掉的记忆,然而我对柴堆的记忆却尤为深刻,尤为难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堆柴堆。记得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便开始跟着母亲到山上去砍柴。当时是生产队大集体,生产队里有猪场,负责养猪和熬酒。这都少不了要大量烧柴。于是,社员们便有为猪场砍柴的任务。完成任务,年底才能分到队里猪场的猪肉。因为弟弟还小,父亲又在外地教书,家里只有母亲一个劳力。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也为了完成队里的砍柴任务和自家的用柴烧柴,每个星期天学校不上课,我几乎都跟随母亲到对河那边的山里去砍柴。我把砍得的柴火堆成了一个柴堆,这个柴堆是我劳动的成果,看到它心里很高兴,母亲夸奖我,父亲鼓励我。当时,我很累,然而心里很甜。家里有了柴堆就有了烧火做饭的保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下农村没有煤气,更没有用电做燃料,只有用柴火烧火做饭。柴火成为村民生存、生活的唯一的重要燃料。

砍柴是需要技术的。砍柴前,首先要把柴刀磨好。柴刀锋利了,才能砍得柴人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砍柴前,要把柴刀磨好,柴刀锋利了,才能在砍柴时省时又不费力。其次要选择柴的类型。在柴的选择上,不能砍一些含水量高、质地较为酥松的树,这样的树湿的烧不着,干的不耐烧,而要选择一些质地较硬、水分较少的树作为柴。第三要选择好捆柴的绳索。我们上山砍柴,一般是不带绳子的,通常用藤条作为捆绑的绳索。选择藤条时,要选软的藤条,这样的藤条不易折断,可当作绳索来捆柴。如果选择硬的藤条作为捆绑的绳索,那你就麻烦了。硬的藤条捆柴时既让你费力,又容易折断,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呀。

砍柴又是一项非常累、非常艰辛的劳动,而且有时也是一种对人意志进行挑战的劳动。饥饿、疼痛、疲劳、害怕、忍耐伴随着每一次砍柴劳动,每次砍柴回来,人就像要散架一般。丢下沉重的柴担,仿佛刚刚卸下千斤重担,狼吞虎咽地吃上两碗饭,美美地睡上一觉。接下来的几天里,腿痛,肩酸,人会显得特别的疲劳。

夏天砍柴尤为辛苦。记得有一次,跟同村的伙伴们到离家较远的山里砍柴。时值盛夏,天气炎热,走在回家的路上,沉重的柴担在肩膀上换来换去,让人产生撕裂和针插一般的疼痛,大家艰难地出着粗气,汗水从头上流过眼睛、脸颊、渗进嘴里、穿过颈脖,流进胸脯和脊背,和身上汗水汇聚一起。哪一刻,人仿佛随时有可能轰然而倒了下了。偏偏这时,口渴难忍。但路边没有泉水,需要再走一段路,才有一口山泉。望梅止渴,盼望喝水的欲望在支撑着大家向前挪步,一步,两步,三步……终于来到了山泉边。大家虽然累得歪歪斜斜踉踉跄跄,但见到水都不约而同地把柴担从肩膀上摔下来,用双手捧着山泉水往嘴巴里灌。动嘴三分力,喝够了水,休息片刻,人仿佛一下子轻松多了。看着大家极度疲劳的狼狈相,我心里想:什么时候不用砍柴,用电来煮饭那该多好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不用砍柴来煮饭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国家的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政策,犹如一夜春风,吹拂大石山区的千山万弄,让昔日光秃秃的石山重新披上了绿装。加上农村电网改造这一惠民政策的深入实施,让偏远山区昔日豆黄的煤油灯纷纷换上了明亮的电灯。有了电,谁还用柴火烟熏火燎地去做饭呢。如今乡下农村用电做饭,用煤气炒菜,省事省力省时省工,可方便多了。

昔日的柴堆远去了,乡下农村用电做饭用煤气炒菜的好日子到来了。这一去一来,不正是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日益幸福美好的最好见证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