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西吴美群的头像

广西吴美群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02
分享

久违的蛙声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孟夏时节,傍晚时分,一场大雨过后,远处的田野间池塘边便传来一阵阵“呱呱呱呱”的蛙鸣声。这久违的蛙声,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

我的家乡位于桂西北仫佬山乡西部,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河对岸是一大片的农田,阳春三月到来之际,家乡的父老乡亲便早早地扛着犁铧,牵着老牛,走向那一片希望的田野,不消几日,那些灰蒙蒙耷拉着枯草的田野被耙得泛起黑色的油光,一圈一圈翻起的犁痕似一篇篇田园诗行。那一方方的稻田很快会长出一片片青青的秧苗。这时,青蛙们就开始粉墨登场了,“呱呱呱呱”的蛙鸣声此起彼伏,像是一首首美妙动听的催眠曲慢慢带你进入甜美的梦乡。

“双抢”夜晚放田水时的蛙鸣声令我记忆尤为深刻。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参加了“双抢”的劳动。分田到户后,由于父亲在外地教书,母亲成了家庭的主力。舅舅见我们家缺少劳力,便主动过来帮忙。大清早,天才蒙蒙亮,母亲便起床做早饭了。我和弟弟起来吃了早餐,便拿着母亲已为我们准备好的镰刀,跟随母亲来到田间收割。我和弟弟负责割着谷子。立在稻田里,这个时候稻田里是较为干燥的,收割的过程一直要弯着腰,以6-8株为一排,割下后放好在一边,然后向前移动脚步,依次收割。而这时候的太阳丝毫不会收起它的温暖,把最强的光和热献给正在劳作的人们。空气里没有一丝风,汗早已把身上浸了一遍又一遍。稻穗剌在身上,脸上,又疼又痒。弟弟年纪小,不懂事,总是想方设法的偷懒。割谷子的时候,才割几排,就站起来休息,或者不时到水壶边去喝水。母亲和舅舅则踩着打谷机,汗流浃背地收打着我们割倒的谷子。经过一天的劳作,通常会有十余袋装满谷子的袋子立在田地里。到了收工的时候,用人力把这一个个袋子扛起来,沿着田埂,扛到能够停大板车的路上,再拉回家。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收割过程。

收割工作结束后,马上进行的是栽种晚稻工作。栽种晚稻需要放水进田,只有放满水,才能犁、耙田面。这时母亲便叫我去放水。因为大家都是差不多在同一个时间完成收割,所以放水是个大问题,水源有限,大家都抢着放。水渠虽然修到各个田边,四通八达,但是放水得一家一家来。放完了一家,把田埂上的缺口堵上,水渠上的堵口除去,水才能放到下一家。大多数时候都大家商量着放,但也有出纠纷的时候。为了放水,通常得守夜,得整夜盯着,防止晚上有人把缺口打开。寂静的夜晚,一个人守在水渠边,一直等到田里的水放够之后才能离开,真是既寂寞又害怕。此时,能够帮助我驱赶寂寞和害怕的唯有蛙鸣声。宁静的夜晚,蛙鸣更欢畅了。“呱”——“呱呱”——“呱呱呱呱”,蛙声有独鸣,有合鸣,有高潮有静歇,静动结合。音量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忽小忽大,高低起伏。形式时而独唱,时而二重唱,时而大合唱,交相辉映,响彻云霄,共同奏响了乡村夜晚独有的嘹亮高亢的“田园合奏曲”。那嘹亮高亢的蛙鸣声,给寂静和空旷的田野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给寂寞和害怕的我增添了莫大的慰籍和勇气。

曾有那么一段时期,由于水体污染,家乡的青蛙频临灭绝的境地。寥寥几只青蛙,在乡村的夜里孤独地鸣叫着,声调低沉哀婉,带着几分辛酸,几分胆怯,几分凄凉和无奈。这蛙鸣声,声声幽怨,声声滴血。曾经给乡村夜晚带来无限生机和安慰的蛙鸣声日渐消失,令人感叹,令人痛惜。

近年来,由于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家乡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防污治污,成效明显,山清水秀,水清草茂。消失多年的蛙鸣声又再度响亮了起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今那嘹亮高亢的“呱呱呱呱”的蛙鸣声又响彻了家乡的夜空。这久违的蛙声,让人倍感那么的亲切那么的珍贵那么的难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