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波涛的头像

艾波涛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4/08
分享

落墨香如故 拈毫即随喜——兼论大众文化与大众对联

 

落墨香如故 拈毫即随喜
       ——兼论大众文化与大众对联
 


好像在以前的联对中善人曾对在下说过:“写长联的人,值得佩服。我不写长联的原因是,写长联太难,不如 写 五绝 或 七绝 ”;本来也没多在意,但在随后的即兴联对 临屏而就的过程中,却深深地体会到善人的言辞真是太对了、太深刻了,咱且不说长联到底有多难写,单说这短联或短句好写的妙处吧。所谓的好写其实就是短句完全可以出口成章、信手拈来,五言如此,七言虽增加了些许难度,自然也还是在易控范围内,说到短联或短句——特别是五个字以下的短联好写的妙处,那么我们到由韵然阁主人为拈毫随喜,一瓣心香——

      不管是谁(您)若能来到这里欣赏一下韵然阁里的书画对联,必定会深受其“金石多趣 月白风清”、“积健为雄 室雅人和”、“有容乃大 清静安然 ”、“拈毫随喜 一瓣心香” 书画联的感染和熏陶——

韵然阁有容乃大
启功体形态轻盈

这里文词佳妙,妙语连珠,联对简洁、书法技艺超群——阁内可谓是“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浏览之后禁不住会对韵然阁主的佩服、景仰之情油然而生,豁然起敬之余还会即兴联对(曰):落墨香如故 拈毫即随喜。

进而集句成联题贺、题赠:韵然阁主人——

落墨香如故 金石多趣 月白风清书画联
拈毫即随喜 积健为雄 室雅人和韵然阁

浏览完韵然阁美妙的书法和精巧的联对,不仅见识到了技艺超群的书法艺术,还能够写出简洁明快、循规蹈矩、合乎平仄联律的雅联,自然是心情愉悦,愉悦之余还有点沾沾自喜,甚至还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乘兴便将——

落墨香如故
拈毫即随喜


落墨香如故(44124)之美高于只有两种声调的句子,但也还是达不到真正的声律美,不难看出单练四声写联确实增加了难度,五言尚且如此,那五言以上或者说七言以上就更加难了;按四声规则,七言及以上长联如何写,也是尚待研究的课题,正如开篇善人所言:“不写长联的原因是,写长联太难,不如 写 五绝 或 七绝” ,也道出了四喜声写长联的难点,相信善人的四喜声在深入的研究后,会有一些涉略,四喜声的纵深地带,还有待于善人继续研究或挖掘了——这或许是不亚于唐宋时期诗词文化跃入巅峰的研究课题吧。


单练四声难度大
合并平仄困惑小


不错,自唐宋以至近代,诗词是以格律和谱系示人的,甚至发展到了诗词只要按七言、五言或词牌名去填写即可,对联的平仄也是明清时代人们苦于无法创新和发展,而同样照猫画虎的(也有联谱)结果,都是固化了的形态,但这仅仅是其冰山的一角,这种状况说长了也就一千多年的时光可以追溯,远不是诗词(包括对联)的全部。

常说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作为文学体裁的诗词少说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有被奉为中国文化经典的风雅颂,还有楚辞——九歌离骚都是瑰宝级的诗词;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其实词最初就是相对于格律诗的自由体诗,只是在固化文学体裁盛行的时代,那些自由体诗或者说那些好的词(名人作品)又被人们拿来做了样板,把她们的字数、行数、平仄固化起来,并为其起个词牌名,成了人们今天眼中的词。

事实上唐朝以前或唐朝本身的格律体系其实是很宽松的,当时即使是 五律平仄结构也是多样化的(据学者研究统计其中仅12位诗人就累计用了 25种平仄结构(平仄句式)),只要求你写多少句,用什么韵皆可;其实格律从未真正定格,把格律看的很重的是明清时期,中国文化中的诗词发展到唐宋达到了巅峰,唐诗宋词成了中国文学领域了的标杆,后来者确实再也无法超越或再创新了,这个时期的人们大都墨守陈规,出现一套所谓135不论,246分明的死板而不完善的格律也是在情理之中,虽然很多人都不认可,但还是被更墨守陈规的人们所看重。

纵观音律史上的平仄规则演化,我们须知平仄原本也是基于音律之美和写作之便的产物,他也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不知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或探索并形成或代替了我们已经不知名了的什么规则,自然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种结合体或者说是合并体(是来自官话古五音)的平仄规则旨在简化声律把握的难度,但其致命点确是其声律的局限性和范围的不确定性(中国语言太丰富了,方言(据说有十大方言)与官话一直都在并行发展,所以不管是古音还是今音都局限在很狭窄的官话范围里(再加上官话也在不断地发展或变革),所以在整体言语里的简化自然就无从谈起了,这也是很多以前的名人名句名篇,用规则解释不了的缘由)——其实平仄与四声喜全递声律规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唯分类不同而已,是谓两声与四声的区别,四声理论只是讲现在的平仄体系不科学(即笼统无用), 其实并没有否定平仄(因为否定平仄就是否定四声),当然四喜声同样还没有达到完美无缺的程度,更完美的研究是研究所有声调结构,这样更科学合理——但却更需要有人付出更大的心血和代价。

善人是首位研究了 4字句的16种平仄机构和256种声调结构的研究者,若简单的分类,他将4字句的256种声调结构的发音之美分成四个等级,他还有更科学的分类,将4字句的256种声调结构的发音之美分成11个等级,详细的内容请参见善人《声律史的革命》帖子!关于四喜声律的地位和前途问题,大多数联友们自然还是有着客观公正的观念的,神仙说道2012有言: “对四声我是喜欢的。就是比较难想。但抑扬顿挫的确实有点意思。谁介意别跟他玩就是了。大家不必伤和气。” 辛马家414说的更深刻一些: “ 四声喜是对联的一种新玩法,它确实增加了对联的难度,考验联友的智力。喜欢挑战的,可以试着对几下。” 四喜声是不是声律革命,能不能推翻和替代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对联平仄规则,这实在无法预测的事情,只能顺其自然,拭目以待。


中国文化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形制上的大发展,除了不可考的五千年中那些未知阶段外,思想文化大发展、人文知识大爆炸的时期要数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和近代五四时期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文化运动了,这两个运动,前一次是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石和框架,经过秦汉以来大一统的融合和同化,直到唐宋时期发展到了巅峰;而我们眼前发生的这次以科学民主为主导的运动,则是又一次地把中华民族推向好了世界历史的前沿地带,而我们则就处在这个敏感和重要的时代,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没有人怀疑其登上世界最高峰的能力和结局了,但文化发展是否也能同步地登上世界最高峰上,达到世界性的巅峰,还是值得深思:如果我们仍然将我们的文化圉于上一个时期(唐宋)的巅峰状态下(这个巅峰已经不是最高峰了),或者说仍要抱着那个时期最辉煌的东西不放的话,就很难预测其命运了。

诗词尚有自由身
联对岂无大众体

当然大的格局我们只能去观测其发展的脉络,甚至可以去预见或意淫其结局的可喜可乐处,但在微观的形态,或者说具体到我们每个个体在对待文化的心态和理念上,圉于往日的辉煌或巅峰状态上无法自拔,那将是极其可悲的事情,冠冕堂皇的话无需多说,就诗词——包括对联的发展和创新确实来不得半点的矫情,中国文化要登上世界最高峰上、达到世界性的巅峰,需要在文化形态上不仅要做到科学民主,而且还要做到核心理念和文化理念的大众化,五四时期以来实行的白话文,以及新中国实行的简体字,都从形制上为中国文化登上世界性的巅峰奠定了基石,鉴于中国文化的大众化趋势和世界文化的大众化趋势,对联文化的发展也必定会形成大众化的趋势 , 大众文化需要大众化的对联,拘泥平仄会使对联走向没落或死胡同,真正的出路在于大众化,所有的文化形式和文化体裁莫不如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