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波涛的头像

艾波涛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4/15
分享

兔年新春——你来了么?

 

兔年新春——你来了么?

 

 

兔年新春——你来了么?

——大年初四逛古都

 

        春节年年过,  兔年新春却不一般——今年女儿从上海回来探亲:由于火车票不好买,就只有买飞机票,但飞机票又买不好,往返都是双飞,且初四就要返沪,这不没几天这年就过完了。 正月初四,我们目送着女儿排队、安检,然后就悄悄地淹没在我们视野里的人群中。送走了姑娘,在候机大厅里待了一会儿,我们 便乘坐机场的一号线:机场——钟楼(美仑酒店)的大巴士离开,不一会儿就到达西安已经闭合多年的城墙边上,从安定门——西门入城,沿西大街到达钟鼓楼广场对面的美仑酒店门口—— 

 

       城墙复合多辟通道    古城光耀走向世界

 

        西安自是人们所向往的古城,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古都之首。西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而且更为独特的是这里城市间的那种古今完美融合。她不仅有保存下来的较完整的古老城墙和呈幅射状地散落在现今还存续的古城四周东西南北向上众多的古迹,周秦汉唐已很遥远,大多都已埋入地下或被风霜雨雪剥蚀的失去了影踪,亦或也有些已留在了历史卷宗里,为后人留下了些模糊的大摸样,但其残缺不全自不待言。现存的古城只是明代留下来的,经过六百多年的洗礼,变迁虽不是很大,但也早已失去了先前的历史痕迹。

 

        西安城墙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 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由于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所以墙顶既可以跑车和操练。是一个冷兵器时代颇为有效的“防御”战略体系——由于朝代更迭,这一“防御”战略体系自然也曾饱受战火蹂躏,仅西安古城的城门就都是几经损毁和修复了。其中,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由长乐门(今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将士们一听此言群情激愤点火烧毁了长乐门城楼,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

 

       辛亥革命时,清兵龟缩城内抵抗新军的进攻。当时安远门(今北门)的城楼是满族人的弹药库,里边驻守的清兵负隅顽抗,新军集中火力轰击弹药库,致使清兵受到致命打击并全线溃败,统治西安人民265年的清政府被推翻了,但遗憾的是雄伟壮美的安远门(今北门)的城楼,也在战火中被毁掉了。

  

著名的“二虎守长安”,是发生在1926年的一次攻守战斗激烈、持续八个月之久的艰苦战役——战斗中永宁门(今南门)失去了美丽的箭楼。当然也充分显示了城墙“深沟高垒”的防守优势,直到冯玉祥率部援陕,出奇制胜才解了西安之围。1928年西安人民为纪念冯玉祥将军的历史功绩在城西豁口处建了一个城门——取名玉祥门。1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陕西战役中强渡渭河后冲破敌人的火力封锁直捣西安城,也是在炸开安定门(今西门)将红旗直插钟楼上解放了西安。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城墙的多处豁口处开辟了新的城门:东面建有朝阳门,南面建有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朱雀门、含光门,北面建有尚德门、尚勤门、尚俭门、尚武门。于1953年开通并新建的和平门与火车站、大雁塔处在同一南北轴线上,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笔者在这里(西安交大)读书,那时的西安古城除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楼和瓮城还算完整外,再就是一些不太连续着的城墙了,印象中 的西安城墙及其城门楼破旧灰暗、残缺不全、破损严重,只有那座我们经常穿行的和平门及其门洞,因了建筑的时日尚短还算受看一些。

 

后来在大规模修复城墙、修葺城墙的同时还开始了环城公园的建设,截止1986年,在修复、修葺城墙的过程中又开辟新建了建国门、尚德门、尚勤门、尚俭门,后来直到2006年5月西安城墙才完全弥合、修建完工,古城闭合后又成了一座冷兵器时代名副其实的方城——但却没有了丝毫的防御体系的价值和战略意义。  

 

     如今的西安城墙上,从北开始若顺时针地数过去依次就有: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安定门、玉祥门十八个城门或城门门洞。

 

古城墙的闭合,虽然实现了把拥有千百年历史的西安城墙完整连接起来的梦想,但并不能将历史留下,更不能将历史过程中的裂痕缝合。 虽然新建的城门所取名字里多喻义着崇遵道德、勤俭持家的中国传统美德,取意也都向往和平尊崇勤俭,但西安城墙及其城门只不过作为长安古城复兴计划的载体而已,现在正逐步成为西安历史文化的一个核心板块——体现人文西安、古都西安特色的一个重要品牌和西安通往世界的一张特色名片,目的依然是在走向世界。

 

   虽然这些年搞了“唐都上元不夜城”主题灯会、中秋赏月、“钟鸣盛世,祈福长安”盛典、西安嘉宾城墙游等不少大型活动,但这些活动活动都是在冲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高端,并不是要回归或复古。因此城墙复合了,但城门洞却增多了,复合的是古迹,增多的却是走向世界的通道——成为世界大都会的通道。当然,复合不能恢复汉唐时代古长安的世界大都会地位,但走向世界却是再现汉唐古长安韵味和雄风的捷径。通道增加了,道路畅通了,到达目的地的时刻自然也不远了——当然即使是到达了目的地,尊崇历史、尊崇道德、向往和平、勤俭持家自然仍应是我们应有的情怀。

 

 

        西大街古韵依旧在 都城隍庙仍在复原

 

         古城西安当然是闻名遐迩,但古城里的东西南北街道纵横、横平竖直更是尽人皆知、人见人爱,不管你对西安陌生与否,到了这里断不会迷路或走失。由于在这里读书,又在离这里不很远的地方工作,这些年来也常到城里来转转或逛逛,因此对于西安还不算太陌生,但对西大街却从来没有好好地逛上一逛,即使在几十年前在西安城里城外还大多是平房或低层建筑时,也只是在钟楼附近往西走过鼓楼,但从来也没有将其走到头过。

 

    几十年过去了,西安的城市发展已经使得所有的街道变了模样。城墙外的高楼大厦暂且不去管它,光城墙里面的街道也早已不是过去的老模样了——以钟楼作为中心点,东西南北都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东大街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商业街,南大街则是有名的金融街,而西大街虽然楼也变高了、变新了,但依然还保留着西安古城的古色、古香和古韵。因此,到了西安若不到西大街走走,就无法体会到西安城市的古老和街区的古韵之味道。

 

       当我们在西大街86号——鼓楼斜对的面美仑酒店门口下车时,街上的行人和车辆还很少,大部分商店还都关着门,平时闹热扰攘的钟鼓楼广场也异常地寂静,大街上冷清但还算安静。难得今天又得空,我们便决定要好好地逛逛西大街,于是便沿着西大街逛了过去。

 

    由于商家都关着门,也就消除了夫人逛商场得冲动和念想,我们便得以悠闲地倘佯在这古色、古香、古韵当中——虽然这条街上也不乏有象百盛、民生这样的大商业集团的营业场所或零售店铺,但更多得还是象回民街、都城隍庙这样的市井之所和古迹名胜。

 

    西大街上并没有太高的建筑,因此钟鼓楼广场也就并没有淹没在水泥钢筋的森林里,依然在傲视着整条街上的仿古建筑,顺着钟鼓楼广场往西一路走来,一幅已经现代化了的古街道迎面而来。那临街得红色廊柱虽然高低粗细不等,但都是一色的汉唐风格——红圆紫方,街两侧的建筑物上无论是墙面还是窗户,都是秦汉色调、汉唐风韵;而高低不等错落有致、左右对称的顶楼上那巧夺天工的雕梁画栋,就更显得美轮美奂,不仅全都是斗拱出檐、气宇非凡,而且也都是一色得琉璃瓦覆顶,在一派碧瓦丹檀中更显得 雄伟壮观、古色古香。

 

    初四在西大街上漫步,还真是悠闲自在,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西大街大学习巷东侧的 西安都城隍庙前, 临街新建的大牌楼由六根正柱,十二根辅柱,十二根戗柱支撑,由一个主楼,两个次楼,五开间组成。新牌楼总高14.5米,斗拱飞檐,气宇非凡,蔚为壮观——主楼斗拱一十九踩,次楼斗拱一十五踩,托起8.1米进深的宏大屋面——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举国罕见,牌楼正面大匾上书四个贴金大字“都城隍庙”。

 

  在这个五间开的大牌坊牌楼的正面和背面的中间都是孔雀蓝衬底的二龙戏珠图案,描绘了两条升、降龙追逐着火焰宝珠的场景。“二龙戏珠”的两边分别是一条坐龙。中间的四角上还分别刻着两条行龙。中间的两边分别是东、西侧间,每个侧间上各有一幅石绿色衬底的“龙凤呈祥”木雕彩画。“龙凤呈祥”两边则分别是一只啜花凤凰。每个“龙凤呈祥”木雕彩画的四角上还分别刻着牡丹花。整座牌楼上无论那雄立的巨柱,还是那飞展的角檐——雕饰无不在扬祥瑞之气,彩绘无不在闪金碧之辉。

 

        在牌楼前照了像后,再往里走,是城隍庙的新建骑楼——高15米,面宽17米,进深9.6米;新骑楼保持旧貌,为阁式建筑,由两层楼、三开间组成。骑楼的二层楼顶是歇山顶,一层楼顶则为顶。楼顶从上到下依次由垫板枋、斗拱、平枋构成。平坊上绘有蔓草围绕三火珠的图案。骑楼上还雕刻雀替。骑楼一层的天花板为藻顶,绘有莲花图案。整座骑楼美轮美奂,艳丽而不失典雅,秀美却又不失庄严。

 

       牌楼和紧挨着的骑楼上的所有龙、凤、花纹装饰共耗费了约5万张“御用”贴金,又一次再现了盛世修庙的奢侈和浮华,但愿不要被兴衰周期的循环往复所验证。

 

       西安都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东门内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现址,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数省城隍,故称“都城隍庙”。清代则屡毁屡建、屡建屡毁,雍正元年(1723年)庙毁于火,同年又由川陕总督年羹尧移用明代秦王朱爽府第砖石木料重修——重修后“规模宏大,栋宇崇宏,雄伟壮观甲关中”。

 

       都城隍庙属道教宫观,原有牌坊前由一对铁狮子镇守,山门内还有一条百米长的青石甬道,两侧是威武雄壮的“帅神”相封守护。由南向北,依次是文昌阁、钟楼、二山门、戏楼、牌坊、大殿、二殿、牌楼、寝殿。整个庙院宫观碧瓦丹檀、画栋雕梁、巧夺天工、美轮美奂,规模宏大、左右对称、布局整齐、当时庙院规模宏大,分庙院和道院两大部分;两侧是道众居住修真的东西道院,共有33宫。既是道教文化的胜地,也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旧时,这里信众如潮,香火鼎盛,周边地区信众“过境必经”,常常人潮涌动,摩肩接踵。

 

     这里不仅是西安著名的古道教庙宇,而且还是商贾百工技艺云集之地—— 由于历史原因,西安都城隍庙长期以来,一直都被百货商店占用着,曾经被辟为西安都城隍庙商场。虽然在2001年06月25日,西安都城隍庙就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但直到2003年3月,西安市政府才出资,将庙内商贩迁出,并将庙产归还给了道教协会。尔后在西大街旧城改造时,随着工程的进展,城隍庙才有了全面系统规划,这座都城隍庙往日的雄姿现在正慢慢地开始恢复。 

 

          2005年10月启动的城隍庙庙前广场改造工程目前已经完工,修复和重建了巍峨壮观的都城隍庙大牌楼和山门骑楼,使其与钟鼓楼遥相呼应,又成为古都西安的一个景观。

 

       我们通过新建的大牌楼新骑楼,顺着曾经的甬道进入都城隍庙内,院内已经没有了曾经的碧瓦丹檀、雕梁画栋,规模和布局也无往日的整齐和宏大了。庙院和道院还没有完全恢复,已有的文昌阁也显得毫无生气,院内当中一个空架子戏楼还没有封顶,下面戏台边上用紫红色的帷幔包裹着,可能不愿让人看到其寒酸或褴陋的模样,其上展示的十二生肖运呈倒是还吸引了一些人气,间或还有人去瞄上它几眼。

 

        正面的大殿也还是个空架子,已经封顶的大殿屋顶正中,一大片的琉璃瓦还没有完全铺设好,平坦宽阔的屋顶堆放着杂乱的琉璃瓦和其它建筑材料,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什么……,一个大殿维修捐款处的牌子,道出了现在大殿的状态。笔者在大殿前,徘徊着看了看内部已就位的城隍神金色塑象和还家涂四壁空荡荡的大殿——据介绍:大殿前面高大硕圆的廊柱和殿柱以及厚重的门扇,都是原大殿的材料,看着其裸露着的苍桑感倒使人不好意思再去怀疑其真伪,有的殿柱和廊柱已经涂上了一层黄中带灰类似于腻子一样的防腐材料。

 

目前正在修缮的大殿就是清雍正元年(1723)重修过的大殿,由于诸多因素大殿已被毁坏的只剩下了现在这样的空架子,正在逐步修缮恢复,最终要复原成清雍正元年(1723)重修大殿的模样——成为一座殿内塑有城隍、判官、小鬼等像的大殿。复原后大殿不仅会琉璃覆顶、斗拱出檐、雄伟状观,而且在前檐、格扇门窗上,还将会浮雕各种雕工精细、图案精美的花纹和图案,亦可谓是碧瓦丹檀、画栋雕梁,美不胜收。

 

       据介绍:这里还要恢复“都城隍庙”的文化遗存——城隍鼓乐:作为都城隍庙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据说鼓乐脱胎于唐代宫廷音乐的城隍鼓乐,被誉为“古代中国音乐的活化石”或“古代长安的交响乐”,届时一定会成为中国古乐的一朵奇葩。

 

         留连了一阵儿便 出得门来,“都城隍庙”临街的新牌楼,背面大匾上书四个贴金大字“你来了么”,令人称奇不已,据说连同牌楼正面大匾上的那四个贴金大字“都城隍庙”——这八个大字均选自颜真卿的真迹楷书。背面这个“你来了么”还真有点意思,俏皮中透着亲切和恢谐,亲切中又透着调侃和回味,活灵活现地为老百姓爱到城隍庙来以及城隍庙在古代有多热闹作出了注解。

 

       面对“你来了么”这个独特的送别词儿,我们自然也要对着城隍说:兔年新春——我们来了。

 

 

 

曲江池水京华地  寒窑故事妇人泪

 

          向都城隍说过:“我们来了”。我们便沿着西大街往回走,到达钟鼓楼广场后,在东面拾级而下,世纪金花的地下、地上商场此时也是店员比顾客多,大过年的也没什么购买欲望,转了一圈后进入钟楼下的环形过街通道,几个转弯后便拾级而上,来到了开元商厦——陪着夫人在里面足足逛了一个多小时,也没看上什么中意的东西,在顶层小吃城吃了些东西后,在下楼时又随便地转了转,便结束了逛商场的活动。

 

     在钟楼南侧乘609次公交车直达大唐芙蓉园南门,往前走没多远就到了雁南二路及雁南三路之间唐城墙遗址公园的北端,在那个孤孤单单——也是唯一的饮料厅买饮料时问老板,唐城墙遗址在那儿呢,老板笑着说就在脚下,是啊!唐城墙不仅早已被千百年来的风雨苍桑和时空转换泯殁的没有了模样,而且也早已被尘封在了不同年代的地层下了。老板随后又告诉我们,只在前面,有从地下挖出来的城墙地基可供参观。

 

     这里是唐代长安城的南城墙所在地,向东一直到曲江池遗址,长达数公里——唐城墙遗址公园没有围墙,也不收门票,是完完全全的开放式遗址公园。我们由西向东把唐城墙遗址公园走了个遍,才在唐城墙遗址公园的一角看到了那个由一米多高的玻璃围墙围起来的两处唐城墙遗址,每处大约有18平方米,只有城墙的地基部分,完全是夯土筑成,墙基宽3.8米至3.9米,两次夯土筑成。

 

    唐城墙遗址公园给人的感觉确实名不符实,就那两处小小的夯土地基,若不经意或不注意,一般很难被发现。当然我们不能希冀在遗址里看到唐城墙,但也不能连城墙在那里都不知道,就稀里糊涂的在偌大的一片(占地540亩)荒滩河沟里转来转去,其间以唐诗人物和唐诗意境展示为主题的所谓开放式唐文化艺术长廊、书法雕塑、园林景观——尽管宣称这里是“集艺术享受、文化鉴赏、活动休憩的高品位场所”,亦显得与唐城墙遗址公园这一名称格格不入,自然也在初春的枯荒潇瑟之中无精打彩、毫无生机。总之,园内的主题性不强,似乎这里就是唐诗的海洋,若说是唐诗主题公园或许更加贴切些。

 

     与唐城墙遗址公园毗邻着的曲江池遗址公园,也没有围墙,自然也不收门票,都是完完全全的开放式遗址公园——

  

曲江池遗址地处西安东南郊少陵原头的一块低洼地带,自然形成湖泊,曲江区域古时候是一片天然池沼,秦代称为隑洲,曾建有著名离宫--宜春宫。因其水波浩渺,池岸曲折,形似广陵之江,汉武帝时取名曲江。在隋代修建大兴城时,曲江也被纳入了城廓之中,又改称为芙蓉池。唐代曾大规模营建曲江池——凿黄渠、辟御苑、筑夹城、建大雁塔、修新开门,于是曲江成为当时千亩水域、京华名冠的游览观赏圣地。曲江流饮、雁塔题名、杏园宴、寒窑故事等典故传说,更是使得曲江池声名远播,文脉流长。遗憾的是在唐末,曲江池却因战乱使得宫殿废圮、池水干涸,园林胜景几无所存,随后便逐渐被垦荒为田圃或撂为荒滩野地。

 

       2007年7月,由曲江新区投巨资,依照曲江池历史水系和文物勘探成果,重新规划建设出了一个集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城市游憩、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开放式园林生态工程--曲江池遗址公园。

 

       这个作为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曲江池遗址公园,于二OO八年七月一日正式建成开放——重建后的曲江池遗址公园占地951. 41亩,其中水域面积500.5亩(由我国著名设计大师张锦秋担纲总规划设计,由陕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总承包施工)。分别由仿唐建筑、园林景观、人工湖体、景观设施、道路与桥梁等组成八大景区三十六个景点。

 

      园区内主要建筑和文化景观有:艺术人家、江滩跌水、芦荡栈桥、柳堤春晓、湖心仙岛、阅江酒楼、江上居肆、畅观茶院等,总建筑面积28659平方米。主要建筑采用灰色亚光琉璃瓦屋面,仿木色油漆外立面,整个建筑群都试图想展示古朴典雅、展示所谓的盛唐气息。园区共栽培各类植物70种。其中乔木9194株、灌木90347株。设有景观小品129处,展品2572个。园内人工湖驳岸总长5278米,蓄水量55.39万立方米。园区建有8924米内外两条环湖路,五座桥梁和四个入口广场——园林建筑互为因循、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古今融合,人与自然的和谐。

 

      整个曲江池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不仅彰显了秦汉雄风,而且还传承了隋唐的源脉,在跨塬带隰中,在湖泊延连里,完美地再现了历史胜景,据说也是西安皇城复兴计划的扛鼎之作,在诸多的文宣中也曾被誉为人文西安、古今融合,是人于自然和谐融合的现代园林典范。

我们在唐城墙遗址公园里转了一圈,虽没看到什么 唐城墙或真正的遗址,却感觉到了些许的疲累,等到了与此毗邻的曲江池遗址公园时,再也没有了刚才那份情怀去徒步环池了。

 

        于是我们 在与唐城墙遗址公园毗邻着的曲江池遗址公园最北部的濯缨桥西侧踏上了曲江池的环池路,向南越过汉武泉桥后,从百花亭和汉武泉鸣中间的通道,继续沿着环池路向西进入曲江池遗址公园西北部主入口处的中和广场及其功能服务区——中和广场南侧有一组仿唐建筑名叫“鸿胪”——

 

原来的“鸿胪”是唐代专管朝廷庆贺赞导之礼和接待外宾的官员,现在“鸿胪“却是唐曲江池遗址公园游客服务中心,乘车游园、租用脚踏人力车(有单人、双人、多人供选择)都在这里买票或付费。功能区的中央除了作为长长的环池游乐车的进出站(停车点)和一个不很大的人力脚踏车棚(借车还车处)外,还分布了众多充气式游乐项目的游乐场地,北侧的中和广场以及整个功能服务区内,还有不少小帐篷、小摊贩,正在销售各式各样的奇石美玉亦或纪念品。穿梭和游玩其间的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我们在此租了一辆双人脚踏人力车,便开始了我们的环池之旅。

 

        从中和广场出来,直接骑行进入曲江池环池西路,初春时节曲江池自然没有了水面的烟波浩淼和湖边绿色,一片成行垂柳和枯荒的草地伴随着环池路,向向南沿伸,没骑多远就越过了艺术人家景区——曲江池历史博物馆、三秦民间艺术博物馆以及名书画家展览工作室等九栋二层古代民居式建筑依次排开,而斜对面耸立于湖边的曲江亭在盛唐时就有“南有曲江亭,北有大雁塔”南北相互辉映的说法,而且新旧唐书皆有唐朝皇帝在曲江亭赐宴朝廷官吏的记载。当我们骑车到了近前时,眼前却是一座孤零零的亭子——曲江亭临池西岸,扼守中流,更难能可贵的是此处水域由数阶大型卵石叠成跌水,水流激荡,游鱼可数,但游人完全可以顺着连绵的水中叠石、踏石而过横跨曲江池,并径直走到东岸凸入池内的池中之半岛及其上的畅观楼下,倒是饶有趣味,开园林水上漫步之先河。不过曲江亭无论从体形高大、建筑峻伟与否,给人的感觉都很难与大雁塔相辉映,更不能与体现皇帝赐宴官吏的记载所透出来的皇家气势或豪华相对应起来。

 

        沿曲江池西岸的环行游览道路继续骑过去,一路上湖边立着不少明清时代的石雕古物,如拴马桩、石狮、石门墩等便映入眼帘,据说足有1000多件,都是从陕西各地收集来供人们体味明、清石雕作品,形成了独特的陕西关中民俗氛围。我们一路上顾不得欣赏这些石雕古物,在一个不小的上坡路上合力踩踏,在人群中穿梭着直接骑上坡顶,然后继续向南骑行到达池岸中部,视野里那顺着池边用一排排木板搭成的水上栈桥——“明皇栈桥”,一直陪伴我们向南,还没等我们仔细欣商和品味这水上栈桥的皇家味道,便一路下坡冲到了另一个类似于山丘一样的土塬山包式的高坡下,山包顶端的祈雨亭已经进入视野,据说唐代确有此亭,是专门为长安城天旱时祈雨之用。又是一阵合力踩踏、骑行,上到山坡顶上的祈雨亭,只见山包下的延伸处,一个独立于曲江池以外的内湖呈现在眼前,分割湖水和池水的堤岸和连接处的柳桥也历历在目。

 

          从祈雨亭所在的高坡上向南一路下坡,远远就看见那座雄踞曲江池南岸的阅江楼,东邻翰苑,西接阅江楼五轩——阅江楼作为曲江池的主要标志性建筑(高4层),其建筑造型和曲江池的所有仿唐建筑一样,属仿木结构,但其构件部分的色彩却为土黄色或偏绿的浅色调,暗然中缺少生气。不象大唐芙蓉园里的仿唐建筑,其中木结构部分均为红色,再配以黑色琉璃瓦,白色墙面,给人一种爽朗大气、欣欣向荣的感觉;更没有大唐芙蓉园里的仿唐建筑——由气魄宏大、色彩明快、建筑精美,而彰显出来的那一派高贵的皇家气势。

 

        由于曲江池的所有仿唐建筑,给人的感觉都很平常——若与大唐芙蓉园的仿唐建筑相比都大为逊色。从整体上看,显出了比较小气、粗糙,色彩暗然,体形缺少变化,令人遗憾。所以我们在曲江池的南部岸边就没怎么停留,一路骑行着很快就进入曲江池东岸。

 

 

        在曲江池东岸——曲江池东偏南一点凸出去的半园孤池水岸上,在与此相邻着的东北台塬上那个沟坎里,还有一个用“凄美”之泪水铸塑出来的所谓千年爱情传奇的专属区域——“曲江寒窑”。

 

       当我们骑行到此时,才感受到了曲江池的热闹和人潮的拥堵,刚一转弯进入半园孤的池水岸边,就已无法骑着车子继续往前走了。这里的人群是我们今天环池骑行遇到最多的地方,而“曲江寒窑”外围景致也是曲江池环路上最喜庆、最能吸引人注目的景致了。

 

        这个由可触摸、能迸发爱情的古代婚姻传说已经过千年奇旅——是由一个按古代人文思想塑造或传承下来的贞节烈女形象,传承到现代其婚姻传说已成为一个记录中国爱情故事的千年情颂……,到了现代忠贞不渝的爱情成了突出“寒窑”的主线。

 

       在曲江池东岸五典坡的台塬上的这个寒窑,是王宝钏和薛平贵一段悲欢离合的爱情传奇故事发源地——前几年我们渭南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协会的车友们就曾多次造访过这里了。在我们的记忆里镜头里——在西安东南郊少陵塬上的这一片低洼地带(现在的曲江池)旁五典坡上这条沟坎里,曾经有个破窑,有个枯井,当然还有着千百年来的传说,其实每次骑行到了这儿,也算是有了个骑行的念想或理由,亦或还是个借口——足矣。

 

         传说中的女主人公王宝钏知书达理、飘亮贤惠,相传为后唐丞相王允之女,在寒风中邂逅了贫穷潦倒的乞丐薛平贵,由于平贵有着一身好武艺和过人胆识降服了一匹到处伤人的红鬃烈马(妖马),两人一见钟情,相约在农历二月二日丞相搭择婿的彩楼下相见,在彩楼招亲一定终身,二人配合默契,宝钏在楼上瞄准平贵将彩球抛了过去,楼下的平贵则早有准备飞身接入怀中。王丞一看中彩的竟是一个贫穷潦倒的乞丐薛平贵,顿时火冒三丈,坚决不允。

          而王宝钏则显示出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坚贞与刚烈(或许是被贞烈),宁愿受穷,也要誓死跟定薛平贵。于是父女最终决裂,在秦腔《五典坡》或《寒窑记》里,还设计了一个三击掌与父断了关系,永不相见的情节,王宝钏只身一人来到薛平贵栖身之地——就是现在曲江五典坡寒窑的这个地方,两人结为连理,夫唱妇随,日子虽然清贫,可也过得去——当然故事若到此为止,就显得太平淡了。

 

         不久西凉犯境侵扰边境,唐皇风闻薛平贵曾降服过一匹(妖马)——红鬃烈马,且有着过人胆识和一身的好武艺,便招他入伍,随军去平定犯境的西凉军队。薛平贵征西一十八春,可谓九死一生,薛平贵  不仅打败了强敌的进犯,而且还对付了内奸的暗算;而王宝钏苦守寒窑一十八载,亦可谓坚贞不屈——王宝钏则义无反顾地婉言谢绝了母亲的相劝(改嫁),不仅应付无赖的纠缠,还要为生计奔忙,粮食没有了,就挖野菜充饥,甚至把寒窑附近的野菜都挖光吃净了——留传至今的传说和寒窑当地的事实确实没有野生的荠荠菜。

 

        直到有一天,薛平贵因胆识过人和一身的好武艺,再加上打仗英勇,不仅取得胜利,还升了官——在衣锦归故里时,看到王宝钏这个昔日妙龄少女已变成了饥寒交迫的农妇,自然是热泪盈眶,说不尽的心酸和凄楚(有些版本还有一些其他的编排)……。

 

        这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最初或许就是那个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结局——日子清贫,夫唱妇随。  但后来版本就越来越多……,随着时光的流逝时空的转换,在不同时代就有不同的背景或寓意被演义了出来。这当中自然还有更曲折离奇以及凄美动人的情节和美好的结局被人们设想了出来,其实很多的精彩都在人们的心里——

 

       于是乎这个故事便越传越精彩,千百年来不断有人注入了自己的情怀,虽然有的故事一看一听就知道是故事,虽然离奇,但是很美妙。慢慢地就成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千古绝唱。不管是老版本的秦腔《五典坡》,还是新编的秦腔《寒窑记》,都围绕着别窑、回窑、祭窑这三个核心故事,在突出“寒窑”这个主线的前提下进行演绎或发挥罢了;当然都已在三秦大地吼叫的地动山摇、吼唱得凄美动人,妇孺皆知了。

 

       这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已经穿越了千百年的时空,不仅道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泪水,而且也博取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的涟涟泪水。在寒窑遗址追思历史,感悟人生,我们又何须费心地去思索或考量:其内在涵意到底是最具代表性的爱情文化主题呢,还是充满了中国古代妇女的泪水和辛酸之见证呢。

 

      现在这里已根据现代人的思维摸式,将其修建的面目全非了——新建不久的大门就坐落在曲江池的环池路边的台塬上,大门口有当代书法家舒同书写的“曲江寒窑”四个醒目大字——从沟坎往里,依次建有:牌楼、贞烈殿、望夫亭、薛平贵和王宝钏大殿,以及讲述平贵降妖马、平贵别寒窑、王宝钏挖野菜、王母探窑等故事的塑像,据说在规化中还要大兴土木,修建什么大唐爱情谷。

 

         这 些崭新的牌楼、富丽堂皇的殿堂和山水碑石镌刻之类的现代建筑确实都显出了多余,不过在关中一带,吃顿用荠荠菜做馅包成的饺子,体味一下王宝钏挖野菜、吃野菜的辛酸,还是别有一番韵味——也是很惬意的事儿了。

 

         曲江寒窑遗址公园,作为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重点项目——于2010年5月1日举行了盛大开园,一开始就将其定义为要打造中国最具特色的爱情产业示范地,拓展爱情旅游产业,以文化为根本,旅游为途径,产业为辅助,形成具有强大市场生命力的爱情产业园区。一开始就征集举办新人华美婚典  ,在千年古城上演爱情佳话,在西安曲江寒窑遗址公园见证爱情的爱与守望——欢迎步入传奇浪漫的爱情之旅!王宝钏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中国传统的爱情文化、经典的爱情故事,一但踏上了市场经济这艘大船,就很难不被异化成了婚庆服务体验、爱情文化展示、遗址保护观赏、综合休闲消费等功能分区和功能展示的形式了——这或许就是市场经济的特点吧。

 

      在曲江寒窑台塬下,正面“曲江寒窑遗址公园”几个白色大字,镶嵌在一个类似于红色剪纸图案装饰成的背景里——红色剪纸图案,不仅红的热闹、红的喜庆,而且还在悄悄地述说着一个个美妙的故事和美丽的祝福。这幅巨型的红色剪纸,一直绵延着迷漫到了整个五典坡台塬的立面上,如若有谁能耐心仔细地阅尽这幅看图说话,那一定会读出或读懂这千年爱情传承下来的真谛。只可惜大多数人都是匆匆而过,无暇顾及或无心顾及,白白地浪费了寒窑遗址公园建造者们的一片苦心和算计。

 

       侧面则是镌刻着“曲江寒窑”四个醒目大字的巨石及其牌楼,在这里无论是俊男靓女、老弱妇孺,以及中年男女,都争相在这里合影留念,以期将忠贞不渝的爱情留住。

 

       在这面巨型的红色剪纸背景墙和承载着千年情感的巨石及其牌楼前,我们也停下来随着人潮慢慢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观赏美妙的景致,一边走一边欣赏那些争相合影的人们欢声笑语和喜气洋洋。如此留连的时间就多了些,考量的问题也多了些,写起来也就絮叨了些,但愿我们不是在和自己过不去,更不是和读者诸君过不去。

 

     从“曲江寒窑遗址公园”这个半圆弧形的弯道上出来,继续沿环池路向北骑行,越过曲江池入水口,再穿过黄渠桥最北面的桥洞,眼前连接烟波岛的隑州桥头耸立的石雕巨龙——老白龙巨口喷水,景色非常壮观。再往前过隑州桥(因秦时曲江池波潋滟,风景如画,名为隑州,此桥由此得名),可上烟波岛——岛上有藕香榭建于水中,以平板石桥与岸连接,池中碧水蓝天,游船历历在目。只可惜我们骑着双人脚踏车,无法顺畅地登岛,便目送着烟波岛上的众多景点、亭台楼阁、香榭荷廊,绕开环池路上的游人向北一路快速骑行——很快就越过了云韶居、上巳广场、片云桥等。

 

      然后顺着 沿池设置的御道长廊,从东南端千树亭开始骑行,一直骑到御道长廊连接着的凉殿(凉殿三面临水,走累了在此休憩很理想。史载,唐代芙蓉池东岸建有凉亭,用机械引水到屋顶,沿四周漫流而下,可解殿中暑气)和涟漪亭。。

 

        继续沿环池路北行,骑行爬坡来到畅观楼景区,畅观楼位于半岛南部,登楼一望,湖水楼台尽在目中。此处为一伸入湖中之半岛,与湖西岸间有连绵的水中叠石,把池水拦成南北两池,水位北高南低形成跌水,可踏石横跨池水直接走到西岸的曲江亭。不过我们还要环池一圈呢,当然不会走此捷径。

  

       沿环池路再向西北走,就骑行到达了曲江池北部的重阳广场(名称源于重阳节,唐李适有诗《重阳节赐宴曲江亭》云:“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从这里我们再度越过汉武泉桥,经濯缨桥、汉武泉鸣、百花亭,进入中和广场,就此顺利地完成了环曲江池骑行一大圈的游园活动。

 

     在租车处,交割完还车事宜——哈哈:))就开始策划下一个游览目标或游览事宜了……。

 


 

        大明宫墙中轴外  含元殿址宫苑内


 

       环曲江池骑行一大圈,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即使加上在唐城墙遗址公园漫步的时间也不足两小时,因此为这次大年初四逛古城又节约了不少的时光——由于时间尚早,便就想着再去逛个地方,大明宫遗址最终被确定为下一个游览观光的景点,不仅由于其值得一看,而且还因为在曲江池边上的22路公交车还可直达城北的大明宫遗址——于是我们登上22路公交车向大明宫遗址进发。

     

     大明宫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是李世民在玄武门弑兄杀弟,逼迫其老爸让位后,为安慰或补尝其父,而给太上皇李渊修建的夏宫——原名永安宫,可太上皇李渊却无福消受,没等完工就故去了,后改名大明宫。   因其规模宏大、格局完整,是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宫殿,故自唐高宗李治起,唐代历朝帝王大都在大明宫居住、处理朝政,因此大明宫也因此成为唐朝200多年的政治、文化中心。

 

大明宫遗址区保护项目自2007年10月启动,是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是“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总投资120亿元,其中,搬迁安置费用约90亿元;考古、文物保护展示及公园建设约30亿元。开园后将形成六大亮点和十个典型游览景点。

 

       六大亮点为:长达8公里宫墙、宫门、中轴构成的大规模遗址格局形制;独特的东方古建筑遗址地标性标识,如紫宸殿、含耀门等;科学研究基础上复原建设的微缩景观;集考古、科研、科普、游艺和旅游为一体的遗址中心;以IMAX3D电影、实物、电子、模型和标牌合而为一的遗址阐释系统;“月光大明宫”的夜景观系统。

 

(科学研究基础上复原建设的微缩景观)

 

    十个典型游览景点分别是,游客中心、丹凤门景点;中轴景点;太液池;麟德殿;遗址中心;玄武门、重玄门及北夹城运动区;三清殿、大福殿、炕底寨原村址及部分村庄展示区;区内园林景观及雕塑;南宫墙中国书法博物馆、唐三彩博物馆等;东宫墙休闲区。

 

目前遗址公园内已确认的遗址主要有丹凤门、重玄门、玄武门等宫门宫墙遗址,以及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麟徳殿、三清殿、大福殿、望仙台、御道、太液池等宫殿建筑遗址,以这些遗址为基础清晰地构成了大明宫遗址的皇宫建筑结构。共完成考古普探面积280万平米,重点勘探20余万平米,考古试掘2.5万平米,取得考古成果近20项——

 

        从1957年3月起,对大明宫遗址开展全面考古调查,在普遍勘探的基础上重点发掘了麟德殿、含元殿、玄武门、制重玄门、银汉门、右银台门等单体建筑遗址,发表了各期简报和《唐长安大明宫》考古报告集。

        1980年至1994年应当是第二阶段,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大明宫遗址考古工作得以继续开展,此期间,仍然由马得志先生主持,先后发掘了清思殿、三清殿、东朝堂、翰林院、含耀门等数处单体建筑遗址,

        1995年至2007年,当属第三阶段,此时的考古工作有两大特点,一是配合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开展考古调查,先后完成了含元殿遗址的第二次考古发掘、丹凤门遗址的发掘以及御道的普探和局部发掘,二是开展国际合作考古,即由中国、日本组成联合考古队,从2001年至2005年对太液池遗址进行为期5年的发掘。

       50年间的考古工作,可谓成果丰硕,首先是查清了大明宫的位置和范围,明确了大明宫与长安外郭城、禁苑、东内苑、西内苑的关系;其次是查清了宫区的基本布局和各类建筑基址分布情况,确认大明宫以“前朝后寝”、“中轴线对称”、“三朝”等传统宫室制度规划布置。

 

   西安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太华路以西,自强东路以北,玄武路以南的范围内,大明宫遗址保护区的改造,作为中国“十一五”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重点项目,于2010年10月1日正式开园,我们渭南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协会的车友,在 2010年11月27日已经骑行探访过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由于其开放形的型态,六大亮点中的前三大亮点,我们三十人左右的骑行队伍,倒是轻而易举地就见识到了:特别是由8公里宫墙、宫门、中轴构成的大明宫遗址——其遗址格局形制规模之大,一般人很难将其每个角角落落都走过来,而我们则由于骑着车子逛,自然就不在话下了。沿途虽走马观花也已尽兴,在遗址标识间骑骑看看,众多景点间则处处留连,整个下来也大致一个多小时。

 

      我们在大明宫遗址最南端享有“盛唐第一门”之称的丹凤门右侧集结,丹凤门前照过了合影照后,个人纷纷枪镜头留影,过足了瘾后才沿着中轴线右侧的望仙门——望仙道,径直向北骑行来到含元殿之南的御道——西安市政府所投放的2亿元人民币,已使得大明宫含元殿之南的御道(宽200多米、长600多米)得以完全恢复,现在由最南面的丹凤门、中间的御道和北面的含元殿遗址所构成的这一幅宏伟的景观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600多米长、200多米宽的御道上,一片浅色调的沙漠黄,印象中象是一个大的广场——在靠近含元殿遗址南面,有三座仿唐代木桥遗存,其中中央一桥正与含元殿中心相对(从桥桩柱洞的遗迹可知,桥东西长约17米、南北宽约4.3米),东西两桥则与百官上朝前暂时休息的东、西朝堂南北相对,其作用犹如后世皇帝宫殿建筑中的“金水桥”。这三座木桥位于含元殿与丹凤门之间,与含元殿及其朝堂正好东西分置、南北正对,东西两桥应是百官上朝、外宾来朝的必经之路,中间桥则应是皇帝专权所用——全部都是唐朝的型制和模样。

 

     夯土基台在灰色调的保护结构围护下依然是气势宏伟、庄严肃穆。

 

      我们的骑行队伍又在这里集结,由于我们骑行的里程长、时间紧,大多数人员对收费景点也不太感兴趣,就放弃了含元殿遗址以北、太液池以南的部分遗址及其大明宫的微缩景观的参观和游览。在这三座木桥边上眺望浏览,地面上仍存的夯土大台、两阁、廊道等——其夯土基台在灰色调的保护结构围护下依然是气势宏伟、庄严肃穆。

       这座位于现今西安北郊龙首塬南端的高岗之上曾经的含元殿,包括大殿、两阁、 廊道、大台、龙尾道和殿前广场,总面积大约7万多平方米。当时高台重叠、宫阙对峙、殿阁雄伟——曾经是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只可惜在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大明宫被大火焚毁。只剩下眼前的这些夯土大台以及两阁、廊道的基台了。

       或许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只建遗址保护基台,而不在此重建一个含元殿呢?其实如果要重建的话,须完全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和传统技术,其难度会很大;即使是这些难度可以克服,但条件还是很不成熟,以现有研究成果还不足以把含元殿完整地复原出来,再加上《文物法》也有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而含元殿遗址正是如此,本身已很脆弱,完全失去了承载大规模建筑的能力,所以我们就只能看到眼前的这个灰色调的遗址保护基台了。

       大明宫遗址作为周秦汉唐四大遗址之一,是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宫殿遗址,为准确传达遗址保留的历史信息,大明宫遗址采用的是以保护为主的多种展示方式,因此除丹凤门出于保护需求建设了保护展示厅外,对其他现有遗址都没有采用建厅保护的措施。

       诸如紫宸殿遗址:就是在地面以上做了隔离层,首先是利用树木修剪出紫宸殿模样的木结构物象,并将遗址的意象寓于物象之中,然后通过轻钢和原木勾勒出一个躺倒在地的宫殿轮廓,非常形象地向人们展示出了宫殿的丰富多姿和千百年后被泯灭躺倒的姿态以及遗址的历史真实属性。在我们骑行的路上就有很多类似于躺倒在地的门或殿的保护景点——当然这种轻钢与树木结合的展示,在遗址保护展示的历史上也很少见,创新意义不言而喻。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整体保护,整体展示,同时又是保护与展示相结合,这么大体量的遗址保护展示项目,不仅在国内少见,甚至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罕见。园区开放后,考古工作并没有受到影响,仍将会持续进行,游客和市民亦可以近距离参观大明宫考古工作,对考古工作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接受免费培训,参与其中,体验考古乐趣。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不是复建,因此也没有太多的宏大建筑,主要是遗址本体的保护性展示及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7.8公里长的宫墙、18座宫门、太液池、博物馆和大量高科技的展示手段,导示系统等项目,为了能体现唐初规模较大的这座皇宫——大明宫坐北朝南、居高临下的宏伟气势, 西安大明宫 国家遗址公园,还建有能体现大明宫全貌的大明宫微缩景观,在大范围遗址内游览后,再在小范围内从微观的角度,领略一下大明宫在盛唐时代的恢宏气势也是很不错的享受。

 

   在灰色调的遗址保护基台前面的桥旁,我们留连的时间算是最长了,等大家都照完了相,便调头向东在含元殿东侧折向北,穿越含耀门后,直达那个也是轮廓已躺倒在地下,只在地面上立起一座有两扇红色大门作为象征的崇明门,在这里透过网状式围栏向西南方向上眺望在宫墙和围栏中的大明宫微缩景观,倒也蛮有趣味。

 

     大明宫的范围太大了(东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门),连微缩景观也是一望无际——从其正门丹凤门,正殿含元殿,一直向北延伸还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再往北高高的望仙台可谓是鹤立鸡群,延英殿、紫宸殿、清思殿等宫殿群直达太液池旁,而太液池里的秀珍蓬莱山上亦是亭台楼阁宫阙高耸,再往北则依然是宫殿群,绵延着直至玄武门,此外在两厢还有很多别殿和亭、观等多达30余所,微缩景观还真让人见识到了大唐皇城建筑结构的完整格局和规模宏大,以及皇宫建筑结构的宏伟壮观和富丽堂皇。

 

(太液池里的秀珍蓬莱山上亦是亭台楼阁宫阙高耸)

 

  我们在围栏外围,虽然也只能看到个大概,不过总也算是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概念和轮廓了。随后的骑行便是率性的走走游游,遇到景点就留连忘返,三十多人的队伍慢慢地拉开了距离,散落在笔直的南北大道东侧一大片忽高忽低、起伏无定的园林式景点或类似于表现大唐时代生活气息的即景雕塑:仕女、铜镜、马球运动等场景里了。

 

    直到过了连接太液池东西水面的那座**桥后也没能将所有的人汇集起来,只有在到达玄武门前的广场,以及在玄武门上尽情地抒发情怀时才将人汇集齐。在等人的空档里,笔者还独自一人骑着车子越过玄武门,在玄武门到重玄门中间的空地上兜了一大圈——重玄门及其两边的宫墙还正在施工中,施工垃圾堆满了门外的便道,宫墙上那些泛着土性味的壁面一派沙漠黄或沙漠灰的土色调,而那些古色古味的挂片还没安装完毕,裸露的骨架看起来很是单薄或轻巧,但却非常的静寂,无声中重玄门显得孤独,显得无精打彩。

 

       随后从玄武门出发,沿着西边的大道向南骑行的路上,大家倒是都很规矩,除了沿路几个景点停下来统一游览照相外,再没有人到处散漫或闲逛了。等再度回到含元殿前面西侧的御道上时,我们已经环大明宫转了一大圈,所有的人都没再停留,径直向东继续骑行,越过御道后顺着流水潺潺的龙首渠南边的道路,一直骑到了太华南路,然后向北踏上了返程的回归之路。

 

       整个游览过程中,我们不仅对宫墙、宫门、中轴所构成之大规模形制格局,有了整体上的概念或轮廓,而且对遗址中那些独特的东方古建筑遗址地标性的标识——诸如由丹凤门、重玄门、玄武门等为代表的宫门、宫墙遗址,以及由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麟徳殿、三清殿、大福殿、望仙台、御道、太液池等为代表的宫殿遗址,都有了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知。以这些整体概念或轮廓以及遗址建筑的感性认知为基础,自然而然就为我们清晰地构勒出了大明宫遗址的皇宫建筑结构和皇城建筑结构。当我们在外围再远远地眺望园区内经过科学研究基础上复原建设的大明宫微缩景观时,就很容易感受到其亮点所在了。

 

 

    至于其它诸如:集考古、科研、科普、游艺和旅游为一体的遗址中心和以IMAX3D电影、实物、电子、模型和标牌合而为一的遗址阐释系统以及“月光大明宫”的夜景观系统这三大亮点,由于渭南车友们为时间和空间困扰与限制,我们就都无缘消受了。

 

     现代交通的发达,使得我们从当年的唐长安城南端的曲江池到达唐长安城北端的禁苑——大明宫,并没有用多少时间,我们乘车到达城北的太华路上,在大明宫遗址的东侧下车,徒步行走越过 了一片待开发的区域,到达龙首池南端的东西向马路上时,大明宫这座位于当时长安城北的禁苑中,唐初规模较大的一座皇宫——坐北朝南,居高临下,气势宏伟的大明宫,又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经过千百年来的时空的变异和风雨的洗礼,这个占地3.5平方公里的大明宫,就在三、五年前还曾经是有着5个城中村、89家国有企事业单位、将近10万人口,在此谋生聚居的地方。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工程作为一项以展示盛唐文化、盛世文化、和谐文化、生态景观为特色,集文化、旅游、商贸、休闲服务为一体的文物保护示范园区和民生工程。自然要触动这近10万人的生计和利益,虽然在中国搬迁政策普遍都很优惠,但要作到人人都愿意搬,也就不太现实了,能赢得了90%以上搬迁户的理解和支持,就完全可以认定这是一项惠及子孙的民生工程,就完全可以欣慰了。对于少数不愿搬迁的住户,动迁人员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做工作,细致耐心地讲政策,最终也都取得理解和支持,全部动迁——自是功德无量。

 

     正是有了这些个城中村、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将近10万人口的迁徙,才有了今天的大明宫——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今天是大年初四,我们再次来到大明宫,主要是为了陪夫人逛古城观新貌、游名胜览古迹——从早上机场送行,到上午落地钟鼓楼广场,漫步西大街,欣赏西安古城的古色古香,在都城隍庙体会盛世修庙的奢侈和浮华,在世纪金花和开元商城里享受现代商业的繁华和闹热。在中午时分则领略汉唐盛世的遗存——唐城墙遗址公园和曲江池遗址公园,那些曾经的唐代长安城南城墙及其那些由两次夯土筑成的城墙地基,那曾经名冠京华的千亩水域和曲江流饮、雁塔题名的游览观赏圣地以及寒窑故事等典故传说。 环曲江池骑行一大圈的游园活动,所节省下来的时间,使得我们能够在下午的时光里,再度面对当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含元殿及其遗址基台。

 

       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我们不仅游览了脱胎于明初的西安古城,从而见识到了经过六百多年的洗礼而留存至今的历史痕迹和古城新貌,而且还游览了跨越千年时空的古长安城的南池北城,从南城外的曲江池到北城内的大明宫,既领略了盛唐时的奢侈和浮华,又见识到了苍海桑田般的世遗时移景象——盛唐文明、盛世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景观,转眼间都变成了湮没在时空和黄土里的夯土台基或廊道遗迹,虽经现代人千方百计的发掘或保护,但最终也难以脱离劫运之宿命,与我们一起尘归尘土归土,在宇宙间飘移或守望,或许还在凝聚。

 

       由于随着地域的变幻和时空的转化,我们在含元殿、丹凤门以及中间的御道、木桥和龙首渠所构成的这一幅宏伟的景观图画中,自然也感受到了穿梭时空和游逛古迹名胜的疲累和辛苦。虽然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也有自行车的出租业务,但我们好象只在玄武门前的广场边上见到过,况且即使是租上自行车绕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骑上一圈恐怕也要比曲江池要费时费力的多,鉴于此,我们在含元殿前我们放弃了游览整个大明宫遗址的念头,在眼前这幅图画般的景观中漫步、休闲、游览……,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我们在 大明宫最南面的丹凤门结束了今天的游览历程,在下午4:00许离开大明宫,尔后到达金花北路,5:00点整乘坐厂里的通勤车打道回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