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月芳的头像

李月芳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5/29
分享

打麦子

农历四月末的时候,就是麦子收割的时候,每到这个时节,自然的就会想起曾经那片金黄色的麦地,挥舞着镰刀的乡亲们,还有稻床上如鞭炮一样震耳的梿枷声……

收麦子的时节,差不多四点左右天就亮了,老天爷仿佛都安排好了的,东方破晓的时候,杨哥鸟雀就会亮开清脆的歌喉唱个不停,那是在催人早起呢!农人把这悦耳的歌声叫做杨哥鸟雀打岔。割小麦的时候,正是农村旱地抢收抢种的农忙季节。一听到杨哥鸟雀打岔,人们就会纷纷起床准备好下地干活了。

早上起早一点,一个人一早上割几分地的麦子不成问题。吃过早饭等麦穗上的露水晒干了,就要把它捆好挑回来,然后放在稻床上晒。因为麦子最好是当天割当天就把它打下来。

麦子要铺在稻床上一行行整整齐齐的晒。后一行的麦穗压着前一行的麦秆,看到的就都是一行行整齐的麦穗,麦秆被盖在下面,麦穗正好被阳光晒到,这样麦穗晒脆了打起来也比较省力。养熟了的麦子放在阳光下晒上一两个小时打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打这个麦就像倒芝麻一样,就是人们形容麦子好打的话语。

吃中饭前基本上要把麦子铺好,让它晒一两个小时,吃过午饭就可以打麦子了。

打麦子是很累的活儿,需要人多一起打才好。左邻右舍的不管自家有没有麦子,只要有空的都会帮忙打。听到谁家稻床上有梿枷响了,不用招呼大家伙儿就都驮着梿枷来了。人多打麦子,既有节奏感也比较攒劲,麦子是比较恋荄的,只有人多力量大,它才经不住梿枷的反复敲打,不得不乖乖的从穗里滚出来。打麦子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梿枷一下没有使劲,那麦秆上的麦子就不下来,必须实实在在地打。会打麦子的人是懂得技巧的,梿枷扬起的时候不要太用力,悠悠的顺势扬起,落下去的时候要用力,这样打省力且麦子还容易打下来。人也不会太累。尽管大家都反复强调这个话题,我却怎么也讨不到其中的技巧。

说起打麦子我算是出尽了洋相,打了多少年,都没有打出个头头道道来,和别人一起打时,不是乱了别人的阵脚,就是把梿枷打坏了,最多的时候,我一小时之内打坏过三把梿枷。记忆中我就没有持续打过一个小时麦子的,最终都是以麦场上的败将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提前退场。累是刻骨铭心的!手掌上磨出的水泡至今还有深刻的记忆!还有打麦的邻居们在上晒下熏的稻床上一个个红得像苹果一样带着汗水的脸也会时常想起!

虽然自己麦子打得不好,还喜欢看人多打麦子的热闹场景,两排人面对面,个个头上搭着毛巾再戴个草帽,手上还有一条毛巾包着梿枷柄,可以边擦汗边防止手被梿枷柄磨起泡。一排梿枷起,另一排梿枷落,然后麦穗上就会有节奏的发出嘣的浑厚的响声,这声音此起彼伏,就如同烈日下正在演奏的麦子丰收交响曲。

直到一床麦子打完了,这曲子也就算告一段落,大家才得以休息一下,在树荫下乘凉喝点茶水。这中间要把打过的麦秆再翻过来晒一下,然后再打一遍,我们当地人叫捞荄,就是把还没有打下的麦子打下来。打过一遍的麦子,捞荄是很快的,接下来就要把麦草挑到一边堆好,借着风把麦苞及杂质扬尽,剩下的就是圆润饱满的麦子了………

看似没有用的麦草麦苞,可不要瞧不起它们哦!都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呢!麦草可以做柴火,也可以卖钱。记得那时有人收,是三块钱一百斤。说是编草帽,也有做牛羊的饲料的。麦苞把它均匀的撒在菜地里,既可以做肥料又可防止菜地长草,最重要的是预防地蚕打小菜苗,据说麦苞是地蚕的克星呢!这是每个农家人都知道的。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机械化操作取代了繁杂辛苦的体力劳动。如今收割机一边割一边干净的麦子就装进袋里了。过去那种不分你我,互帮互助着打麦子的忙碌场景,仍然记忆犹新!打麦场上欢快地说笑声夹杂着梿枷悠扬的起落声已经成为最珍贵的记忆!闲暇无事的时候,打开大脑的储存空间,就是一幅感人的画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