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范岗公社沙塘大队是全公社最小的一个大队,只有三个生产队,就这三个生产队还是贫富不均。老支书曾经幽默地说:“我这三个生产队就如三户家庭的成份,靠近河边的彭庄队,地理位置好,土地肥沃。算得上富农。中间的洪庄队,祖上都是做生意的,虽然不算太富,日子过得也还可以,可以算中农。唯独余庄队,田地不肥沃不长货,老的老,小的小,病号还多,只能说是贫农中的贫农,”在那个年代,土地有肥沃和贫瘠之分,沿河一带的土地比较肥沃,收成也好些。也就成了富裕的地方。那些本身土地贫瘠的地方,没有充足的肥料长不出好庄稼。因此也就成了贫穷的地方,当时农村的贫富基本上是靠土地决定的。
那时也没有什么挣钱的门路。余庄队三十多个青年小伙子,就有二十多个光棍,其中还有两户是换亲的。面对这样的困境,全队人都很着急。别的队居住的已经是土坯瓦房了,而他们大多数都还住茅草房,一到下雨天外面大落屋里小落。全队只有两三个孩子念了初中,其余的都只有小学文化,有的三四年级就退学了。怎样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是他们日夜着急的问题。一日有一个懂风水的老人走亲戚,与队里的长者闲谈,他说余庄队居住的地方风水不好,如果不搬走的话,永远都是穷。说出的理由是,余庄队座落在田畈中间,东南边是小山,西南边是一个小水库,水库大坝比村庄要高,北边又是一口塘,塘埂也比村庄还要高,唯有东边是大片田畈,说这样的居住地,三面都比村庄高,村庄落在下面,就如同落在井里一样,从风水上来说,难有出头之日。而且老人还指着那塘后面的一片小山说,那山上地势不错,山势呈凸起之势,像一条鱼的形状,让他们在那小山埂上分东西两边做成街道一样的房屋,中间本来就通往邻村的小路可以保留做街心大道。村庄里的长者见老人说得很有道理,况且村庄在田畈中间,交通不便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他们。长者当晚就和队长商量,招呼大家开个社员会,讨论搬迁的事情,会上全体成员都一致赞成搬迁。为了鼓励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会上他们还特意将余庄队正式更名为团结队。一场紧锣密鼓的搬迁工程在紧张的策划进行着,搬迁首先要把土坯脱好晒干,脱土坯是很繁重的体力劳动,本来做房子脱土坯要吃三牲饭,所谓三牲饭,就是要有鸡鱼肉,在过去这是最丰盛的大餐。为了不给本来就很贫穷的家庭增加负担,尽管脱土坯的活很重,他们仍然跟在生产队上工一样,各人都在自己家吃饭,一天给一家脱土坯,挨家挨户土坯脱完之后,趁土坯需要晒干这段时间,又组织男子汉集体到大山里去驮树回来做行条和橼子,驮树也是十分吃力的苦活,半夜三更就要起来吃饭,然后要走将近二十里的路到牯牛背水库,趁早班船到大山里和山主人谈好价钱,再到山上找到合适的树砍,树砍好了要赶上下午的末班船,当天才能驮到家。若是耽误了,赶不上末班船,就要到第二天才能到家。他们抓紧时间,从阴历七月份开始,在短短三个月之内就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建房的一切筹备工作。阴历十月份,一场集体建房工程正式开工了,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仍旧用集体做工的方式,各人都在自己家吃饭,一家一家的互助建房,建房过程中,不管建房者家中有没有劳动力,全队只要能上工的劳动力都要去,这是不计报酬,不讲吃亏沾光的集体建房。有些老的老小的小的人家,都是大伙儿帮忙将房子建起来的。
历经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一条崭新的街道式的村庄,终于如愿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齐心协力的团结人终于在年底搬进了久盼的新居。那些久居在茅屋破舍的老人们,看见经过大家倾力合作,吃苦耐劳撑起来的新居,感动得都流下了欣喜的泪水!
新居建成人工是他们自己出的,材料是生产队贷款买的,这贷款分到各家各户,都是有期限的。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哪里吃苦能赚钱,哪里就有团结人的身影。
记得有一年我们这里大旱,辣椒奇缺,下半年农闲时节,不知是谁带头,从别处买来干红辣椒,回来用水浸泡,然后加工成辣椒糊出去卖,见生意好,整个团结队的壮年劳动力,组成了一支卖辣椒糊的的大军,一部自行车后面挂两铁桶辣椒糊。清晨卖辣椒糊的队伍像一条游走的长龙,他们从同一个方向满载着希望出发,然后分别到不同的方向去卖,由于干辣椒糊非常好卖,傍晚他们个个都是空桶兜满喜笑而归!卖辣椒糊虽然辛苦,但收入还是非常不错的。卖辣椒糊是团结人喜迁新居的美好开端!卖辣椒糊是要讲究年份的,雨水好不缺辣椒,这生意就不好做。第二年又有人带头放黄鳝笼子,那时各种工匠活已经盛行,白天他们有的做瓦工,有的做木工,有的跟在瓦木工后面做小工,还有做窑匠的…到了傍晚收工后,又是一条骑着自行车带着黄鳝笼的长队,从同一个方向出发,然后分别到二十里以内的不同方向,放黄鳝笼子,黄鳝笼子放好了,还要在附近守着,以防被别人收走了。不冷不热的天,困了他们就坐在那里睡一会儿,直等第二天清晨将收获的黄鳝卖掉回家。他们晚上放黄鳝笼子的收入要比白天做工的工资还要高。男人白天做重活,晚上放黄鳝笼子,女人农忙时白天种田,农闲时做猪棕,做漆刷,晚上加班做鞋,织毛衣,做家务。就这样夜以继日的辛苦劳作,他们终于很快的还清了建房贷款,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过了。
往日贫穷的团结人彻底翻身了,那里再也没有光棍了,但他们还和过去一样,仍然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做猪棕的,做漆刷的渐渐的形成了小规模工厂,邻居们有的就近在工厂里上班,有的外出做生意。还有人办起了养猪场,养鸭场。昔日的团结队如今已经是小康村里模范村民组,他们的住房已由当年的土坯房到红砖房再到现在的两层小楼,各家各户门前水泥路面,屋后有小花园。当年因为穷娶不上老婆的光棍们,现在已是儿孙满堂!
当年的团结人是一群能吃苦,能拼搏的人!也是一群讲意气,讲风格的人!如今的团结人是和谐的象征!幸福的代名词!也是人们学习的好榜样!老一辈团结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他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