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萍的头像

王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22
分享

回家做饭

    说到做饭的事,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我从七岁就开始帮母亲做饭,先从摘菜洗菜开始。七十年代的时候,菜品简单,每天除了白菜,豆角,就是茄子和土豆。这些菜好摘,做法也是最简单的。我是家里的老大,又是女孩。所以在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夸奖下,很快就能把菜做熟了。父母下班回来能吃到现成的饭菜,很是高兴。

        第二年我开始上小学了。母亲上班的时间和我上学的时间完全不一致。我放学了,母亲还没有下班,父亲更是常常加班,我回到家,写完作业肚子饿的咕咕叫。等母亲回来,再看着母亲做饭,会更饿。我于是看到厨房有啥菜,就开始动手做饭。自己做着饭,心里就不觉得饿了。记得我那时候最会做的饭就是:先把馍热了,卷心菜和西红柿一炒。然后等父母回来。和他们一起吃着自己做的饭,母亲边吃边夸我能干。菜炒的也好吃。现在想想那里就能好吃呢?那时候的我们都饿过劲了吧。

        后来弟弟也从老家回来上学,我就基本能做四口人的饭菜了。我上学回来的路上还自己买菜。买菜钱只有母亲给的一角钱,所以我不会买错菜而多花了钱。那时候的母亲是一分钱真是掰成两半花的。我的一毛钱菜足够我们全家吃一天了。

    

       回家做饭的日子一直伴随着,直到我去西安上学。后来工作成家。我自然而然的又开启了做饭模式。只是这次是在自己的小家。这些年老公常说:因为我会做饭才把我娶回家的。那我又是因为啥嫁给他的呢?

    

       学会做饭,是因为父母没时间给我们做饭。喜欢做饭是因为女儿小时侯不好好吃饭。

        记得那时候的电视上,有一档节目叫“我爱厨房”。女儿和我一起看这个教做菜的节目。女儿只有两岁多,看到主持人,就说人家长得像她爸爸。我仔细想想是有那么一点像。于是女儿每天也喜欢和我一起看这个做菜的节目。

        那时候几乎每期必看的。我学得认真很,看到自己能买的食材,会买了给女儿做。女儿知道是电视上的菜,会多吃几口的。女儿竟然都学会了节目的主题歌“我爱厨房”。我是爱女儿,更爱厨房了!

      从那以后,我就更加的爱上了做饭。看着自己亲自做的一桌子饭菜,家人们都能吃得香,吃得开心,我由衷的有一种成就感。

      不知道从啥时候起,母亲开始不喜欢做饭。过年的时候,她也不想做饭。每次弟弟他们一家回来,母亲经常把我叫回来做饭。其实我做的饭菜也不是多么的能上桌。也许是母亲想到一家人在一起一次不容易。姐弟俩一年见面机会极少。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尊老爱幼。重亲情。各种传统的节日,都是和家人团圆,一起吃个团圆饭,过的是中国节。浓浓的节日气氛就是吃饭,和自己的长辈亲人聊天。听他们讲个过去的故事。母亲就是极爱聊家常的人,谁要不和她聊个家常,她就会感觉和她不亲近了。失落的不开心。

          可是现在的孙子辈的孩子们,经常玩惯了手机的微信。都不会和长辈们聊家常话了。说到他们这些人的情商高,也是只会和社会人应酬一番吧。除了见面的时候叫声:“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再无话说了。而我们还是关心的问:“工作忙不?累吗?...”姥姥问:“还在外面吃外卖?......”

         前几年那首流行街头巷尾的“常回家看看”。歌词就告诉我们:和爸爸聊聊工作,和妈妈聊聊烦恼。爸爸已经听不懂你的工作,妈妈也不理解你的烦恼。何况爷爷和奶奶,姥姥姥爷们。

        近来 每天下午有一档电视节目叫“回家吃饭”。寓意明显的叫大家都“回家吃饭”!我于是追着看那些高大尚的食材做法。尽管学不会,食材也不完全是大众的。现在回家吃饭的人都少了,何况回家做饭呢?晚上还有一款节目“好管家”。也被我追捧着。这个节目的食材比较接地气,厨师多是一些家庭主妇。“好管家”节目是否告诉我们管好家,就得回家做饭呢?我坚持观看这档节目,女儿回来表扬我做菜水平提高了不少。

       最开心的是父亲吃着我做的菜说:“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那次父母亲在我家住了两个月,我每天换着花样做饭,少盐少油的合着他们的口味。看着他们吃着满意。成了我最大的安慰。

       回家做饭是一个家庭最普通的一件事,做一次,做一天,做一个月,直至给家人做一辈子的饭,那是不容易坚持的事。现在小区周边都是各种各样的小饭店,极其方便,对于许多收入好的人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回家做饭的想法越来越淡泊。请家人在外面吃饭,酒店订饭已然是一种习惯了。请朋友在家吃饭成了最隆重的事。那都会让朋友受宠若惊的。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成了网络新词。回家吃饭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回家做饭也是开心的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