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稍微写一写吧。
很多时间点不再那么精确了,只是大概。2015年的底,我跟当时所任教学校的一位老师一块报的名。她报名是我怂恿的,一块做个伴。我早知道特岗生具备一定条件是可以报考特岗教硕的,心里也是一直挂念着。
报名了也是要考试的。我特地买了两本书。《大学语文》被我从头过了一遍,更多的是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认真地过了一遍,并把每章的课后习题做了出来。考试的前一天,我到了石家庄,住在棉一宿舍。记得傍晚飘起了小雪,一切静默了下来,窗外高层住宅的窗户透出万家灯火的暖亮,感觉世界是暖暖的甜甜的。我拿出《语文课程教学论》只把每章的课后习题在脑海中放映了一遍,便睡着了。第二天清晨,雪厚了一地。吃了早餐,匆忙赶到师大,记得好像考场在国培大厦,便进去考了试。笔试之后是面试,在文科群。我抽到的题目是:谈谈朗读教学。不好答。但自己答得很是顺利,毕竟是语文专业毕业的,基本做到了出口成章。完了之后,遇见了老乡,她也参加了这次考试。于是,我就搭乘她的顺风车回去了。这次考试尤其是笔试部分,自己还是较为满意的,复习到的知识都答上了,感觉爽快。有三个知识点没有答全,回到家后又翻阅资料查了查。那时,离过年近了,年味也越来越浓。
结果,自是考试通过。收到通知书大约是2016年的六月份。心里自是高兴的。接下来交了学费住宿费,等着返校。那年的夏天,我在家练毛笔字,表面上看去写得还像那么样。院子里的盆花五颜六色也开得好看。暑假第一次授课集中在国培大厦,大家都来了,感觉是新鲜的。哈哈,都来再做一回学生。我的舍友有三位:老纪、钦弟和强哥。白天我听课,晚上就整理听课笔记,现在还留着几本。英语课留给自己的印象较为深刻,还有封文波老师的教育科研方法。封文波老师授课诙谐幽默,将复杂的心理现象讲解的形象生动。张慧珍老师的授课方式新颖,以多媒体为媒介,从文本阅读,句法讲解,TED演讲,影视赏析多角度全方位透视文本直观语境下的多层或深层意义,达到了文本细读的高度,尤其是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折服了众学生。
第一次授课,吃住学那几天都在国培大厦。外面阴天不断地下着雨,培训完离开才知道那几天的雨下得是很大的,不少地方出现了内涝。回到家,大女儿是很欣喜的,等着爸爸买回礼物。八月末,听闻山上的山葱花开了,之前我一直叫它韭菜花。于是我们去山丘上找韭菜花,当时还写了一篇短文,如下:
王家洞,蝎子山,2016年8月22日上午,我与妻子,在茂盛的植被里,在远山的眺望中,弯下腰背,采韭菜花。想起了,采桑的女子,春日迟迟。今是初秋,阳光下还弥漫燥热,山顶凉风习习,风中的气息,是一副提神的草药。
我们在郊游,妻子兴奋地说。我直起了身子,看见远方的山脊与裸露的岩石,想起了《山海经》。那些大山名川,那些奇形怪状,在春秋战国时代,在原始祭祀的山神眼中,激动与狂热的心跳充斥着先人的胸腔,真想一声呐喊,等待远古的回声。
上古,暮春三月,贵族郊游,曰,踏青。桃之夭夭,曰,媒妁。初秋时节,神的家中,鹰在集合。一切的一切,都在向醇厚进发。
韭菜花的味道,娘胎里的味道。
只有自己的家乡,只有自己家乡山坡上,只有自己亲自采摘,只有自己亲自下厨,只有自己家乡的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小白菜与之搭配,才是舌尖上的中国。
那种味道,是骨子里散发出的幽香;那种味道,是乡愁的基调;那种味道,是人到终年入土为安时的心安理得。时至中午,我们慢慢走下了山坡。提兜掂在手里沉甸甸的。过几天我们还来,妻子扭过身对我说。
第二年的暑期,是专业课,在公共教学楼。其中一位即将毕业的学历教硕,与我们分享了一下论文写作经验。也就是那次,我心底隐隐约约想要放弃了。
八月的村落,牧羊人的羊群四散里悠闲地咀嚼着青草。阳光渐渐地热辣起来,一位年青的男子蹲坐在草丛中,撑起一把牧羊伞。在湿气与热气中。一切的,静默。
第三年的暑期,我请假了。直到年底也没有考虑过论文写作的事,妻子于是问起了我。我说要放弃了,她却生气了。我慢慢地打起了精神,决定要写了。我不想让她不高兴,这确是事实。现在回想起来,支撑自己一路走下来的还有自己的导师、舍友强哥。通过这件事,我似乎发现了一个道理:有时我们完成一件事或做出某种行为,并不是来自于看似合理的生活逻辑或严密的推理,而是只有自己所感知的的偶然事件。
要写就想想题目吧。自己偏爱写作,只是水平差。平时对于作文微写作教学颇有兴趣,终将题目定为与此有关的方面。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可以论述的内容,不再一一赘言。
写开题报告前,自己从知网下载了几十篇相关论文,利于空余时间逐一阅读,并作了笔记。那段时间却也煎熬。动笔写开题报告时,学校操场上正在举行运动会,运动员进行曲放了一遍又一遍。自己在电脑前敲会儿键盘,就站起来踱几步。开题报告整了不少时间,后发给了导师,导师也提了建议,再修改。在开题报告中,导师要求自己将核心概念必须阐述明白,在这一方面,自己下了很大功夫。此外就是文献综述。毕竟自己是语文专业的,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整合能力。导师要求自己在这部分做到科学规范,合乎逻辑性。文献综述部分自己反复修改到开题报告会前,同时将相关专著中的精彩论述进行了抄录整理。
论文开题在2019年9月份,之后自己快马加鞭,依据设定的论文框架开始了论文写作。论文写作总体顺利,因为自己之前已做了大量工作,脑海中已有相当的材料储备。在中期报告前后,自己与导师联系,不断地调整与修改论文。在这一块,导师不断地强调论文的规范性、逻辑性与文本言语表达清晰性,自身很受益。我记得当时自己教初三,每周都有教研会。起初,我是略有抵触的。通过实践发现,研讨会是很有用的。有经验老师的某句话时常令自己心头一震,豁然开朗。语文学科的学科本位与教学实践需要融合,我收获不少,对于论文写作也多有好处。
接下来,我还需要补课。因为第三个暑期请假了,期间却也学习并提交过两次作业,记得其中一项是实践作业。19年临近暑期去师大补学《班主任基本功训练》,并做了小演讲。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开始关注职场生态的建构,并注重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剖析各教育要素之间的张力关系。暑期又补学了《教育学原理》。课余,坐在时光塔旁,看着年轻的学生漫步而过。我想:我们也曾年轻过。
19年的暑期,于傍晚散步田间。远远的西山顶部一片暖红,太阳要落山了。河渠里的清水哗哗流淌,弯弯的月亮升了起来。一星一月一远山,一人一水一农田。
之后,又补完了《现代教育技术》。2020年暑期通过钉钉平台补学了《课程与教学论》《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那些天我时常在学校值大班,降雨也比较多。窗外似雨帘,也会在空隙间穿拖鞋去淌水。最是寂寥时也会到门岗值班室听课做笔记,师傅也会疑惑地问我:放假了,你这是学啥?
接下来,反复修改的论文被提交后查重外审。于2020月11月21日于文科楼A座古代文学教研室完成了答辩。谢谢!一起相互支撑相互鼓励的特岗教硕们!
或许会问:单证意义大吗?我不太会考虑这个较为功利的问题,就把它当成是一种理想或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