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离过年越来越近了。脑海中不断徘徊“年味”的主题。小时候放了寒假,似乎就有了年味。从放假到大年三十似乎是很长的时间,都与“年”有关。赶两趟集,我们步行,穿过村与村之间的旷野,快要到了集市的时候,那感觉就像鲁迅乘着小伙伴们的船快要到了赵庄,似乎已经听到歌吹了。去理理发,买些鞭炮,家里煮煮肉,做做豆腐。人们揣着红裱纸到老爷爷家里写对联。凡此种种的与过年有关的活动与形式,都属于过年的“感觉”。“感觉”一词太重要,想想吧,其实种种的生活境遇都是种种的感觉。人到中年,很多感觉会变成“被稀释”的状态,对于过年亦是。对于这些我时不时也会有一些思考,并初步完成了人际张力模型的建构,我的观察方向之一是少年儿童时代的家境与生活经历对于中年人的日常行为与感受能力的影响。以传统的文化语境为根基,中年人面临最重要的关系是生活与工作的关系,看似最简单的关系,其实最复杂。如果你愿意且有这个能力,可以将生活与工作合二为一;如果你不情愿也没有这个能力,请将两者拉开距离,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这一点很不容易做到,也不要揣测他人的内心感受,不管你眼中的他人是成功还是失败状态,你只有能力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人对你来讲那是另一个你根本不了解的世界。而现在的乡村,越来越多的人在外居住,在户籍上属于一个村落的人,相遇时可能都是异乡人的心态。人到中年,对于乡村生活的种种印象会以回忆的方式不自觉地在现实生活场中进行着不断地重构。
二
今晚的家庭课本剧是《小马过河》。我的角色是牛伯伯。演着演着动作语言就搞笑了。笑累了,就想:小马妈妈说得好像有点问题——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亲自尝试。我们最后一致的结论是:前提是小马妈妈肯定知道河的深浅才告诉小马亲自去试试。所以有疑问,最好先向有实际经验的人真诚请教后再去做,才有可能少走弯路。现在躺在床上,睁着眼睛毫无睡意。在静静地时间中发呆。风吹门框有节奏的咯噔,铁皮哗啦的声响时不时传入耳内。昨晚预报今日有风,现在风已起。难道夜里风力会变大?我却想到了高高树杈间的喜鹊窝。树枝编织在一起,看似并不牢靠的样子,但风是吹不散的。希望它们的窝内暖和且没有风,做一个甜甜的梦。
三
大女儿喜欢做手工,这橡皮泥也是省着用,只做了最简单的。《借米》排练了两三遍,发现自己设计的奇装异服挺搞笑。表情动作也都那么的到位,逗得前仰后合,满眼是泪。生活是可以平淡但要有趣。晚上是豆腐肉炒饼。你看这胡萝卜,蔫吧的样子好似千年人参,对喽,要得就是这口感。从小到大,年年的冬天到春天,就是这口味。我们对食物的感情是真挚的,传承的。我们种得是胡萝卜,是情怀。我们吃得是胡萝卜,是情怀。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弥足珍贵的。
四
如果孩子喜欢读画本,那就不厌其烦,爱听多少遍就讲多少遍。如果孩子想做手工,全力支持。除了营养必须充足外,幼儿园至小学阶段特别重要,这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个阶段必须有父母的陪伴,且要营造融洽富于生活乐趣的家庭氛围,主要作用在于构建孩子成人后良好心境的持久保持。如果缺乏这一点,孤独感将提前笼罩孩子的精神世界。这个阶段,如果孩子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产生了兴趣,全力支持。目的并不是让孩子以后必须选择走某条发现之路。而是要构建孩子优质的潜意识环境。优质的潜意识环境是孩子们长大后面对生活的种种境遇时,心灵深处避风的港湾。优质的潜意识环境是孩子在成人后预防心理疾病的牢固防线。这一阶段,父母永远不要说任何一句负能量的话。这一时期孩子所记住的父母任何一句负能量的话都将成为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的“心理不定时炸弹”。这负能量的话语不定时地在孩子脑海中浮现,直接扰乱他的情绪与思考能力。在家庭中,母亲永远情绪积极向上,因为母亲的情绪会遗传给孩子。母亲情绪一直积极乐观,孩子的情绪状态也会积极乐观。父亲要帮助孩子构建符合文化语境的思维方式。父亲要主动与孩子探讨一些话题或问题,共同寻找最佳答案或最优解决方法。知识分学科知识与社会常识。学科知识主要在学校完成,社会常识主要在家庭完成。有个别的孩子成绩很好,待人接物能力几乎没有。可能是家庭对于孩子的社会常识传授缺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等重要。学校教育只是教育体系的一小块,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生命早期太重要,它是孩子能否顺利进行社会化发展的基础。比如我给孩子讲,有人说这个事物好,你要思考:它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有人说这个事物不好,你要思考:它不好在哪里好在哪里。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建立过程中,孩子不一定赞同你的观点。但他会牢牢记住你的逻辑方式。在这一阶段,安全教育要贯穿始终,父母要时不时地以安全事例作为切入点,与孩子共同探讨安全问题。比如你长大后,有人告诉你哪哪工作好的不得了,又轻松收入又快又多,去不去?陌生的地方能不能去?遇到那些性格类型的人赶紧躲避?有人要借你钱,借不借,借多少?如果真得需要借,你有十块借他一块,即使他不还了你还能过。干那行守住就行,不要插手其他行业,隔行如隔山等等。把这些以讲故事的方式与孩子分享。围绕这些话题,我们列出一系列疑问。将思维正推逆推,尽最大可能,帮孩子训练避免掉入陷阱的能力。母亲要训练孩子与自己谈心的能力。让孩子有任何的心事都愿意找妈妈说,这样能避免很多问题。爸爸要适当严厉。或者母亲严厉一点父亲慈祥一点也行,适当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的意义在于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学习有规律有节奏有计划。孩童时期美好或不美好记忆直接影响今后的日常生活,这一点成年人都有感觉。这也凸显了这一时期教育的重要性。
五
尤其是晴朗的腊月里,有人家过喜事。人们喜气洋洋,大家的心里格外的开心。院子里,馏馒头的蒸笼冒着热气,熬大锅菜特有的香味慢慢弥散到每一处角落。人间烟火的气息莫过于此。
家家户户里,炸小果,蒸馒头,蒸花卷,煮肉,做豆腐,炒花生等等,那柴火的光与烟,将整个清冷的冬日照暖,熏热。火光的摇曳在孩子们的眼眸中闪烁,缕缕的云烟在大人们的心中升腾。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过年了!过年好!正月十二、六的傍晚,门口的篝火代表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的期盼。童年的印象里,街坊送给我几枝柏灵。我闻闻它的香气,感觉整条街整个村庄都是它的清香味。我把它放进火堆里,噼里啪啦的声响温暖了整个童年。
大年三十的夜晚,鞭炮声震响大地。空中五彩的礼花,让我驻足痴痴地凝望。小小的我,在远处飘来的鞭炮炸响后的硫磺味里,坐在院落门口小小的板凳上,呼吸着清爽的空气,看着长辈点燃着的蜡烛与贴在木门上的红裱纸。我感觉到这个时刻属于小小的我,我与天地,与祖先产生了某种联系。
六
当初春的阳光明媚起来,风还是凉的。春天来了。这时少雨,土地是干渴的。风呼呼地吹来,薄薄的一层尘土。各种我至今说出名字的小草在这春寒料峭里舒展开自己的身躯。我对大地上的这野草野花挚爱有加。它们是春天的灵魂。它们在缺乏水分的黄土地上快速地生长开花结果,好似与一闪而过的季节赛跑。每年的春天我都会留意这些萌发于路边、田埂与沟沟壑壑里的小草小花。我是它们中的一员。它们不会老去,它们永远清新、可爱、呆萌。微风拂过,它们与童年的我频频招手。
当风不再清凉,春雾迷蒙。你看,蜂蝶多么地欢悦。梧桐槐树,一树繁花。那一块块祖辈用过的石碾石磨等石器,像襁褓中的新生儿,静静地躺在温暖的春光里。爬上树或用长杆,将甘甜的槐花,榆钱收集起来,与面粉中的淀粉糅合,在蒸气中升华。再采一把香椿叶,切碎与豆腐搅拌,让春天的气息渗透到每一条血脉之中。这种情愫,永恒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