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巧农的头像

王巧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15
分享

古庵金宝仙

金宝仙原名紫云峰庵,位于永兴县大布江乡白鸡冲村,上庵建在狮子形狮头,据推算古庵可能建于明洪武年间。永兴旧县志记载为真宝仙,参阅永兴县志历史古迹记载有二:一为金宝仙僧人舍俐塔,位于虎居坑黄沙垅,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42年),青石结构,四方五层,石檐翘角。二称王君庙,宏(洪)猷教主沿金宝仙北脊北端到七甲交界处,靠山顶处有王真君庙,山上有丹灶,飞升故址。

金宝仙有一段动人的神话故事。相传元朝中叶,王母娘娘从南天门放两只仙鹅蛋下界,在大布江乡湾坪河中沙洲上,一老农曹贱集发现后捡回,交与妻用母鸡孵化成为小白鹅,长大后一雌一雄,两只鹅为曹家繁殖小鹅。恰好有王、尹二粮官下乡催收粮税,天渐黑,便投宿在曹家。曹家无儿无女,家徒四壁,两老商量,准备明天把家里的白鹅公杀了招待粮差官。

这天晚上,王差官在朦胧中隐约听到有谈话声,静心谛听,只听见隔壁那只白雄鹅在对雌鹅说话:“我和你们只有今晚一夜的相处了,明天主家会把我杀掉,你要把我们的儿女带好。”说着雄鹅雌鹅便哭出声来。王差官确认不是梦,甚为惊奇,次日清晨见老农要杀公鹅,急忙制止,说“你们的情意我领了,既然这样你就把鹅卖给我抵你的粮税”,随后把两老的田粮税一笔勾销,暗地却把鹅钱放在老农桌上,用抹布盖好,离别老农。两老发现后感激不尽,执意把雌鹅也送给了两位差官。

王、尹两位差官将一对白鹅提到一河边,因昨晚下雨,河里涨水无桥过不去,犹豫不定。两鹅拍打着翅膀叫个不停,差官就把鹅放在地上,它们一着地便张开两翅,伸长脖子要飞的样子。王差官回想昨夜,知道这鹅非同一般,于是说,你是来助我的就点三下头,若是来害我的就摇三下头,两鹅真的连点三下头。王、尹差官很惊奇,试着各骑鹅身,突然两鹅向天空大叫三声,随即腾飞而起,两人同时变为仙人。这正是:“王母娘娘抛仙蛋,雄鹅雌鹅降人间,三年期满寻替身,差官有缘成神仙”。

王、尹二仙开始寻找隐居之地,王仙飞到洪门朝主,又名白凤仙,谁知山已有其主——洪猷教主。王仙拜见教主,提出借地暂住,教主问借多长时间,王仙说暂借十年。教主把手一指靠西南方的狮子形山(金宝仙),还请人作证,写好契约。不觉十年已到,教主到金宝仙找王仙归还土地,王仙胸有成竹地说:“还早得很。”双方把契约一看,只见契约明明写着借地一千年。原来那个作证的人是文盲不识字,王仙趁教主没注意时在“十”字上加了一撇改成了“千”字。教主哑口无言,无奈做个顺水人情,两仙和睦相处。后来人们在两地分别修造庙宇,王仙所处地开始称真鹅仙,后称金宝仙。

民间传说尹仙骑鹅飞到大布江小七里对面山上,比真宝仙矮,人们建庙称为矮仙,以前香火也很旺盛,因为王、尹系同僚,所以金宝仙也塑有尹仙神相。

神奇的故事传说令当地居民对两仙颇是敬畏。过去鲤鱼塘一带发生旱情,村民就会用轿子到金宝仙抬王仙,开台唱戏,把神像安放在戏台前方中央,看戏人不得挡住王仙。大布江七甲一带逢旱,民间敲锣打鼓自发组织到金宝仙求雨。至1671年,亢稹祖师择取此地修道,扩建古寺,开创日盛。1842年仲夏扩建佛厅前栋(有石碑记载),增添神象,系全县五大古庵之一 (观音岩、黑窾、侯憩仙、金宝仙、金紫岩寺)。1935年,释道生和尚将古寺折旧换新,建成大雄宝殿前后三栋,庵房面积达488平方米,高楼瓦屋,雕梁画栋,各类佛像二百多尊。从此古庵名声大振,晨钟幕鼓,禅林珠玑,古庵发展到鼎盛时期。

金宝仙古庵山清水秀,苍松翠柏,茂林修竹,离庵东南山坡有一清泉,四季水源丰足,清澈透底,周围群山环绕其间。清朝多有诗人作词赞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金宝仙一度遭受毁灭性破坏,至1989年,金宝仙才再次修善初具规模。1996年5月,经永兴县宗教协会批准发放“宗教活动场所许可证”,各方信士香客日渐活跃。2003年,大布江乡退休干部朱有根与退休教师何荣等人,捐资万余元,修通了至金宝仙简易公路。2010年,在大布江乡退休教师何启清和退休干部朱有根的组织下,民间捐资3万余元,架设用电线路,于2011年顺利接电照明,为金宝仙住庵创造了条件。然古庵要重现辉煌仍有待时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