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清平的头像

万清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0/14
分享

飞 天

到敦煌看飞天,是令人魂牵梦萦的夙愿。那年九月,一次偶然的机会,终于得以梦想成真。

华中腹地孝感到大西北敦煌遥遥五千多里,我们一行一大早从武汉天河机场乘坐飞机,经转西安咸阳,直到下午四点多钟才抵达敦煌。从飞机上俯瞰大,黄河如带,隐隐约约缥缈于莽莽白云之下,苍山如坎,完全缺乏想象中高矗云端的巍峨,如同江汉平原的丘陵冈地,逶迤起伏、连绵不绝而已。空中看大地,第一次有了飞天的感觉,第一次体会到飞天的快感。

而当真正与敦煌飞天近距离接触时,我还是被那精美绝伦、漫天遨游、衣带飘扬、反弹琵琶的飞天形象所震撼。

飞天作为敦煌艺术的灵魂和标志,成为跨越时空、跨越国界,和合不同文明的艺术瑰宝。敦煌四百九十二洞,洞洞飞天欲动,这些亦人亦仙的精灵,已经在洞中自由自在几百年、上千年,有的甚至长达一千六百多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句再寻常不过的古典,只有面对敦煌飞天,看到她们在云伴雾绕、丝路花雨中,神情自若、心如止水,你才能真正有所体悟。

在莫高窟,飞天无处不在。有的彩带飘凌,遨游长空;有的挎篮散花,天香漫漫 ;有的仙身倒悬,点化众生;有的怀抱琵琶,净音缭绕。身起处,流云旋带,朵朵香花飘落;舞步摇,仙乐缥缈,抚慰苍生心灵。强烈的动感,栩栩的生气,历经千百年艳丽恒久的彩绘,自至今神秘而迷人的笑,令人叹为观止。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因为这事那事而耿耿于怀,因为这情那情而作茧自缚,其实,万般皆因心境,放开岂不自在?关键还在自我修炼,知舍知得。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敦煌飞天虽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杰作,但也源自于现实生活,这首唐代李端的《胡腾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飞天艺术的本底资源。飞天,始终是人类世界永恒的梦想,从幻想飞天,演绎飞天,再到追求飞天,最终实现飞天,因为梦想,世界才更加精彩,因为梦想,生活才更加有期待有渴盼。

在中国,最早真正把飞天付诸行动的人是十四世纪末期,明代士大夫万户。这位对飞天心驰神往,执着探究九天玄妙的奇人,第一个大胆尝试火箭的助力原理,将四十七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上去,手举着一只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上太空,遨游苍穹。虽然他失败了,但他却被世界公认为“真正的航天始祖”,为了纪念他,世界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飞天如有灵,亦当倍欣慰因为天庭之中,有一位凡人的位置,而这个凡人为更多的凡人点亮了一盏探究苍茫宇宙的心灯。

在莫高窟,我感受最深的是敦煌飞天的启智魅力。其实,敦煌飞天虽然神态奇异、形象多姿、艺术精深,但她却是人类智慧创造出的一个艺术复合体。据说是由印度古神和婆罗门教中乐神乾闼婆、歌神紧那罗混合而成,传到中国,经华夏文明艺术再造,成就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而敦煌飞天更神奇的地方不完全在于艺术,最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开启飞天的壮举。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从1920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世界第一架飞机,到1908年,中国人冯如制造出属于中国的第一架飞机,中国的飞天已经走出洞窟,来到人间,与中国人一起见证飞天的奇迹。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200310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20216月,聂海胜飞乘组再度游历太空长时间科研虽然没有一路花雨、反弹琵琶的浪漫,也没有祥云际会、佛法无边的玄机这样的飞天也足够令举世瞩目、人类鼓舞。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的敦煌飞天无疑充满诗情画意,但我更敬仰杨利伟、聂海胜等中华民族真正的飞天,他们代表着一个伟大的群体,在烈火中升腾太空中漫步天地间传情,何等潇洒浪漫,何等纵横天,何等快意中华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