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清平的头像

万清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16
分享

春风桑上堆

春分前后,气温一天比一天温润起来,春风暖洋洋的,吹得人有些飘飘然。村头河边一棵棵老桑树,前几天只是冒出星星点点的苞蕾,上午再去看时,蓦然发现已经绽开像一片片木槿花瓣形状的嫩叶,在春风的枝头涌动着感人的绿意。

一直以来,对桑树情有独钟。杨柳醒后,就盼着桑枝招手,好在春风对桑树早有眷恋,把满腔柔情深意都堆放在桑树身上,桑树也心有灵犀,只一个清晨,处处桑树象约似的竞相绿了、笑了,原野受感染,深深浅浅的绿洲从河边、村头、窗前、树下,流水般奔向远方。

桑树绿了,一个崭新的时节就来临了。小时候,最喜欢桑树。村头那棵高大的桑树原本长得端端正正、英姿勃勃,现在却虬枝盘旋、歪歪扭扭,但依旧枝繁叶茂,一旦发起枝叶来,掩天蔽日。据村里老人们说,都是我们这些当年的孩童惹的祸,让一棵好端端的大树长歪了。那时,自从桑树从冬眠中醒来,我们就没有消停过。刚发叶时,孩童们一人拿一把自制的弹弓,躲在角落里,专打在树上啄食嫩叶的白头鹎、丝光椋鸟、银喉长尾山雀等小鸟,少不了误伤桑叶,害得桑树伤痕累累。桑叶密集起来的时候,蚕宝宝降临了,于是,家家采桑,户户养蚕,可怜这棵桑树,经常被撕扯得皮开肉绽。再后来,桑葚由青变红、由紫转黑,孩童们不但攀爬上树,吃得嘴黑脸乌,还使劲摇枝晃树,逼桑葚慌不择路,沦落一地,让早就在下如热锅上的蚂蚁,跳脚乱叫的小伙伴们大饱口福。

那年,家里为增加收入,以便早日将三间茅草棚改建成瓦屋房,父亲果断决策,养蚕卖茧。从细如黑蚂蚁般的蚁蚕出世起,采桑叶、饲蚕食就成为我们兄妹几人的主要“课外作业”,常常天一亮就四处采摘鲜嫩的桑叶,起初,蚕宝宝幼弱,必须食用长出不久的细叶,随着蚕宝宝三、四次蜕皮后,对桑叶的要求就不那么严格了,但我们坚持尽可能采摘鲜嫩的叶子,碰到沾上雨水、露水的桑叶,还要精心拭干,方才给蚕食用,否则,蚕宝宝吃了带水的叶子,轻则生病,重则死亡,直接影响收成。每天,我们最喜欢听蚕们吃桑叶时那“沙沙”的声音,如同丰收交响乐,令父母十分欣慰。当们吃饱喝足,身体发胖,由纯净的白晰渐变成透明的黄时,父亲就会兴奋地告诉我们,“蚕要上山,准备草把,该收茧子了”果然,当精心准备的稻草秸秆一把把摆上去后,蚕宝宝们纷纷自投罗网,作茧自缚,很快,草把上到处都是赤橙黄绿的蚕茧。取下一枚,轻轻晃动,里面的蚕已经成蛹。蚕茧卖出了好价钱,父母笑逐颜开,母亲还专门买回香烛纸钱,来到村头老桑树下,虔诚地礼拜祈祷。那一年,家里彻底告别茅棚,搬进漂亮的砖瓦房。

桑树浑身是宝嘞。桑叶是的至爱;桑葚可以酿酒入药后,对治疗阴虚血亏引起的失眠、头晕具有独特功效。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从汉代起,桑皮就是造纸的好原料,因拉力强、不褪色跻身贡纸行列。而桑条编织的筐篓结实耐用,桑木打造的农具、家具不变形、潮湿不腐;因而,千百年来蚕桑经济久盛不衰。前些年,孝感人用桑木制作的工艺品在欧美市场着实火爆了一阵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桑树是地地道道的本土物种,栽培历史长达七千多年,用桑叶养蚕已四千多年。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桑、蚕、丝、帛等字形,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西汉张骞探开西域,丝绸之路更是让蚕业发展连绵至今两千多年。说桑树是华夏功臣、人类功臣,我想是实至名归。古代甚至将桑尊为树神,《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日出于汤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扶桑伴着太阳的升起而出现,足见古人对扶桑的神圣和尊崇,而扶桑的原型就是桑树。桑树之中,桑叶最为肥美、饲蚕价值最高的,又当数楚地栽培的“湖桑”,这里春气敦厚,利于万物,主养四眠蚕,丝茧质量特别优良,据专家研究,每只茧的丝长普遍在九百米左右,经济价值极高。

春风不因桑老,缠绵一如初恋。又是桑绿、蚕宝长的时节,虽然野外桑树已不多见,但桑叶香、桑葚甜的味道,还是那样浓烈,那样令人神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